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1029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原则 信:就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 雅:就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文笔优美、生动, 富有表现力。(这一点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 (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翻译,只需要做到“信”和“达” ,对“雅”不做要求。)二、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一)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命、物命、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 录不译。 例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 晋太元 ” 是年号,不翻译。) 例 2:和

2、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译文: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 和氏璧 ” 是物命,不翻译。)(二)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例 1: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之” 的作用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的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应删去。) 例 2: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节) (“ 盖” 是句首的发语词,无实义,应删去。“ 云” 是句末语气助词,无实意,也应 删去。 )(三)补:翻译时补充省略成分。 例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译文: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篷(一样大) ,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那么小) 。 (翻译时,在

3、 “ 如车盖 ” 后面可以补充形容词 “ 一样大 ” ,在“ 如盘盂 ” 后面补充形容 词“ 一样小 ” 。 例 2:见渔人,乃大惊。 译文: (桃花源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大吃一惊。 (翻译时,人为的给句子补充主语,可以使翻译出来的语句更通顺、更完整。)(四)换:在翻译时把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例:屋舍俨然。 译文:房屋整齐(的样子) (翻译时, “ 屋舍” 换成“ 房屋” 。 )(五)调:翻译时,有些词语的顺序需要调整。例 1:孔子云: “ 何陋之有? ” 译文:孔子说: “ 有什么简陋的呢? ” (实际的语序应该是 “ 有何陋之 ” ) 例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至于背

4、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于:在。所以实际的语序应该是“ 于途歌” 和“ 于树休 ” ) 。(六)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已成为文言文 翻译的难点。 例 1:“ 之”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共有如下五种解释: A、结构助词 “ 的” B、代词(可以代指人、事、物)C、放在主谓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D、宾语前置的标志E、作补充音节的作用。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C) 2 孔子云:何陋之有?(D) 3 处处志之。(E) 4 忘路之远近。(A) 5 闻之,欣然规往。(B) 例 2” :“ 顾” 的词义有以下七种:

5、1、回头看2、看3、探问4、拜访5、顾惜、顾念6、考虑7、但、只 是、反而、却。 A 三顾茅庐。(拜访) B 顾野有麦场。(看见) C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D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看见)(七)译:翻译出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 例 1: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 (等我)神情安定下来,就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 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 鞭” 本身是名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为“ 用鞭子抽打 ” 。 ) 例 2:便要还家。 译文: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 (“ 要” 通“ 邀” ,翻译为 “ 邀请” 的意思。 )(八)意:

6、意译。文言文翻译分为意译和直译两种。有时候直译出来的意思不 会太明确,应用意译。 例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译:我回忆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看到很细微的事物。 (明察秋毫 ,本来的意思是秋天里野兽身上的毫毛,这里比喻为很细微的事物。) 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 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九)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 思凝缩。 例: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7、八荒之心。 译文: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并吞八荒 ” 四个短语,可凝缩翻译为“ 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十)扩: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者是多音词。 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译文:太守(立即)(派遣)人跟随(渔人)前往桃花源。 (“ 即” 和“ 遣” 都是单音词,这里翻译成双音词“ 立即” 、“ 派遣 ” 。 ) 2、把文言文中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例:夹岸数百步。 译文: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 (翻译时,要把前后的内容

8、连贯起来。 )有关文言文翻译的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命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说虎(明刘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 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1、翻译文中加点的词

9、。 (1)于人不啻倍(2)于人不啻倍(3)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4)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2、翻译句子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2、 谈谈你读完此文以后的感受。(二)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誉之曰()以子之矛()或曰() 何如()夫不可 ()同世而立() 2判断下了说法的正误。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 这是一个判断句。【

10、】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于物无不陷也。 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物莫能陷也 “和“陷子之盾 “中的“陷“字,均解释为 “刺,刺穿 “。【】 3。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 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 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适:女子出嫁。世家:家世。南都:今河南商丘。辄zhe:总是; 就。粥:稠粥。昃ze: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慨然: 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B环而攻之而不胜C后天下之乐而乐D食之不能尽 其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范仲淹二岁而孤 ( ) 去之南都 ( )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遂大通 “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