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30684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解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张蜀,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ACLS影响生存链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预防心脏骤停、治疗心脏骤停和改善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预后的措施。 预防心脏骤停的ACLS措施包括气道管理、通气支持以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心脏骤停时,ACLS措施建立在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础之上,包括立即识别和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CPR、快速电除颤和药物治疗以进一步提高ROSC的可能、高级气道管理和生理参数监测。 ROSC后,采取综

2、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改善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2010年ACLS指南的主要改变包括,推荐持续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和监测气管插管位置。 简化和重新设计了心脏骤停流程图,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胸外按压,允许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不再推荐在治疗无脉性电活动(PEA)和心搏停止时常规使用阿托品。 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尽量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和检测有无ROSC。 推荐输注加快心率的药物,作为症状性和不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治疗。 在稳定的难以鉴别的规则单形性宽QRS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推荐使用腺苷作为一种安全

3、和潜在有效的治疗。.,CPR期间氧疗,在人或动物研究中,成人CPR期间最佳的吸氧浓度还没有确定。虽然长时间100%吸氧有潜在的毒性,但是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在成人短时间CPR期间会出现毒性。CPR期间经验性使用100%的吸氧浓度可尽量优化动脉血氧含量,相应增加氧输送;因此,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一旦有可能,使用100%的吸氧浓度是合理的(Class IIa,LOE C)。,环状软骨加压,非心脏停搏患者球囊-面罩通气期间,环状软骨加压可保护气道防止误吸和胃胀气。但是,也可能妨碍通气和声门上气道或气管插管的放置。院外和院内心脏骤停期间环状软骨加压的作用还没有研究。当环状软骨加压在心脏骤停的特殊环境下使用时

4、,如果妨碍通气和放置高级气道,应调整、放松或去除加压。不建议在心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环状软骨加压(ClassIII,LOE C)。,高级气道,理想状态是ACLS人员接受培训和并能熟练放置高级气道。 放置声门上气道是气管插管的合适的替代方法,能在不中断胸外按压时成功实施。 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心脏骤停复苏期间放置高级气道与实施其他治疗措施的最佳时机。在登记的25006例院内心脏骤停研究中,更早时间(5分钟)建立侵入性气道与改善ROSC无关,但与改善24小时存活率有关。在城市院外环境下,在12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者比在13分钟完成者有更好的存活率。,高级气道,回顾性研究中,气管插管有6%-25%未识别出

5、的导管误插或移位。这可能反映出部分插管人员初始培训不足或经验不够,或由于移动病人时原正确放置的插管移位所致。 除临床评估外,推荐采用持续CO2波形图监测作为确认和监测气管导管正确位置的最可靠方法(Class I,LOE A)。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波形图,除临床评估外,食管探测仪(EDD)或无波形图的ETCO2监测也是合理的(ClassIIa,LOE B)。,二氧化碳图确认导管位置,心脏骤停的处理,成功的ACLS的基础是高质量的CPR和对室颤/无脉VT患者在倒下后几分钟内实施除颤。对目击的室颤型心脏骤停患者,尽早CPR和快速除颤能明显增加出院存活的可能。相对而然,其他ACLS治疗如某些药物和高级气

6、道,虽然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有关,但没有显示可增加出院存活率。 用ACLS措施获得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增加,与高质量的CPR和心脏骤停后的治疗措施如亚低温治疗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能否导致长期预后更好改善仍待确定。,成人ACLS心脏骤停流程图,成人ACLS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除颤波形和能量,如果有双相波除颤器,抢救人员用制造厂商推荐的终止室颤的除颤能量(120-200J)以终止VF(Class I,LOE B)。如果抢救人员不清楚有效能量范围,可以使用最大能量(Class IIb,LOE C)。第2次和后续的除颤能量值至少相同,若有可能可以考虑用更高的能量(Class IIb

