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25946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复习思考题一、举例说明古代小说戏曲创作手法的异同。1、叙事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故事为核心。(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 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戏曲是代言体, 其中没有一个叙述全部故事的人,只有将戏曲中各个人物的行动、对话贯穿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2、人物刻画的异同。 (1)相同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戏曲共同的使命。(2)不同点: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动描写等等;戏曲肖像描写主要靠化妆,心理刻画多通过演唱和表情,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鲜明的表演性和直观性。比如小说杜十娘怒沉

2、百宝箱有对杜十娘体态、眉眼、脸庞等外貌描写,并通过人物心理、行为来塑造形象,而戏曲西厢记对于莺莺、红娘的外貌只字未提,人物心理也大都通过唱词来表达,至于行动,主要靠表演,尽管剧本中也有“科范”规定了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但那些文字十分简略,表演的随意性大,给导演和演员留下了自由发挥的余地。3、情节安排手法的异同。(1)相同点: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安排都讲究奇异性,常用巧合误会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都注重场面的设计、细节的描写; 都擅长运用道具作为贯穿作品的线索;都注意细针密线,起伏照应。(2)不同点:戏曲有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之分,而小说便没有这一说。如杜十娘沉江的情节惊心动魄(小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3、窦娥六月飞雪的情节同样充满奇异(戏曲窦娥冤) ; 崔宁因十五贯被斩是源于巧合误会( 错斩崔宁 ) ,窦娥被以药死张驴儿父亲的罪名被斩,同样也是源于巧合误会。(详见教材11 页)二、举例说明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特征的异同。1、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相同点:(1)通俗性。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主要阅读对象的审美需要。(2)趣味性。如戏曲中的科诨艺术则是表现语言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4)语言的精练、干净、流畅也是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共同特征。2、戏曲语言的独特性: (1)音乐性是戏曲语言的固有品性,是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征。(2)语言的动作性则是古代戏曲语言的又一特点。( 3)

4、戏曲的曲词比较雅致。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莺莺通过唱词表达对张生应试的隐忧:“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详见教材1820 页)三、简述古代小说戏曲审美特征的差异。1、古代小说、戏曲共有的审美特征:(1)综合性。戏曲是以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合成的综合艺术;口耳小说则由说、唱、表演等诸因素组合,文本小说除情节叙述之外,又包括诗、词、曲等诸多元素。(2)教化性。都继承中国古代文学“寓教于乐”的传统。(3)愉悦性。都通过艺术形象令人愉悦,给人以快感,进而教化读者、

5、观众,这就是寓教于乐。( 4)通俗性。 接受主体主要是无文化群体,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希望在文艺领域得到表现的要求。 (5)典型性。 即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相对完整的艺术片断,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2 2、古代戏曲独有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就是通过演员在观众面前当场表演具有完整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戏曲因此较少含蓄蕴藉,审美主体的参与空间不大。 (2)程式性。戏曲从剧本、导演、音乐、舞台调度、舞美到演员表演艺术等,都各有规则,即程式。( 3)节奏性。戏曲表演中,由剧情发展、人物唱词、情绪、行为的变化运动过程中轻重缓急、 松紧起伏等交替更迭和

6、对比关系所构成的形式因素,就是戏曲节奏。 (4)抒情性。曲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而诗歌有侧重抒情的传统,这就决定戏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详见教材1113 页)四、简述古代小说戏曲文化内涵的不同。 1、中国古代小说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叙事性是其根 本的特征。 2、戏曲属于诗歌文化范畴,更多地表现了诗歌的抒情性本质。(详见教材1415 页)五、举例分析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1、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暴虐和穷奢极欲,如汰侈门“人乳饮豘” 。 2、真实反映乱世知识分子的生活,用艺术形象诠释魏晋风度,如任诞门“刘伶纵酒” 表现了嗜酒派的行为怪僻,放荡作达。 3、歌颂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

7、的优秀品质,如自新门“周处”表现主人公勇于为民除 害的英雄气概和闻过则改的优良品格。4、也有一些篇章按照封建思想来规范言行,不值得肯定。比如方正门中的“刘真 长”。 (详见教材4243 页)六、 世说新语是如何用艺术形象阐释魏晋风度的? 1、何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所表现出来的以洒脱放旷、冷峻玄远为特征的行为风尚,体现了当时士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世说新语 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了士人的如下特征:(1)行为由清雅脱俗向狂诞 不羁。如任诞门 “王子猷出都”在“笛声中会友”里尽现高雅脱俗,“王子猷居山阴”则 于“求兴而来, 兴尽而返” 展现一种完全超越功利的理念。再如“刘伶恒纵酒放达”等。

8、 ( 2) 言语由清议到清谈。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管宁淡泊 名利,人们遂以此定优劣。( 3)价值观念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如写阮籍闻“厨中有酒三百斛, 即求为步兵校尉”事,表现魏晋士人不再像前代士人那样醉心于功名,而是追求 一种无为自然、率性而为的自由生活。 3、艺术表现手法: (1)善于运用人物的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个性。(2)心理 描写颇为出彩。 (3)善于运用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4)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参见教材4244 页)七、概述中唐传奇创作的情况。 1、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这一现象

