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644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布时间: 2006-09-09 23:11:07 发布人:南湖青年新闻来源:教授)朱再清(副教授)总执笔:吴江课题组成员:吴江魏同庆刘书伟戈志武常登登李希文2006 年 8 月目录1.历史篇:历史悠久,优势突出2.政策篇:产业发展,政府先行3.基地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4.企业篇:竹业兴衰,重在企业5.文化篇;风景名胜,期待振兴6.流通篇:流通顺畅,竹业兴旺7.比较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8.乡村篇:乡村崛起,竹业当先9.思考篇:几点思考,几点意见10.结束语附表:调查路线图湖北咸宁竹产业与新型乡村工业化道路研究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较充沛,适宜众多农

2、林作物的生长,逐渐形成了竹、桂花、茶、苎麻等优势产品。其中竹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来竹产业发展迅速,竹经济已经开始显现。竹产业的发展与咸宁经济关系重大。当前新农村建设逐渐进入实施期,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乡村工业化的有力支持。在咸宁竹产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深入考察当前咸宁竹产业现状意义重大。华中农业大学赴咸宁咸安暑期实践团于2006 年 7 月 10 日 18 日分别实地走访了咸宁市、区林业局、汀泗桥镇赛丰村、星星竹海风景区、原建丰席业有限公司、巨宁森工有限公司、春兰竹胶板厂、横沟桥竹交易市场、桂花镇林业站,主要就咸宁竹业发展概况、基地建设、企业现状、市场流通及竹市场走向进行调研,获得了丰富

3、的一手资料。关键词:竹产业现状发展乡村工业化对策2006 年 7 月由华中农业大学2004 级经济学的6 名同学就湖北咸宁竹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力图为当地政府宏观指导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以实地调查重点走访的形式了解当前咸宁竹业现状、竹农生活现状、竹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竹市场流通及乡村工业化道路研究。(一)历史悠久,优势突出咸宁位于湖北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现辖咸安、嘉鱼、通山、崇阳、通城、赤壁六县(市、区)和温泉开发区。国土总面积9861 平方公里。全市竹林面积1 万余公顷,总蓄积 900 万立方米。咸宁栽培竹子历史悠久。明代诗人朱廷立九宫行有云“云归桥转万竹连,石屋云关生翠烟。 ”通城

4、县博物馆陈列有竹根雕狮,崇阳县佛教名刹岩头寺,宋代人留下“出尘塔下龟改村,闻说新来长数丛。 ”咸宁的山山水水留下无数文人骚客歌竹咏竹的佳句。真是“一帘明月竹枝头,暗香度竹春风早。”这些人文遗产便是咸宁深厚而悠远的竹文化的佐证。竹子已经成为咸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将竹子制成各种日用品或工艺品。日用品有竹席、竹床、竹椅、竹篙、竹拖鞋、竹碗等;工艺品有竹编、竹雕、竹刻、竹扇、竹伞等。民间以竹为题材的山歌小调也为生活增色不少。目前全市现有竹类12 属 150 余种 170余万亩。其中楠竹面积近160 万亩,立竹量2.2 亿枝,年产量2000 万枝。楠竹面积、蓄积量、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全

5、市已建成67 公顷以上毛竹基地178 个, 667 公顷以上的毛竹基地 26 个。通山的黄沙,洪港、九宫、闯王、厦铺,崇阳的港口、桂花泉,路口,通城的黄龙等乡镇毛竹均在1400 公顷以上, 咸安的汀泗桥, 桂花,大幕等乡镇毛竹面积发展到3400公顷以上。 十五期间新发展毛竹基地近50 万亩,雷竹基地5 万亩。其中咸安区以楠竹为主;而赤壁市主要发展慈竹;崇阳县以雷竹为主。各个地区依照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特色。咸安成为“中华楠竹之乡”,而崇阳以“华中雷竹第一县”远近闻名。全市已建成以楠竹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233 家,其中竹材人造板8 家,竹凉席厂7 家,大小造纸厂 58 家,竹筷厂、 竹器

