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8703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政法“三项重点工作” 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主要载体。过去法院在这方面是重要的参与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许没有意识到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仅认为是在履行职责而已。 随着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出现, 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也要随之更加完善,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能动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服务意识,转变被动司法的观念,积极、主动、高效地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群众的司法需求。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 必须正确界定自己的功能定位,既要积极有为,又要坚持有所为

2、而有所不为。这几年* 法院在能动司法、柔性司法、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稳步推进。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定位了角色以前,很多干警没有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内涵,认为社会管理是政府行政职能的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的事, 与司法权似乎没有多大关联,对人民法院来说不是“份内事”。我们通过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 、 “当法官好当好法官” 、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活动和专项教育,使全体干警充分认识法院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力军,法院的司法职责与社会管理创新不矛盾,法院通过案件裁判,法律释明,司法审查等多种方式来参与社会管理,平衡社会矛盾冲突,矫正社会

3、秩序,调整社会事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秩序。二、发挥职能,参与社会管理,显现特色2 1、有效解决纠纷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构建和谐解决纠纷是法院发挥审判职能的本源和归属,也是人们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根本, 使文书上的公平正义变为现实的公平正义,使社会公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可以实现。2010年,* 法院立案 2100件,审(执)结 2017件,其中诉讼案件 1553件,执行 548件,案件审(执)结率在95% 以上。今年一季度受理各类案件 471 件,调撤率 91% ,执行和解率 54% 。这些数据指标得以实现,确属不易,在审判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抓调解,做到案结事了。去年来,受理民

4、商事案件 1648件,结案 1426件,调撤 894件,调撤率 60.7%。二是坚持巡回审判,便民利民。巡回开庭、上门开庭 130余次,减、免、缓各种诉讼费用10 余万元 70多人次,司法救助了 30 余万元。三是加强刑事附带民事和自诉案件的调解工作,减少社会对立面,努力做到一审终了,特别是交通肇事、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年有40 多件达成调解、和解。四是加强执行和解和行政协调,慎用、巧用、敢用强制措施,促成案件达成和解。共和解执行案件413件,和解率 71.2% ,在行政协调上加大力度,在土地赔偿、移民、高速公路拆迁等案件中,法院做了大量的工作,行政协调率达到50% 以上,既服务了项目建设

5、,又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2、制裁引导及普法宣传多措并举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案件的审判和执行,体现制裁违法行为和保护合法权益。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需要有行政手段,而且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作为调控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法院除了要依法办理好案件,还要在法律的框架之下,最大限度地延伸司法“手臂”,积极参与综合治理3 和平安创建活动, 引导社会提高自我管理和调节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通过建立巡回审判、车载流动法庭等形式,促进审判方式管理创新;通过参与跟踪帮教、规范监外执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等形式,促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通过参与社会治

6、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依托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通过妥善处理网络犯罪、运用网络沟通民意等形式,促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通过加强司法宣传工作,开展法律服务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五进”活动,开办法制讲座,与报纸、电视台合办法制栏目普及法律知识,广泛进行法制宣传, 弘扬法治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一方面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提升了法院的形象,树立了司法权威。3、延伸职能拓宽法院参与社会管理渠道涉诉信访、司法救助、司法建议、诉调对接这些工作是法院审判职能的延伸, 更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法院受理案

7、件数量持续增长,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巨大的办案压力,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将相当一部分社会矛盾还原到社会解决, 是法院参与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坚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将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整体推进,努力促成社会各部门、 各行业、各方面广泛参与;努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注重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工作交流机制、职能互补机制, 充分发挥司法在大调解格局中的引导作用;积极4 推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行业协会、 企事

8、业单位等有关组织建立健全纠纷调处机制,支持行政机关、 人民调解组织及其他社团组织开展工作; 着力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将司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时间前移,利用司法的指引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加强与各调解组织的工作联系,及时给予业务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齐心协力推进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有效破解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执行难问题;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建立完善涉诉信访案件处理及终结机制, 加强源头治理, 合力化解涉诉信访难题。作为综治成员单位, * 法院积极参与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严打”

