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32758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义乌中学2017年3月物理讲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真做多做巧做》课件(共35张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义乌中学 吴加澍,(浙师大 2017.03.25),真做多做巧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从学生遇到的“难题”说起,【例1】省会考题:把两支笔杆并在一起构成一条狭缝,使狭缝距离图甲约30cm,并与图中的横线平行,眼睛紧靠狭缝,你看到的图样将是下列各图中的 ( ),【例2】课外活动:估测自行车阻力,反思:我们的学生究竟缺什么?,原因:物理教学远离了物理学的源头!,实验是物理学的源头,实验是学物理的基础,丁肇中: “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再好的理论如 果与实验不相符,那么理论就不存在。实验可以推翻理论, 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杨振宁:“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

2、根源。”,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一般学习程序,物理学习程序,实验教学: 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 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例】牛顿第三定律,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教师列举实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两个弹簧秤对拉实验,讲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评析,这样的教学有什么问题?,问题1:单靠老师的讲授,缺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建构,即使对所学的知识,学生也是难以深入理解、切实掌握的;,问题2:这种一步到位的教法,更是有悖于科学的本质(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总是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若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对科学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科学发现总是一

3、帆风顺的;甚至会以偏概全,有碍科学思维的培养。,实验教学: 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物体作用的相互性,【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无论是不同种类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等),还是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物理观念的形成,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学生提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大小可能相同。,学生设计方案,交流后决定用两只弹簧秤对拉进行研究;,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交流,多数学生是将弹簧秤水平放置的,也有学生补充,他们还做了弹簧秤竖直或斜向摆放的实验,结果两个力的大小都是

4、相等的。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交流中还有学生报告,他们实验时发现两只弹簧秤读数并不相等,即使将弹簧秤重新调零也是如此。教师请学生分析这种“反常”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实验改进方法。,至此可以得出结论了吗?学生指出上述实验都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做的,他们试图做非平衡状态(如加速运 动)时的实验,但读数困难。教师采用传感 器演示,发现相互作用关系与运动状态无关。,【归纳结论】学生尝试总结规律,并进行交流,针对两只读数不准的弹簧秤,学生提出用第三只弹簧秤“等效替代”方案,经实际操作果然解决了问题。老师对学生创见表示高度赞赏。,【例1】电荷间相互作用 库仑定律,多媒体技术能够以假乱真,但是不应该以假代真

5、; 过去黑板上做实验不对,现在屏幕上做实验同样不对。,真做实验,真实性,德国物理教师做弹性碰撞实验,真做实验,真实性,抽象的经 验,观察的经 验,直接的 经 验,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从直接经验入手,逐步走向抽象,防止从概念到概念的“言语主义”。,戴尔的“经验之塔”:,*例如:学习“力的分解”,真做实验,真实性,抽象的经 验,观察的经 验,直接的 经 验,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从直接经验入手,逐步走向抽象,防止从概念到概念的“言语主义”。,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媒体的选用次序:,实验观察,真做实验,真实性,【讨论】怎样提高静电实验的成功率?,静电特点:量少压高,实验关键:增加绝缘,最容易漏

6、电的部位在哪里?,金属壳与指针之间?,金属壳与塑料塞之间!,*例如:静电计(验电器),真做实验,真实性,【例1】电荷间相互作用 库仑定律,尼龙丝,真做实验,真实性,【例2】“电场线”的引入,真做实验,真实性,真做实验,真实性,做真实验,科学性,【例1】白光的色散与复合(棱镜实验),真做实验,真实性,【例2】磁现象的电本质(罗兰实验),感应圈,B=KI/r=410-9 T,BB地=10-5 T,设I=1mA d=5cm,估算:,做真实验,科学性,真做实验,真实性,还有更多的“假实验”:,*“感应圈+平行板电容器”演示变化电场产生磁场,*“音叉转动”演示声波的干涉,*“金属盒+收音机”演示静电屏蔽

7、,启示:物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 ,做真实验,科学性,多做实验,这样做,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揭示物理本质突破知识关键化解学习难点,物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我们应充分运用实验变式,尽量多做实验,引导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去认识物理世界的真实面貌。,多做实验,揭示物理本质,【例1】“静电感应”的教学,1.移近带电棒,箔片为何会张开?导体两端各带何种电?,2.移走带电棒,箔片为何又重新闭合?,3.不通过接触的方法,能使导体始终带上电吗?,4.不采用分割的方法,能使导体始终带上电吗?,5.如果手碰触的是导体另一端, 它的带电情况会变化吗?,多做实验,揭示物理本质,【例2】波的干涉现象

