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_1.doc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332507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正传读后感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阿q正传读后感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阿q正传读后感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q正传读后感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正传读后感_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阿 Q Q 正传读后感正传读后感阿 q 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 q 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 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 q 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 q 生活的典型环境。阿 q 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 阿 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阿 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

2、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 q 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 ,这不也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 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在塑造阿 q 这个典型形象

3、时,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 q的活动是露,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 q 在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在城里的活动则轻描淡写。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鲁迅先生创作阿 q 正传的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阿 q 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是千古不朽的名著。阿 q 正传享有世界声誉,当它一收笔,便被介绍到美、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 q,我永远忘不了阿 q 那副苦恼的面孔。 ”阿 Q 正传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