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864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27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笔记总结考试复习专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微生物种类非细胞型:病毒;原核细胞型: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真菌。第一篇细菌学第 一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外形:球菌、杆菌、螺形菌。观察最常用仪器:光学显微镜。以微米为单位。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细胞壁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维持菌内的高渗环境;与细胞膜一起构成物质交换的场所;决定某些菌体抗原,具有抗原性;与致病性有关。G+菌【紫】:主-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次【特有】: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作用:黏附作用与致病有关;与染色有关;为重要的表面抗原。溶菌酶作用点:

2、B-1,4 糖苷键青霉素作用点: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结合部。G-菌【红】:少-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特有】外膜:脂蛋白、脂双层、脂多糖(G -菌内毒素)【LPS】 内 -外:脂质A- 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多糖有种特异性细菌 L 型:当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受到某种理化因素或药物作用时,使细胞壁损伤,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的现象。特点: 形态呈高度的多形性;高渗环境才可生长,出现典型的油煎荷包蛋样菌落;仍具有一定致病性,对多种抗生素无效;有抗原性。基本结构细胞膜中介体( mesosome )拟线粒体 (chondroid):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功能:与呼

3、吸作用有关;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核糖体 : 链霉素 30S 亚基红、四环霉素-50S 亚基质粒 (plasmid):存在于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 。分类: R 质粒 F 质粒 Vi 质粒。特点:可自我复制;可传给子代;可自然丢失;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特殊结构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分泌至细胞壁外层的粘液性物质。形成条件:人和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环境。化学组分:大多数是多糖,少数是多肽。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的作用;抗干燥作用;具有抗原性。鞭毛:附于菌体上附于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分类:单双丛周化学成分:蛋白质特点:抗原性强;较

4、强的收缩力;娇嫩,易断易脱落。功能: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具抗原性。检查方法:悬滴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菌毛: (pilus;fimbriae ) G- 和 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细短多的丝状物。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黏附作用与致病有关。性菌毛( F 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数量少,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沟通传递遗传物质,与变异有关。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功能:对环境抵抗力强;消毒灭菌应以杀死芽胞【高压蒸汽灭菌】作为灭菌效果的指标。一个细菌(不利条件)一个芽胞

5、(适宜条件)一个繁殖体。分类:形态大小位置破伤风梭菌圆大于菌体顶端炭疽杆菌椭圆小于菌体中央功能:芽胞对环境的抵抗力强;消毒灭菌应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效果的指标。第二章细菌的生理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氮、生长因子。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 为 7.27.6 温度大多数细菌的最适温度为37气体: O2、CO2 、混合气体专性需氧菌:结核杆菌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机制: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触酶和过氧化物酶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1. 细菌个体的生

6、长繁殖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2.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生长曲线 : (1) 迟缓期:(2) 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在此期(3) 稳定期:细菌代谢产物多在此期产生(4) 衰亡期:为何会衰退?1、营养物质消耗,未得到补充3、死菌释放毒性物质2、活菌不断产生代谢产物细菌代谢及代谢产物1.分解代谢产物(1) 糖发酵试验(单糖发酵试验)(2) VP 试验葡 萄 糖- 丙 酮 酸 - 乙酰甲基甲醇- 二 乙 酰+培养基中精氨酸所含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VP 试验阳性)(3) 甲基红试验丙酮酸 - 产生其他酸类- 使培养基PH 低于4.5- 显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显桔黄色为甲基红试验阴性(4)吲哚试

7、验 培养基内蛋白质中的色氨酸- 吲哚(靛基质)无色气体- 形成玫瑰红色吲哚(5)硫化氢试验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 产生硫化氢(H2S)无色气体 - 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6)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某些细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时,可将其分解为碳酸钠,并分解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由淡绿色变成深蓝色。(7)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产生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2、合成性代谢产物 (1)热原质:蒸馏法去除效果最好( 4)抗生素(2)毒素和侵袭性酶( 5)细菌素(3)色素:水溶性色素与脂溶性色素( 6)维生素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

8、室生物安全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操作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灭菌法(一)热力1、干热(1)焚烧:适用于病理性废弃物品或人、动物尸体(2)烧灼: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瓶盖等(3)干烤:适用于玻璃器械、瓷器等(4)红外线:多用于医疗器械和食具的灭菌2、湿热(1)巴氏消毒法应用:消毒牛乳和酒类61.162.830 分钟71.71530 秒(2)煮沸法应用:适用于食具、临床手术器械、注射器等5 分钟杀死细菌的繁殖体12 小时杀死芽胞 (3)流动蒸气消毒法(4)间歇蒸气灭菌法应用: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灭菌(5)高压蒸气灭菌法应用: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

