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33253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镇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女,1959 年出生,是镇村一名普通农民,她的丈夫现担任村支部书记。一直以来,夫妻二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婆婆、夫妻、小叔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团结乡邻,遵纪守法,孝敬老人,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一、相夫教子,伉俪情深的丈夫同志现任镇政府公务员兼村支部书记,一直在做村里的工作,忙别人家的事多,忙自己家的时间反倒少。但对丈夫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而且从无怨言。她十分尊重体谅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对全体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他们诺言的实践。做为一名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充分体现

2、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守妇道,对老人虚寒问暖,还经常陪老人谈心,做她精神上的支柱;作为长嫂,她含辛茹苦地照顾残疾的弟弟三十多年,真正的是“长嫂如母”;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从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女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女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家义务兵政策,家中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就被夫妇送到部队锻炼,至今十几年都仍在部队服务。大儿子自己创业带领村里的年青人搞运输,让群众们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她的贤惠和支持,也得到了深情的回报。在他们这个年龄像他们这样自由恋爱的并不多,所以也比别的夫妻更有些情调。特殊日子里,只要方便都会买些小东西哄妻子

3、开心,虽然并没有多贵重,但他的情意让妻子非常感动。平常只要他有空在家,总是修修补补,干这干那,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职责,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处理邻里关系,他总是与妻子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的两儿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婆婆和瘫痪的弟弟。年迈多病、无儿无女的伯母也一直是他们照料直到过世。婆婆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从嫁过来就开始照料瘫痪的弟弟,那个时候他弟弟只有几岁,由于脑部神精被压迫致使双腿不能行走甚至站都站不起来,夫妇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并带他四处医治。八十年代初,她听说县里有专家能治弟弟的腿,

4、她一个人背着弟弟走出来让专家会诊,虽然最后诊治无效,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不断在寻找良药名师。的婆婆思想比较陈旧,对非常严厉,但从不计较老人的言行,不但自己孝顺老人,还让儿孙时常回来看望照顾老人。正是她的付出和谦让,才让一家人能和睦相处,充满欢笑。三、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夫妇二人刚结婚的时候,家里一穷二白,连做饭的锅都是借的。但是并没有埋怨丈夫,省吃俭用,起早摸黑的照顾弟弟、照顾孩子,上山下田,风里来雨里去,终于把一个家支撑了起来。丈夫一心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农活、家中的老人小孩、瘫痪的弟弟都是一手照料。除这些之外,她养过猪羊、种过药材,并在自家的两百多亩山上造林,目前这些林木市值近百万。一双儿子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县城娶了媳妇买了房。 “小家富了不算富”,夫妇二人并不满足,他们积极向村民们推广了种养技术,并鼓励他们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