9、, 一方面固然是小说本身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 蓬勃昌盛的各体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所提供的丰富借鉴,如诗歌的抒情写意、 散文的叙事状物、 辞赋的虚构铺排等艺术技巧在传奇作品中屡见不鲜,而诗歌向传奇的渗入尤为明显,使得诸 多传奇作品都具有诗意化特点。 2、中唐传奇所存完整作品约近四十种,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就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如陈玄佑的离魂记、 沈既济的任氏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沈既济的枕中记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 (详见教材6164 页)3 八、以 霍小玉传

10、为例,分析唐传奇婚姻爱情作品较之六朝爱情小说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1、唐代传奇爱情作品出现了描写才子佳人的新模式。较之于汉魏六朝小说男女爱情描 写的门当户对, 唐代传奇提出了一个“郎才女貌”的新模式。即女子必须是花容月貌,男子则要求才调风流。 蒋防的霍小玉传就是“郎才女貌”新模式的典型。霍小玉“资质浓艳”, 李益则为“门族清华,少有才思, 丽词嘉句, 时谓无双”的“进士擢第”者。“才子佳人” 模式的本质内涵是:女性地位低下,形同玩物,男女交欢的要害是功名利禄。 2、唐代传奇的爱情婚姻作品批判封建门第观念,矛头直指反动的门阀制度。汉魏六朝 小说中的优秀爱情作品重在批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

11、“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只是 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门当户对”,说到底还是门阀制度在作祟。父母权衡子女的 婚姻, 媒妁牵合男女的爱情,还是以双方家庭的地位和财富为标准。关于这一点, 汉魏六朝小说揭露并不深刻,唐代传奇中的爱情作品则用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做了相当充分的揭露批 判。霍小玉身为艺妓,处于社会底层;李益门族清华,但家道中落。为使今后的仕途更加顺 利,他必须要找一个世家大族作靠山。霍小玉传在反映唐代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悲苦命运的同时,揭示了豪门士族和市井细民间的对立矛盾,富有典型意义。 (参见教材64、66 页)九、为什么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熟? 唐代传奇改变了汉

12、魏小说的纪实传统,在创作上出现了艺术虚构,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 熟。 1、唐代人们开始把神仙鬼怪的传闻故事当作“资谈笑”的材料,从而恢复了它们虚构 的本来面目。如原化记中的吴堪,沿用了搜神记白水素女的题材,却又根据 反封建主题的需要对原故事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2、唐传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再拘泥于真人真事,打破了纪实的旧传统。如陈鸿的东城老父传 虽以真实的传闻故事作为题材,但对神鸡童贾昌夫妇发迹变泰的过程以 及骊山斗鸡的场面描写,都并不等同于史实,而完全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3、有些唐传奇的作者背离小说必须“依托”的传统,全靠凭空构想结撰作品。 (详见教材7577 页)十、举例说明唐传奇是如

13、何以传记体写奇怪事的?1、传记体的体例特征: (1)改变了多数魏晋六朝小说没有题目的状况,大多借用小说 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 (2)把人物及其故事作为描写对象,改变了魏晋小说有事无人或有 人无事的现象。 (3)开始把故事情节放在构思的中心,改变了多数古代小说类似于散文式的 结构形式。2、 “奇怪事”即故事题材的“尚奇”,其表现有: (1)人物故事的新颖。 (2)人物故事的稀有和偶然, (3)故事不合常理常情。3、 离魂记、 任氏传、 柳毅传等带有狐鬼、龙女、花精、灵魂形象的故事,表现出唐传奇“尚奇”的特征。另外描写卑贱的妓女有情有义、高贵的官僚无德无行的霍小玉传和李娃传等,也是从“常理”、

14、“常情”中捕捉出来的奇异题材。(详见教材7783 页)十一、和前代小说相比,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如碾玉观音 中璩秀秀的择偶标准是靠出色的手艺谋生,反映了市民阶层已经懂得了“爱情必须附丽于生活”的道理。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女主角为例,有妓女,有小手工业者或小摊贩的女儿,有小官吏之女或小妾,有乞丐之女、渔家之女、农家之女、店主妇,有为数不少的媒婆、尼姑,等等。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

15、念。如蒋4 兴哥重会珍珠衫表明在市民阶层眼里,封建贞操观已经一钱不值。4、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她们不满封建社会父母媒妁对她们命运的安排,努力挣扎着寻求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详见教材107 110 页)十二、鲁迅先生在论及话本、拟话本时曾说“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此语来源于鲁迅。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宋市人小说,虽亦间参训喻,然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用以娱心。及明人拟作末流,乃告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 回护士人。 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这段话是将宋人小说与明人小说比较,认为宋人的话本、拟话本不像明人那样热心树立封建伦理典型,

16、那样热衷于标举“孤忠”、“贞臣”、 “烈女”、 “节妇”以劝喻警戒世人,以及那样的“回护士人”,而是更注重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关注普遍人的命运和性格。2、话本、拟话本之所以“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在于受众的需要。说话艺人创作故事,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其内容自然就多写下层民众的生活,在题材选择、 人物塑造上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小商人婚变关系中的现实主义描绘,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兴市民意识来打动人心; 滕大尹鬼断家私以对家庭财产的复杂斗争与“清官”弄鬼的精彩描写吸引人,艺术表现上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3、鲁迅先生言及明代小说“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尽管有其一定之道理,但并不能因此而一概抹杀明代话本、拟话本对市井人生的关注,也不能单纯将“道德劝教”作为评鉴小说优劣的标准。(参见教材115 页)十三、话本、拟话本在形式体制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