7、,LOE B)。如果用单相波除颤器,抢救人员首次电击用360J,后续的电击都用此剂量。如果电击后室颤终止,但稍后心脏骤停又复发,后续的电击按之前成功除颤的能量水平进行。,除颤前CPR,治疗VF/无脉VT期间,医务人员必须保证CPR和电击除颤之间的有效协调。室颤出现数分钟后,心肌氧和代谢营养物质耗尽。短时间的胸外按压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右心室过多的容量,增加除颤后恢复灌注心律的可能。 强烈建议当除颤器做使用准备时对所有心脏骤停患者进行CPR(Class I,LOE B)。预测电击除颤能否成功的室颤波形特征的分析已证明,最后一次胸外按压和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除颤成功的可能性越高。从停止按

8、压至电击的间隔即使减少只有几秒钟,也能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性。 为进行CPR而故意延迟除颤的意义尚不清楚。一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一项无EMS人员目击的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临床试验表明,当EMS反应时间4-5分钟,在首次电击除颤前做一段时间的CPR可改善存活率。但2个RCT表明,不管EMS反应间隔多少,院外VF或无脉VT患者除颤前接受EMS人员1.5到3分钟的CPR,对患者ROSC和出院存活率无改善。目前除颤前因为了进行CPR而延迟除颤的益处不确定(Class IIb,LOE B)。,VF波形分析预测除颤成功与否,多个临床试验的室颤波形的回顾性分析显示,根据室颤波形可能能够不同可靠程度预测除颤

9、的成功率。没有前瞻性人类研究专门评估因预测除颤成功而改变治疗能否提高成功除颤、ROSC率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室颤波形分析对于指导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成人除颤的价值尚不确定(Class IIb,LOE C)。,VF/无脉性VT的药物治疗,当至少1次除颤和2分钟CPR后VF/无脉VT仍持续时,可给予血管加压药,其主要目的是增加CPR期间心肌血流和恢复自主循环(ClassIIb,LOE A)。 胺碘酮是心脏骤停期间一线的抗心律失常药,因为临床上已证实它能提高难治的室颤/无脉性室速的成年患者的ROSC率和入院率。当室颤/室速对CPR、除颤和血管加压素治疗无反应时,可考虑给予胺碘酮(Class IIb,L

10、OE A)。 如果没有胺碘酮,可考虑用利多卡因,但是临床试验证明,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相比不能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入院率(Class IIb,LOE B)。 仅在长QT间期相关的尖端扭转形室速(TDP)才考虑用硫酸镁(Class IIb,LOE B)。,无脉性电活动(PEA)/心搏停止的药物治疗,一旦有可能,可给予血管加压药,其主要目的是增加CPR期间心肌和脑血流和恢复自主循环(Class IIb,LOE A)。有证据显示,PEA/心搏停止期间常规使用阿托品不太可能有治疗益处(Class IIb,LOE B)。因此,已从心脏骤停流程图删除了阿托品。,生理参数,动物和人的研究表明,PETCO2、冠脉

11、灌注压(CP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提供了关于患者情况和治疗反应的有价值的信息。最重要的是,PETCO2、CPP和ScvO2与CPR期间心排血量和心肌血流灌注有关,自主循环恢复时这些参数的最低阈值已有报道。而且,这些参数的骤然升高是自主循环恢复的敏感标志,可在不中断胸外按压时监测。虽然没有临床研究验证根据这些或其他生理参数而调整复苏是否可以改善预后,但是,心脏骤停期间如果有可能,考虑用这些参数来使胸外按压和指导血管加压药治疗最优化是合理的(Class IIb,LOE C)。,脉搏,没有研究显示CPR进行期间脉搏检查的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 因为下腔静脉没有瓣膜,倒流进入静脉的血