9、维稳,每年判处人犯200-240 人左右;涉诉信访做到 “三细”(排查细、工作细、措施细) 、 “三防”(防群体、防进京赴省到市、防重大突发事件) 、 “三到位”(责任到位、解决落实到位、报告回复到位),去年来排查重点信访48 件,办结 44 件,其中6 件上级督办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对保险、税务、烟草等20 多个部门单位发出了司法建议,收到回复15 件,社会反映效果较好。4、审查监督依法行政保障各方合法权益行政诉讼和司法审查制度的创立,大大拓展了法院的司法功能,是法院以特定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典型的社会管理行为,我们通过行政诉讼进行审查,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维

10、持,等于是通过司法程序确认了行政行为的效力, 可以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施政,正确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 对违法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纠正,并对由此给公5 民、法人权益造成的损害判定补偿,有效监督、促进行政机关遵守法定程序, 依照法定权限管理公共行政事务,及时纠正越权和滥用职权的行为。一年来,* 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12 件,维持 4 件,通过协调补偿撤诉6 件,撤销 2 件,充分保障了各方合法权益,构建了官民和谐。5、预警社会风险能动参与社会管理当前,影响和制约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社会管理面临的潜在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法院每一宗案件的审判、每一件纠纷的调处,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为防

11、患于未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我们通过加强对各类诉讼案件情况的综合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建立审判信息评估分析机制,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反映在司法领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完善对社会问题审判信息预警工作机制,为党委、人大、政府依法决策提供前瞻性、有价值的参考。切实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摸底,特别是审理矛盾比较尖锐的重大敏感案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事先研判,准备在前,应对有方, 防止因工作措施不当影响社会矛盾化解。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能力, 把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研究司法对策, 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订工作预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12、一年来,* 法院通过审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向有关部门提供了农村婚姻问题新动向 、 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权益保护、 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创新、 信访要情专报 、 涉赌犯罪打击及基层维稳的有效途径等多项司法预警风险报告,受到有关部门好评。三、严格执法办案,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6 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社会转型期存在的新问题、 新挑战,是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职责,努力找准工作切入点,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能动司法,进一步强化司法审判的延伸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解决矛盾纠纷

13、、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以执法办案为立足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执法办案是法院的第一要务, 处理各类案件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本身就是发现社会问题、弥补管理漏洞的过程,就是参与社会管理、理顺社会关系的过程。 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先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把受理的案件审理好、执行好。离开法院本职工作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搞空洞的“形象工程”,无异于舍本逐末, 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当前,在刑事审判中,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建立要案审判常态管理机制,探索少年审判工作新思路,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和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对抗,维护社会稳定;在

14、民商事审判中,要认真贯彻“调解当先、案结事了”的原则,完善重点案件风险评估、简易案件速裁、困难当事人司法救助等机制,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行政审判中,要不断探索完善行政审判协调新机制,妥善化解行政争议,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消除官民紧张和矛盾,保障社会公平;在执行工作中,要抓好执行联动、执行威慑等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创新执行方式方法,加大执行力度,推动、依靠全社会力量合力解决执行难,增进社会诚信。7 2、以能动司法为切入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能动司法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 能动司法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能动司法的应有之

15、义。 要切实增强能动司法意识,正确处理好依法司法与执行政策之间的关系, 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 自觉地融入政策的考量,通过平衡法的安定性与社会变迁性之间的关系,使司法裁判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要坚持法律与情理的兼容并蓄,在不与现行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将公认的道德原则、 普遍的是非标准、善良的民俗习惯引入司法审判之中,使司法审判的过程与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认真进行价值判断和利益平衡,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司法措施,正确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既要积极主动、 又要审慎稳妥地行使司法职权,适时开展法律释明、权利告知

16、、风险提示、调查取证等诉讼指导活动,从而促使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司法保持能动性, 以对人民群众诉求的高度关切, 运用各种可能的司法手段,积极回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这是现代司法的必然要求。但是,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职能的延伸,都不能脱离司法权最基本的属性,不能对“不告不理” 、 “中立裁判”、 “司法权威”、 “公平正义”这些司法本质有所撼动和放弃。3、以司法为民为着力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 围绕司法为民多做文章、做好文章。当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全面地、正确地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通过依法调处案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8 了,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着力建立健全畅通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广泛听取、 认真分析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着力强化司法民主,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加强与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及人民监督员的联系,认真接受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监督;要着力加强立案信访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