8、,*猜想:若撤去一只喇叭, 还会有干涉现象吗?,*演示4:仍有干涉现象!,*讨论:这是为什么?,*演示1:两列同频率水波的干涉图样(投影);,*演示2:两只喇叭输入同频率的音频讯号,让学生感受声波的干涉现象;,*演示3:两只喇叭输入同频率的音频讯号,用话筒、示波器显示声波的干涉波形;,突出本质!,听其“声”,观其“形”,多做实验,突破知识关键,【例】探究感生电流的产生条件,实验观察,B不变,S变化时有感生电流;,S不变,B变化时有感生电流。,BS,所以可用磁通量来描述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这时若问学生:B、S同时都变化,会产生感生电流吗?,学生一致认定:会!,这样的归纳有问题吗?,只是反映了

9、B、S与之间的相关性, 并未突出变化作为条件的必要性!,可见这样归纳并没有凸显知识的本质与关键,多做实验,突破知识关键,【例】探究感生电流的产生条件,*对策:拓展实验,揭示关键,*实验:使回路的B和S同时变化, 观察有无感受电流产生。,*启示:B、S的变化并非是产生 感应电流的本质条件。,*质疑:为什么回路中B、S都变 化却没有感生电流呢?,*归纳: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 解释其它的实验现象。,科学的本质观告诉人们,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提出假设,不断经受反驳的过程。不能被否证的理论是伪科学。,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证实性的实验,有时还要做证伪性的实验。,多做实验,化解学习难点,【例】多普勒

10、效应,(波源运动),(波源静止),多做实验,化解学习难点,【例】多普勒效应,实验演示充分感知物理现象,“听得见”的多普勒现象,“看得到”的多普勒现象,振子,发波水槽,轨道,显示屏,多做实验,化解学习难点,【例】多普勒效应,实验演示充分感知物理现象,动画分析模拟过程理解原理,多做实验,化解学习难点,【例】多普勒效应,实验演示充分感知物理现象,动画分析模拟过程理解原理,视频播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例1】内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最简单的实验:,双手将一根橡皮筋迅速拉伸,同时将它紧贴在自己的额头上,感觉有点热;,*课本中的实验:,再让橡皮筋迅速缩短,并让它与自己的额头接触,感觉

11、有点凉。,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例2】奇异的电现象,【例3】“哇哈哈”枕形导体,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例4】利用可乐瓶做的实验(部分),(光的干涉与衍射),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设计,高智慧,【例1】重心的位置,?,【例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设计,高智慧,【例3】转盘上物体的摩擦力,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设计,高智慧,教学,深探究,【例1】受迫振动和共振,实验:手持纸条前后晃动,使之作受迫振动。,观察:手动频率与纸条振动频率有何关系?,实验:调整手动频率,使纸条A的振幅最大;再依次使纸条B或C的振幅达到最大。,比较:当振幅最大时,手动频率与纸条自由振动时

12、的频率(固有频率)有何关系?,总结:产生共振现象的条件,*课本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学生随堂实验:,巧做实验,选材,低成本,设计,高智慧,教学,深探究,【例2】物体的超失重,*师1:演示:磁铁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学生观察并解释所见现象。,*师2:先演示(同上);再演示:磁铁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并解释所见现象。,*师3:先提问题:当磁铁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而后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再提问题:若磁铁向上运动呢?,演示观察解释,预测观察解释,两种演示策略:,巧做实验,【例3】静电除尘现象,教法1:教师演示讲解,低阶思维水平(记忆/理解/应用),教法2:学生合作交流,*提出假设:磁场作用?电场作用?,*分析质疑:容器中会有磁场吗?否定假设;,*再次质疑:烟尘通常是电中性的,哪来带电粒子?,*重做实验:逐次增加电压,开始没有效果,当电压升高 到一定程度时,烟雾消失。,*深入探讨:为什么要加载高压?高压的作用是什么?,*形成解释:高压使电中性的分子电离形成了带电粒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运动,高阶思维水平(分析/评价/创造),*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欢迎指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