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330895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0 -X 县人民政府 关于 2018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现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五新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摆脱贫困为首要任务,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六大

2、攻坚战”为总抓手,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原动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二、目标任务到 2019 年底,实现全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到 2022 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明- 1 -显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 3:1 以内,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

3、、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三、工作重点(一)以摆脱贫困为前提,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一)以摆脱贫困为前提,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瞄准贫困群体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1.实实施精准扶施精准扶贫贫方略。方略。严格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强化动态管理。落实“X”措施,提升精准扶贫实效,实施贫困村产业精准脱贫规划,推行“X”模式,加大产业脱贫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加快危房改造工作进度。全面落实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措施,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

4、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精准脱贫措施到户全覆盖。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个体系,有效解决扶贫贷款落地难问题。抓好脱贫成果巩固,对已脱贫户保持帮扶政策的连续性,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2.攻克深度攻克深度贫贫困堡困堡垒垒。 。加快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规划,聚集优势资源、资金、人力,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2 -着力在深度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环境治理、安全用电、网络视讯、整自然村搬迁等方面下功夫,优先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等工程,努力破解发展瓶颈。聚焦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群体,扎实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行动。3.整合各方帮扶力量。整合

5、各方帮扶力量。完善县镇村户四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夯实县工作团、镇(办)工作组、村(社区)工作队及县“X”工作职责,加强对选派“X”、驻村工作队的管理,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完善 X 扶贫协作对接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国企“合力团”、民企“百企进百村”的助力作用。搭建用好社会帮扶意愿和贫困群众脱贫需求对接平台,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4.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始终把发挥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作为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结合贫困户自身特点送技术、送信息,提升自

6、我发展能力,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全面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注重对脱贫群众进行激励奖励和后续帮扶,实行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有机结合。5.强强化多方化多方监监督管理。督管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落实激励政策,解决困难问题,保护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严格考核奖惩倒逼责任落实,确- 3 -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

7、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6.加快加快农业现农业现代化建代化建设设。 。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壮大 X 等现代农业园区,加快 X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步伐,深入推进 X 示范县建设和国家级 X 示范县创建。加快“农业+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冷链物流园和小食品加工园。加快农产品海外仓建设,打开 X 等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推农产品品牌认证、地理标志产品。7.培育培育发发展特色展特色产业产业。 。突出发展 X/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鼓励

8、发展 X 等特色养殖产业,着力在引进新型经营主体上下功夫。全县年新发展 3 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每个镇办培育 1 至 2 家农业龙头企业,每个村(社区)打造 1 至 2 个规模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新建优质茶叶基地 X 万亩、猕猴桃 X 万亩、中药材 X 万亩,发展食用菌 X 亿袋、肉兔 X 万只。8.推推进农业绿进农业绿色色发发展。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在城区周边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业与城市的共赢。坚持- 4 -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

9、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持续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持续推进我县农业绿色化发展。9.培育新型培育新型经营经营主体。主体。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稳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全面提升经营实力。积极创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明星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领军型龙头企业。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民主管理、依法运作,逐步建立稳定发展、规范运营、持续壮大的长效机制。年新增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 X 个以上。10.促促进进三三产产融合融合发发展。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农林

10、水牧结合、种养加一体,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行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主产区、现代农业园区聚焦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保健农业、采摘农业,促进农业与食品加工、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打造和谐共生新格局(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打造和谐共生新格局- 5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

11、面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倡导绿色发展,强化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屏障,让 X 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11. 强强化化环环保宣保宣传传。 。积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并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优势,多渠道、多层面、多方式进行环保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12.强强化化环环境治理。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举措,促进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确保“十三五”期间,县域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 300 天以上。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加快推进 X、X

12、 等流域治理、确保 X 水质达到 II 类标准。加强 X 水库水源地保护。鼓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就地减量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土地污染修复工程。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划,逐步取缔不符合要求的养殖企业。加快农村厕所革命,启动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开发公益岗位,为全县所有村配齐卫生保洁员。13.加加强强生生态态保保护护。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全面落实“三长”责任制,强化环境执法,严格环保审批和监测,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实行能源和水资源能耗总量、强度“双控”。扎实抓好环保问题整改,持续推进 X 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封山禁伐,- 6 -厚植绿色优势

13、。深入推进“X”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X 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 X 万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厉打击毁林烧山、非法侵占林地等行为。年完成绿化造林X 万亩、义务植树 X 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最终达到 75%,让绿色成为 X 的主色调。14.推推进进田园田园乡乡村建村建设设。 。以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巩固提升 X 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启动 X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工作,建成一批产业鲜明、功能互补、风格迥异的特色小镇。按照“建、管、护”并重的思路

14、,统筹“山水林田园”综合治理,新修改造基本农田 X 亩,发展节水灌溉 X 亩,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盘活乡村资源,留住乡愁记忆,启动打造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田园乡村”或“新型社区”,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格局,让农村更加兴旺、农民更有奔头。(四)以乡风文明为灵魂,焕发乡村文化新气象(四)以乡风文明为灵魂,焕发乡村文化新气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为着力点,实现农村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目标。15.强强化化农农村思想道德建村思想道德建设

15、设。 。广泛开展“X”道德实践活动,大- 7 -力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充分运用各类媒体、道德讲堂、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校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好媳妇、好公婆等,形成健康向上的乡村精神风貌。16.加加强农强农村公共文化建村公共文化建设设。 。落实有标准、有设施、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镇(村)文化示范点建设,发挥乡村小广场、小舞台作用,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16、。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支持鼓励创作生产“三农”题材的艺术作品。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戏曲进乡村”等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发现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17.弘弘扬农扬农村村优优秀秀传统传统文化。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挖掘我县 X 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 X 独特的文化标识。加强古树名木等保护,弘扬发展生态文化。鼓励发扬家族祠堂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推动传统建筑挂牌保护。按照彰显特色、体量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建设设施完善、见山望- 8 -水的传统特色民居示范点。加强新时代的乡贤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8.开展开展农农村移村移风风易俗行易俗行动动。 。以“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为目标,深化“十星级文明户”、 “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