9、品的灭菌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压力 103.4KPa 温度 121.3维持时间 1520 分钟相同温度下,湿热的灭菌效力比干热大,原因:1、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易变性3、湿热存在潜热2、湿热穿透力强(二)辐射杀菌法1、紫外线应用:适宜于空气消毒或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波长: 265 266nm 原理:损伤细菌DNA 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弱2、电离辐射 射线、 射线:适用范围: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移植物,食品,药品,纸制品的消毒和灭菌3、微波波长为 11 000mm 的电磁波适用范围:食品、非金属器械、检验室用品、食品用具、药杯等的消毒(三)滤过除菌法应用:不耐热液体以及空气的除菌原理:物

10、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气体的细菌(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干燥:可用于保存食物低温:降低细菌的新陈代谢,常用于保存菌种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杀菌机制:(1)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3)损伤细菌的细胞膜或病毒包膜(二)消毒剂的种类1、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等)2、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多数病毒(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3、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结核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包括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而灭)、氯己定

11、(洗必泰)、高锰酸钾等)选择消毒剂的准则:低浓度杀菌力强不受周围有机溶剂影响对消毒机体或物体无害价廉物美第四章噬菌体概念:是侵袭在细菌、真菌、螺旋体内的一种病毒,具有一定形态结构,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和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细杆形结构(以蝌蚪形为例):头部:蛋白质衣壳、核酸尾部:尾须、尾领、尾鞘、尾髓、尾板、尾刺、尾丝2、化学组成核酸: DNA 或 RNA ,为遗传物质蛋白质:构成头部的衣壳和尾部3、抗原性4、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二、毒性噬菌体1、溶菌周期: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四个阶段2、溶菌现

12、象:液体培养基 变澄清平板培养基 噬斑(噬菌体计数)三、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1、溶原性周期2、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注:温和噬菌体可转变为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研究噬菌体的意义:1、用于细菌的鉴定与分型2、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3、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变异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的差异性变异的分类: ( 1)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2)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1、染色体单一的环状双螺旋DNA 链2、质粒(1)定义:存在于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 。(2)特点:自

13、我复制可自然丢失,不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可传给子代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菌(3)分类F 质粒 决定性菌毛产生(致育性)R 质粒 决定细菌耐药性Vi 质粒 决定毒力Col 质粒 编码产生细菌素代谢质粒 编码与代谢相关的酶类3、噬菌体基因组4、转座因子(跳跃基因或移动基因)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特异核苷酸序列,可在DNA 分子中移动。(1)插入序列(2)转座子5、整合子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1、L 型变异3、芽胞的变异2、荚膜的变异4、H-O 变异(鞭毛变异)二、毒力的变异毒力增强 毒力减弱三、耐药性变异某种细菌增强对某种药物的耐药性或失去了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四、菌落的变异(

14、SR 变异)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突变指细菌自身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NA 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1)点突变(小突变)(2)大突变(染色体突变)彷徨试验、影印试验证实了突变的自发性、随机性 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基因转移: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基因重组:转移基因与受体菌DNA 整合在一起1、转化某些细菌可直接从外环境摄取遗传物质,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2、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连接沟通,并将遗传物质(质粒DNA )传递给受体菌的过程。F 质粒的接合、R 质粒的接合。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传给受体菌进行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15、的某些遗传性状。4、溶原性转换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而使之成为溶原状态时,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中,使细菌的DNA 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5、原生质体融合变异的意义1、有利的一面2、不利的一面(1)制备疫苗(1)形态变异给诊断带来困难(2)基因工程(2)耐药变异给治疗带来困难第六章细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一、抗菌药物的种类(一)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1、?-内酰胺类:化学结构中含有?-内酰胺抗生素。(1)青霉素类:青霉素G、苯氧青霉、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和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等(3)头霉素:头孢西丁(

16、4)单环 ?-内酰胺类:氨曲南(5)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为泰能(6)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二)按生物来源分类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和杆菌肽。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B 等。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3、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4、影响细菌核酸合成细菌的耐药机制一、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1、固有耐药性 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1)耐药基因来自于亲代(2)存在于其染色体上(3)具有种属特异性2、获得耐药性 指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