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8087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共8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小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我认为“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于是在第二节活动中,个别幼儿 “又开始制造混乱” 。当我出示小象和小兔子,请孩子们跟他们一起唱歌时,有一幼儿说:“我要做小象,小象是这样走的。”马上许多的小朋友都跟着叫起来, 我要做 ., 要要做 .。显然他们的兴趣已经不在唱歌上,而是想去扮演了。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我不再强迫孩子跟我走,而是停

2、下来逐个提问: “把你想做的动物跟大家分享,你想做什么?怎么做?但有个要求,一次只能一个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要认真看,做得好的要鼓掌。”很奇怪,给了孩子们表达的空间后,他们不闹了。然后,我及时地用“乐器宝宝”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又专注于活动中来。通过这一节活动,我总结了一下经验: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我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

3、地完成每一次活动。参考文献许卓雅学与教的心理探秘五里铺小学石春华电话: 18991436272 篇二: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的教学反思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的教学反思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一个活动,不该是老师的活动,更应该是幼儿的活动,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就将开始时教师示范的环节取消了,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创编动作,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补充和整理的作用,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制约幼儿创造力的障碍。为了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想让幼儿自己去想一些动作。为了担心我的示范会局限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所以在第一次一起做动作的时候我选择了不示范。但是我随即发现, 小班的孩子在动作的

4、储备及创编的能力上还是显得比较贫乏的。想在幼儿自己做的动作中选取好的动作来支持第二部分的集体创编开展的这一设想就被扼杀在襁褓中了。这种情况更体现在了第二部分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上,在我提问每一句可以做什么动作时,孩子们并不能想出符合歌词内容的动作,一度出现了冷场,最终那些动作还是由我来示范,然后让后幼儿跟着做。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多一点点提示和示范,孩子们会有一个大概的意识,知道该编怎样的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再让他们想其他的动作,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在这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但问题的根本并非是出现了这些小小的意外,而是我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不能按照

5、自己的意愿一步步走下去时,我就慌了,一慌就乱了,使得下面本来能够得心应手的部分也出了这样那样的差错。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需要学习的。篇三:小班歌曲小鸭小鸡教学反思小班歌曲小鸭小鸡教学反思小鸭小鸡这个音乐活动的目标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我先带领孩子们学习用断音唱小鸡、小鸭不同节奏的叫声,初步学习有控制的演唱。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在演唱“呷呷呷、叽叽叽”这些象声词时,有的孩子总会刹不住车,原来歌词中是有两个“呷呷呷、叽叽叽” ,但是幼儿在演唱时,唱完两个后还会接着唱,于是这时候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唱完两句“呷呷呷、叽叽叽”后,在接下去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符那里就拍一

6、下手,提示幼儿要换一句歌词了,结果几遍下来,刚才的现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见运用手势与动作对幼儿暗示后,就能解决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困难。如果一堂课让幼儿不停地唱,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动作,就能提起幼儿活动的乐趣,加强活动的效果。在小鸭小鸡中,歌曲中的两个主角,小鸭小鸡是幼儿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做小鸭和小鸡,所以在活动中,我一边让幼儿歌唱一边让幼儿表演,唱“呷呷呷”时就表演小鸭的动作,唱“叽叽叽”时就表演小鸡的动作,有了动作的融入,孩子们唱得非常带劲。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让幼儿在一堂活动中,从头到尾来学习记忆歌词演唱一首歌曲,

7、那么我想没有多少幼儿能够坚持到底。教师适当地加上一些手势与动作,即用老师的手势来传达歌词的意思,让幼儿理解歌词,再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做做歌词的动作,那么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篇四:小班音乐课反思找朋友音乐课反思今天上完音乐课, 意识到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对“音乐课” 的理解上就太过狭义。以为上音乐课就是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没有多大新意,导致取材很限制。但其实上音乐课的形式有很多种。 比如欣赏音乐, 学习乐器等等。 在这些方面去挖掘更好的题材,突破常规,准备新颖的课件,这样才能打动幼儿,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设计的过程上,没有准备充分。吸引不到幼儿的兴趣。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小动物进来,进行情景

