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6483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句典精选(初中生必读成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学 句 典 精 选1、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战国楚屈原卜居=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相似的成语是:尺短寸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也已。师说韩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人有同样的归宿但所走的道路不一样,同到一处但各自的想法多种多样。归: 归宿,结局。殊涂:不同的道路。涂,同“途”,道路。虑:考虑。致:到达。3、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语出淮南子说山训。看见一片叶子凋落,就可以知道一年即将结束 ; 看见瓶中的水结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说明

2、以小可以见大,见微可以知著。暮:晚。这里指一年的尽头。4、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语出列子说符。看见出去的就知道将要进来的; 观察过去,就知道未来。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知此可知彼。5、种麦得麦,种稷得稷: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比喻因、果一致。在哪方面下工夫,就会在哪方面有收获。稷:粟,谷的一种。相似的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6、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语出明代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湍急的水流下面, 一定会有深潭 ; 高大的山丘下面, 一定会有深谷。 激湍:湍急的水流。 丘: 山丘。浚谷:深谷。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

3、的水不腐臭, 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被外物所侵蚀, 可以历久不坏。 户枢: 门的转轴。9、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语出庄子秋水 。从自然规律来看,万物没有贵贱的差别。意思是说物各有所长, 人不应存有偏见。10、 树欲静而风不止: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吹。 比喻事不遂人愿, 或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语出汉代刘向新序节士 :山坡太陡峭 , 山就不会很高 ; 水面太狭窄 , 水就不会很深。 锐: 细尖, 此指陡峭。狭: 狭窄。12、 云厚者雨必猛, 弓劲者箭必远 (语出晋代葛洪 抱朴子 喻蔽) 。乌云厚实的 , 雨一定

4、下得大 ; 弓弩强劲的 , 箭一定射得远。13、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语出唐代孟浩然晚春诗。林木间的落花扫去了, 又接着落下 ; 小道上的野草踩死了, 又重新长出来。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14、 千斤之石,臵之立坂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 片帆可以去千里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千斤重的石头 , 放在十分陡直的山坡上, 稍一用力就可以使其滚落到最低的地方 ; 满载的大船逆行于湍急的水流中, 挂上一片帆布就可以一下子行千余里。立坂 : 陡直的山坡。 仞: 古时八尺 ( 或七尺)为一仞。斛 : 量器名 , 15、 一节见则百节知矣: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尊贤。见到事情的一

5、端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全貌了。说明见微知著的规律。 节: 这里指事之一端。16、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语出荀子非相。从近处可以了解远处, 从少可以知道多, 从隐微处可以得知显著处。微: 隐微。明 : 显著。17、 以近知远, 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语出 吕氏春秋 察今 。根据近的可以推知远的, 根据现代的可以推知古代的, 根据看见的可以推知没有看见的。18、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9、 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20、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上千次地考虑, 必定有一次失误的时候; 愚笨的人上千次地考虑, 总有一次是得当的时候。21、 将欲夺

6、之,必固予之:语出老子三十六章。 想要夺取它 ,必须先给予它。说明夺予之间的对立转化关系。22、 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始:语出汉代王充论衡道虚。有开始就一定有终结, 有终结就一定有开始。 说明事物总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绝对静止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23、 美必有恶, 芬必有臭:语出宋代苏轼颜乐亭诗。有美好的 ,就一定有丑恶的; 有芬芳的 , 就一定有腐臭的。说明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 , 互为条件 , 互相依存。24、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语出三国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然长寿 , 但还是有死的时候; 腾蛇即使能乘雾飞天, 最终也会死去变成尘土。比喻万物有

7、生有灭, 有盛有衰。25、 强弩之极, 矢不能穿鲁缟; 冲风之末, 力不能漂鸿毛: 语出 史记韩长孺列传 。强弓射出的箭 , 到了落地的时候, 力量已尽 ,就连薄绢也射不穿; 疾风刮到最后, 微弱的风力就连大雁的羽毛也飘不起来。说明军队到了力量衰竭的时候就不会有战斗力了。弩 : 用机括发箭的弓。鲁缟: 鲁国出产的生绢,26、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语出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月亮圆了 , 随即转为亏缺 ; 水流满了器具 , 就会溢淌出来。 喻指事物达到顶点便会走向衰败。亏: 亏缺。27、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名胜之地不能常存 , 盛大的筵席再难复现。 意谓事物一去不复返。

