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348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星小学2017年上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星小学 2017年上期学科教学计划年级:四年级科目:品德与社会姓名:刘似惠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加深对他人、 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

2、公民奠定基础。基本学情: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 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教材内容及目标: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教学目标: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

3、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

4、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 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 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制订具体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 把握教

5、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 要指导学生怎样学, 通过什么方法学; 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6、、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 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7、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学科全期主要活动:1、“讲诚信”故事会2、爱心行动3、我为环保尽力实践活动4、交通知识竞答5、编辑“中国之最”的小册子安排教学进度: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3 课时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3 课时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 8 课时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3 课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 4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