6、厂、 竹工艺厂等120 多家, 已开发 10 个系列 600 多个品种,年竹业加工产值达3.6 亿元。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如崇阳县新径合营竹胶板厂生产的模板多次荣获全国金奖,日产竹模板40 多立方米,年产值 3000万元。咸安区巨宁森工集团8 万立方米竹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建成投产,该企业2001 年通过中国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在行内率先通过德国ISO9002认证。赤壁市楚天仿古竹简获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金奖产品称号,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崇阳县瑞发雷竹味美可口为绿色保健食品,2003 年获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金奖产品称号,产品行销海内外

7、,深受消费者喜爱。竹业市场流通体系也初步建立。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市有6 万人从事竹流通行业,并在武汉、长沙、郑州、太原、济南等地共设立产品销售窗口50 余个,年销售收入8000 余万元。较大的专业销售市场有赵李桥、官塘驿、汀泗桥、横沟桥、高桥、陆水湖等8 个竹木交易市场或竹木制品批发市场。这些市场一般紧邻竹基地,交通便利,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赵李桥川惠竹木市场占地5000 平方米,拥有126 个竹木加工门店,已成为咸宁最大的竹木加工、转运和营销中心。近几年,咸安的横沟桥竹木交易市场也不断壮大,吸收临近乡镇的竹商,成为咸安区境内最大的竹木交易市场。咸宁山青水秀, 竹翠花香,交通便利。将竹产

8、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进而成为咸宁支柱产业, 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如此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为咸宁竹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产业发展,政府先行一个产业的发展,政府往往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发展需要的环境、政策、资金乃至市场的拓展都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咸宁竹产业, 是一个充满前景而需要大力扶持的产业。 它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用战略的眼光和切实的态度来看待。在咸宁, 历届党委十分重视竹业的发展。自1991 年全国竹子工作会议后,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当前竹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形成多项决议,以便科学合理的指导咸宁竹业发展。森林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具

9、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为人类生产直接供给物质原料,更重要的是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在此背景下, 国务院作出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在各个方面积极支持林业发展。咸宁市以此为契机,市政府、市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咸宁竹业发展的决定,以战略的高度重视咸宁竹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思想上认清竹业对咸宁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为区域内宏观参与竹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同时,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宣传。2003 年经各级政府努力和广大人民的支持,第四届全国竹文化节在咸宁成功举办,吸引日、韩、印尼等20 多个国家的客商,全国各大竹产区,知名企业均有产品参展。以市林业局为主,积极申请各项项目资金。其中,退耕还林工

10、程于2002 年启动;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三期于2005 年竣工,毛竹垦复13.5 万亩,世行四期于2003 年启动, 计划垦复 2.8 万亩, 新建的咸宁楠竹丰产林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63.9 万元 ,其中申请财政支持 167 万元,建立楠竹丰产林示范基地4000 亩,新造 2000 亩,改造 2000 亩,每年辐射推广面积30 万亩,新造林10 万亩,低产林改造20 万亩,并且项目在实践过程中还有配套项目, 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180 余个就业岗位, 推广后可提供8000余个就业岗位。当然, 在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11、,各部门步伐不一致。这种情况让竹农吃不下定心丸,政府、企业、竹农难协调一致。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竹产业发展规划。在企业的发展中,融资仍然是瓶颈,在今后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三)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咸宁市咸安区以楠竹闻名,其中以汀泗桥镇、桂花镇、大幕乡为主。 汀泗桥镇是三个中最大的竹基地,达3400 公顷。汀泗桥的楠竹以赛丰村和星星村最为著名。此次调查我们首先走访了赛丰村。赛丰村坐落在汀泗桥镇西南方,共450 户, 1700 人。该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与汀泗桥镇政府相隔25 公里,每天只有一辆班车往返,交通不便。我们一行六人在该村支书金勇的带领下,

