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651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H :1 1 C C:1212 N N :1414 O O:1616 SiSi :2828 S S: 3232 FeFe :5656 CuCu:6464 AgAg 108108 AlAl: 27271.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图示试管中的液体倒在手上或桌面

2、上会腐蚀桌面,表示该药品是腐蚀品,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 A 正确;B、图中标志有一堆火焰,表示该药品是易燃品,汽油着火点低,易燃,是易燃品,故 B 正确;C、图示正方形中的一个骷髅头,表示该药品是剧毒,所以该标志表示的剧毒品标志,酒精着火点低,易燃,是易燃品,故 C 错误;D、氯酸钾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 D 正确;故选 C。2.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 B. 胶体能透过滤纸,而油液不能C. 产生丁达尔效应 D. 胶粒可以作布朗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

3、1-100nm 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 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 100nm,故选 A。考点:考查了胶体的本质特征的相关知识。3.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 “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B. 1 mol 任何物质均约含有 6021023个分子C. 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物理量,单位是摩尔,故 A 错误;B氯化钠中不存在分子,故 B 错误;C物质的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其

4、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故 C 错误;D0012 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相关知识。4. 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气溶胶包含在胶体中,故 A 错误;B、吸热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B 错误;C、钾盐和钠盐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盐也可以是钠盐钾盐,故 C 错误;D、混合物、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四个不同概念,图中关系正确,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5.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

5、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B. 未使用完的白磷要收集起来,并重新放入水中C. 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防止酸液溅出伤人,正确;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收集起来,并重新放入水中,防止本来自燃,引起火灾,正确;C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防止污染药品,与实验安全无关,错误;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受热与氧气发生爆炸,正确;故选 C。【考点定位

6、】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知识。要知道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如:点燃可燃性气体如 H2、CH4、CO 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做 CO 还原 CuO 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 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 CO 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 CO 污染空气;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等等。6.

7、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1 mol L1 硫酸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4NAB. 标准状况下,112 L CC14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2.5NAC. 27 g A1 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D. 常温常压下,14 g 由 N2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2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1 L 1 mol L1硫酸溶液中还含有大量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含的氧原子数多于 4NA,故 A 错误;B标准状况下,CC14不是气体,不能计算 112 L CC14中所含的原子数,故 B 错误;C27 g A1 的物质的量为 0.

8、1mol,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显+3 价,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故 C 正确;D常温常压下,14 g 由 N2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NA,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通过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

9、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 等为液体,SO3为固体;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22.4L/mol 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7.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符合题意,故 A 正确;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

10、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D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选 A。【考点定位】考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名师点晴】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气体存在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的现象进行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常见方法有:利用压强差形成水柱;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形成压强差,形成气泡。该题易错点是 D 选项的判别。8. 一、选用正确的实验操作,将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或提纯。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蒸发结晶 F.

11、高温分解(1)分离 CC14和 H2O:_(填字母,下同)。(2)除去石灰水中的 CaCO3:_。(3)除去 CaO 固体中少量的 CaCO3固体: _。(4)从碘水中提取碘:_。(5)分离乙醇(沸点为 78 C)和甲苯(沸点为 1106C)的液体混合物:_。二、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图一 图二(1)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图中明显的一个错误是_。(2)仪器 A 的名称是_,仪器 B 的名称是_。(3)实验时 A 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几粒_,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4)从锥形瓶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滴入_和_(填试剂的化学式),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5)图

12、装置也可用于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 I 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烧杯中最好盛有的物质是_。【答案】 (1). A (2). B (3). F (4). C(答 C、A 或 C、A、D 均给分) (5). D (6). 冷凝水进、出口颠倒 (7). 蒸馏烧瓶 (8). 冷凝管 (9). 碎瓷片 (10). HNO3 (11). AgNO3 (12). 冷凝水蒸气 (13). 冰水【解析】一、 (1)分离 CC14和 H2O:选择分液法分离,故选 A;(2)除去石灰水中的CaCO3:CaCO3不溶于水,选择过滤法分离,故选 B。 (3)除去 Ca

13、O 固体中少量的 CaCO3固体: CaCO3固体高温分解生成 CaO,选择高温分解法除杂,故选 F。 (4)从碘水中提取碘: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择萃取分液法分离,故 C。 (5)分离乙醇(沸点为 78 C)和甲苯(沸点为 1106C)的液体混合物:乙醇(沸点为 78)和甲苯(沸点为 110.6)互溶,但沸点不同,选择蒸馏法分离,故 D。二、 (1)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图中明显的一个错误是冷凝水进、出口颠倒;(2)仪器 A 的名称是蒸馏烧瓶;仪器 B 的名称是冷凝管;(3)实验时 A 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几粒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4)图装置也可用于

14、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 I 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冷凝水蒸气,烧杯中最好盛有的物质是冷水或冰水。9. 为了分离 H2和 SO2,并分别得到干燥的气体,某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a、b 为活塞,且每个装置中的溶液均过量。已知 Na2SO3+H2SO4 =Na2SO4+H2O+SO2)(1)仪器丙的名称是_。(2)甲容器中盛_;乙容器中盛_。(填字母)A浓硫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3)实验时关闭 b,打开 a,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溶质是_。(4)当分离完一种气体后,关闭_(填“a”或“b” ,下同),打开_,这样得到的气体是_。【

15、答案】 (1). 分液漏斗 (2). C (3). A (4). NaOH 和 Na2SO3 (5). a (6). b (7). SO2(1)由图可知,仪器丙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使其与氢气分离,则甲容器中盛碱液为 NaOH;乙容器可干燥氢气、二氧化硫,具有吸收性,则乙中盛浓硫酸,故答案为:C;A;(3)实验时关闭 b,打开 a,发生二氧化硫与 NaOH 的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且 NaOH 过量,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溶质是 NaOH、Na2SO3,故答案为:NaOH、Na2SO3;(4)当分离完一种气体后,关闭 a,打开 b,发生盐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再通过乙中浓硫酸干燥得到干燥的二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