12、流可产生股静脉搏动。因此,股三角区触到脉搏可以表示是静脉而不是动脉血流。 CPR期间颈动脉搏动也不表明CPR期间心肌或脑灌注有效。 胸外按压暂停时触到脉搏是自主循环恢复的可靠标志。,呼气末CO2(ETCO2),ETCO2(End-tidal CO2)是呼气末期呼气中CO2的浓度。通常分压(PETCO2)用mmHg表示。 心脏骤停未治疗期间,体内持续产生CO2,但没有CO2运送到肺。在这些情况下连续通气时PETCO2接近为0。随着CPR的开始,心排出量是CO2运送到肺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通气相对稳定,PETCO2与CPR期间心排出量有很好相关性。 给予碳酸氢钠治疗后PETCO2暂时升高,不应误解

13、为CPR质量的改善或ROSC的指征。血管加压药物治疗后可以出现PETCO2轻度降低,但不应误解为CPR质量的下降。,呼气末CO2(ETCO2),气管插管的患者CPR期间,PETCO2值持续降低(10mmHg)表示心排出量不足以出现ROSC,但是,最大优化ROSC可能的PETCO2具体的目标值还没有确定。监测CPR期间PETCO2的趋势,有指导个人优化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速率以及检测胸外按压者有无疲劳的潜力。另外,CPR期间PETCO2突然持续的升高是ROSC的标志 在气管插管的患者,考虑用用定量的CO2波形图监测CPR质量、优化胸外按压和检测胸外按压期间或心律检查显示为规则心律时有无ROSC是合理

14、的(Class IIb,LOEC)。 如果PETCO210mmHg,可以考虑通过优化胸外按压的参数以提高CPR的质量(Class IIb,LOE C)。如果PETCO2突然升高到正常值(3540 mmHg),可以认为这是ROSC的标志(Class IIa,LOE B)。在无气管插管的患者,用定量的CO2波形图监测和优化CPR质量和检测有无ROSC的意义未确定(Class IIb,LOE C)。,二氧化碳图用于监测复苏操作的有效性,冠脉灌注压(CPP)和动脉舒张压,CPR期间冠脉灌注压(CPP=主动脉舒张压-右房舒张压)与心肌血流和ROSC相关。 在人的试验中,除非CPR期间CPP15mmHg,

15、否则不会出现ROSC。但是,CPR期间监测CPP很少在临床可以使用,因为测量和计算需要同时记录主动脉和中心静脉压。 CPR期间CPP的合适的替代指标是动脉舒张压,能用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导管测量。这些与人类CPR期间的主动脉舒张压很接近。 最大优化自主循环恢复可能的动脉舒张压的具体目标值还没有确定。考虑用动脉舒张压来监测CPR质量、优化胸外按压和指导血管加压药治疗是合理的(Class IIb,LOE C)。如果动脉舒张压20mmHg,可以考虑通过优化胸外按压参数或/和给予血管加压药来设法改善CPR质量(Class IIb,LOE C)。动脉压监测也能用于胸外按压期间或心律检查显示为规则心律时

16、检测有无ROSC(Class IIb,LOE 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当氧消耗、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血红蛋白稳定不变,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变化反映了由于心排出量改变所致的氧供的变化。 用放置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血氧仪可持续测量ScvO2。ScvO2的正常范围为60%80%。心脏骤停和CPR期间,此值范围为25%35%,表示CPR期间产生的血流不足。 一项临床研究中,CPR期间ScvO2不能达到30%与ROSC失败有关。ScvO2也帮助抢救者在检查心律和脉搏时不中断胸外按压的情况下迅速检测有无ROSC。可行时,持续ScvO2监测是CPR期间心排出量和氧供的潜在有效的指标。 因此,如果心脏骤停前已放置了(导管),可以考虑用ScvO2持续测量来监测CPR质量、优化胸外按压和检测胸外按压期间或心律检查显示为规则心律时有无ROSC(Class IIb,LOE C)。如果ScvO230%,可以考虑通过优化胸外按压参数设法提高CPR质量(Class IIb,LOE C)。,脉搏血氧测定,心脏骤停期间,脉搏血氧测定通常不能提供可靠的信号,因为在外周组织搏动的血流不充足。但是,脉搏血氧测定的体积波形对检测ROSC可能有作用,脉搏血氧测定对保证ROSC后合适的氧合有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