12、参观并走访该村。赛丰村现有竹林面积约2 万亩,该村在2004 年与聂加村实现合并,组成新的赛丰村,竹林面积约为人均10 亩。不过,在1984 年林地承包到户时,以每人5-8 亩计算,统计口径并不一致。近年,特别是1995 年以来,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了2 万亩的规模。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峰林立,土壤中略含沙石,比较适合楠竹生长,山与山之间的小块地种植蔬菜水稻,也有用来扦插树苗,如桂花树、樟树等。在日照较好的年份,该村的粮食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但是,遇到雨水,日照欠佳的年份,该村的粮食不能自足,需要从其他地区购买粮食。竹业收入是该村的主要收入。以前村民的楠竹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不过,

13、,随着近年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竹收入比重有所下降。但是, 楠竹收入一直是赛丰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特别是年老者和未外出务工者。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老人有一座山,就等于买了养老保险。 ”近年,楠竹市场走势良好。我们在该村调查的过程中便得到印证。1 尺围的楠竹卖到 13.8 元,整枝(带竹枝、竹叶)15 元,1 尺 1 卖到 15 元,1 尺 2 卖到 16 元, 1 尺3 卖到 18 元。而去年同期1 尺围只卖到9 元。据当地村民介绍,楠竹一直不愁销路,只是价格不同, 从山上砍下的竹是不愁买主,尤其是今年。竹商想要买竹还要提前预定,然后竹农按照协定的价格在指定的日期上山砍竹。这种情况在以往是

14、不多见的。赛丰的竹子单支一般比其他地方高2 4 元,一是赛丰的楠竹围宽肉厚,就单支而言,比其他地方的竹子可用原料多0.51 倍。二是该村的劳动力成本也较高,一个劳动力不加吃喝等费用需 50 元每天, 如加吃喝等费用需7080 元每天。 尽管如此, 赛丰的楠竹在整个咸宁来说还是十分有名的,外地竹商宁愿多花钱买赛丰的竹子。当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15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良好的乡风使外地竹商在买赛丰竹子的时候有一种安全感。同时赛丰的许多竹种是独有资源,当地有一种约定:“不允许本地竹种外运, 谁外运谁负责! ”这有两种原因: 一是独特的竹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根本,没有特色便没有竞争力。二是将竹根

15、挖动后,严重影响竹山,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环境,并且恢复起来相当不容易。可见,这种做法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保持自身优势,维持赛丰竹的可持续性。赛丰村的竹农十分注重保护竹资源,一般不滥砍滥伐,分批分期砍伐, 一般的竹子生长三年才能砍伐。在赛丰,大竹子随处可见。他们每年还对次竹、残竹进行处理,不让它们影响正常竹的生长。林间杂草稀少,楠竹错落有致。竹子与赛丰村的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赛丰村风景秀丽,山中有山,水绕山转。赛丰水库,双石水库点缀其中。小溪清澈到底,泉水终年不竭。 它是一个建设生态旅游的好地方,与省级风景区星星竹海一山相遥,大约三公里,与汀泗桥北伐战争遗址相隔三十公里。由此可见, 赛丰村是一个非

16、常有潜力的好地方。赛丰村的村民也尝试开工厂,将丰富的竹原料进行深加工,如在90 年代初期建竹席厂和小型造纸厂,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工艺落后,又没有顺畅的销售渠道,缺少长期合作伙伴,在勉强经营三四年后关闭破产。在赛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竹农不期望只局限卖原竹,希望创办村企对竹进行加工。但是,目前村集体可用资金有限,并且当前税费取消,无收入来源,根本不可能进行投资,向银行、信用社融资又比较困难。在当地, 我们还得知即使是外商投资,其方向最好是保护环境。去年,有外地厂商有意向投资竹炭厂,可是竹炭厂耗材量大,并且污染环境。 以青山绿水为代价是赛丰村村民不愿见到的。赛丰村独有的地理环境优势,使村民的祖祖辈辈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在合作公社时期,该村的生活水准在汀泗桥是最高的。这种状况一方面为竹农带来稳定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大事的激情。其中也不乏敢打拼者,该村村民周世荣是一位能工巧匠, 会将竹编成竹席、竹筐和一些工艺品,前些年他开办了竹工艺厂,在经营期间效益较好,年收入34 万元。今年,他将原小学购买用于扩大再生产,并且加上竹胶板生产。另一个是金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