8、表演,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幼儿参与到我的活动中来。在提问题上,事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提问幼儿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时候, 幼儿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反应不过来。老师可以换一个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问幼儿。所以在掌握课堂上语言组织方面还不够好。这堂课中过多的去强调怎样找好朋友以及和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在音乐中的重难点没有突显出来。音乐环节太少了。以及老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应该再标准再夸张一点,这样更利于小朋友的学习。在大家一起表演的环节,我的观察还不够,其实有几个小朋友做的很棒,而其他小朋友还没有真正的学会怎样来表演,所以老师可以叫那几个做正确的小朋友来示范,并且多鼓励幼儿,刺激他们想要学以

9、及想要表演的欲望。在播放 ppt 的时候,我说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其实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对性别还没有具体的意识,所以如果我为小男孩小女孩取一个名字的话,幼儿会更加的理解。和小朋友的互动环节上没有设计好,所以在课堂上幼儿对老师的问题不闻不睬,教师可以加入情景式的表演这样更能带动幼儿加入到课堂上。最后就是我的结束环节,太过草率,没有设计好。其实我们可以有一个延伸,比如一起到外边去,播放好音乐,让幼儿到户外自己去找朋友。篇五:碰一碰教学反思碰一碰小班音乐游戏反思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鼻子”。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幼

10、儿能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通过两位老师的示范孩子们不但能很好的边唱边游戏而且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与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能找到老师去碰一碰,

11、所以当执教者提示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围到老师身边,显得很兴奋, 所以活动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加者, 能够真正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一个主线,一音乐贯穿着堂课,使课堂有趣而又生动,使幼儿真正的玩中学,学中玩。自我反思:由于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歌曲改编的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而且由于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在启发幼儿创编动作时,由于教师的提问与提示均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而,幼儿表现得更

12、开心;因为没有了老师的限制,他们尽可能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心所欲的去创编想做的动作,特别投入,有些动作是成人也不易想到的,如耳朵碰耳朵、小肚皮碰小肚皮等,样子特别天真可爱。这使目标中“启发幼儿能随着音乐创编相互触摸的不同动作,并初步体验自我表现及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得到充分体现,并证明了目标的合理性,符合幼儿的需要。在活动中, “猪宝宝”都特别希望能找到“猪妈妈”去碰一碰,这一点从幼儿的表情中的幸福与满足就可以看出。其间,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能够真正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小

13、班音乐活动碰一碰之活动反思溧阳市昆仑实验幼儿园狄娟今天我开展了小班音乐活动碰一碰,活动结束后,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首先,在欣赏歌曲时,因为歌曲的歌词简单,旋律轻松,所以在听过教师清唱几遍以后,大多幼儿就能跟着旋律哼了起来, 有的幼儿已经能开始配上歌词来进行演唱了,所以通过几次的反复演唱,幼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跟唱歌曲了。在大多数幼儿会唱这首歌后,我根据歌词提示幼儿用动作来配合歌曲,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在幼儿门基本都掌握这个歌曲游戏的玩法后,我开始让幼儿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增加动作,一开始幼儿不能自己进行联想,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想出碰一碰肩膀、小脚等动作,经过教师的几次帮助后,小

14、朋友们纷纷主动要求来进行演唱,为了让每个宝宝的情感得到满足,我请幼儿相互之间来对跳,找好朋友碰一碰。在这一环节中我想到了何不让孩子自由的选择一位同伴对跳,所以我鼓励宝宝们可以再歌曲中交换好朋友一起碰一碰,几遍以后幼儿们都能较好的进行活动。在游戏中促进了宝宝的交往能力,让宝宝体验到了交往的快乐。不过也有几个孩子不会自己找好朋友,我就随时进行调整,帮助孩子学习交往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的游戏。我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其他的音乐活动中设置了找朋友跳舞的形式。一段时间后孩子之间显得更加亲热了。但是在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时,幼儿没能自己想出一些平常会做的动作呢?后来我找

15、到了原因,也许在一开始,我不应该先让幼儿跟着我学习我创编的动作,导致幼儿在之后的创编环节中思维固定,一直只能按照我的动作来表演,也只有在我的帮助下才能做出动作来。这让我想到我们在上课时要充分关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做一个有心的老师,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这样我们的活动才会更精彩。篇六:小班音乐活动案例与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小班音乐活动案例与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活动过程: 1、 (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

16、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2、 (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3、 (师) 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