8、 筵: 竹席, 专指酒席。28、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29、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在松树和柏树下面小草也是不能繁殖的。比喻在强暴者面前, 幼弱者是难以生存的。30、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皮既然不存在 , 毛也无处依附。比喻失去了基础和根本, 与之有关的事物也不复存在了。31、 入井观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3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语出论语子罕。可以使三军丧失主帅, 而不能让一个普通的人放弃自己的志向。是指具有崇高信仰、 坚定志向的人 , 是不可能使其改变本志的。三军 : 军队的统称。匹夫: 泛指普通的人。33、 古之

9、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语出宋代苏轼晁错论 。古时候那些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 不仅有超世之才 , 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志向。说明志向坚定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34、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语出宋代张孝祥论治体札子。树立志向一定要坚定, 而不要匆忙 ; 事情的成功在于能持之以恒 , 而不在一时的快速。35、 宁为有瑕玉,不为无瑕石:语出明代焦竑玉堂丛语卷五。宁可做一块有杂斑的美玉, 也不做没有杂斑的石头。比喻宁可做一个有某些欠缺和不足的非凡人物, 也不做各方面都不好挑剔的平庸之辈。3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语出老子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弱

10、的东西, 能穿行于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中。说明柔弱能战胜刚强的道理。37、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金,非斯须之作:语出汉代王充论衡 状留。河水冻结成冰 , 不是因为一天的寒冷; 土石积聚成山 , 不是因为一时的劳作。 意思是说某一情况都是逐渐发展而形成的。38、 入井观天, 不过圆盖; 登峰眺目, 极于烟际: 语出北齐刘昼 刘子通塞。在井里观看天空, 所见不过圆盖一样大; 站到山峰上放眼眺望 , 就会看到烟气的尽头。比喻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眺目 : 极目远望。烟际: 烟气的尽头 , 比喻天边。39、 登泰山而小天下:语出孟子尽心上。登上泰山 , 觉得天下也小了。比喻站得高, 看得就远。40

11、、 百闻不如一见:语出汉书赵充国传。听别人讲一百次, 也不如自己亲眼看一下。意谓耳听是虚, 眼见为实。4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语出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旁边千万只帆船照旧过往, 枯树前面更有千万棵树木绽青吐绿。常用来说明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个别的停滞不能妨碍全局。也可以说明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成长, 新事物正是在旧事物的消亡中成长4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语出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诗。 不担心浮云会遮住视线, 这是因为自己站在山峰的最高点。说明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3、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语出明代于谦静夜思诗。 人一辈子从来都

12、是活不到一百岁, 怎么能一天到晚总是沉溺于烦恼之中?意谓人生短暂, 不应当忧思不已, 而应当胸怀远大, 以立身之根本为念。44、 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 意思是人只要树立起雄心壮志, 踏踏实实做人, 尽其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就可以得到人们的爱戴, 像尧、舜那样名垂青史。 尧舜 : 尧和舜 , 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两位圣王明君, 代指圣贤。45、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语出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 而生命的死亡还是次要的。这里强调“养心”的重要性, 心和形相比 , 心更重要。后来比喻最大的悲哀是丧失理想和信念, 信仰胜过生命。46、

13、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语出唐代孟郊上包祭酒诗。我希望能凭借黄鹤的翅膀, 直上九天 , 尽情翱翔。两句诗表达了不愿碌碌一生 , 志在攀登高峰的壮烈情怀。黄鹤: 传说为仙人所乘的一种鹤。47、 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丹砂可以磨尽 , 但不能夺走它的颜色; 兰花可以烧除 , 但不能灭掉它的馨香; 美玉可以粉碎 , 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 ; 金子可以熔化 , 但不能变易它的刚性。 比喻志士仁人可以杀头 , 但不能使之放弃坚定的节操。48、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意思是: 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

14、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语出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莲花虽然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 但洁净无染 ; 虽然是沐浴在清澈透底的水域中, 但朴实无华。两话通过赞美莲花, 表现了作者对贞洁不渝的君子情操的向往和追求。49、 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语出明代瞿式耜咏梅呈牧师诗。桃花和李花趋逐春风, 但艳色难以久存; 青松和翠竹冒寒斗雪 , 却韵味长盛不衰。 说明趋势媚俗只能得逞于一时, 只有抱守节操、不屈己志的人, 能够流芳万世。50、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语出唐代李白古风诗之十二。孤傲挺拔是松柏的风格, 它没有桃李那样妖艳媚人的颜色。比喻志士仁人端正行己, 不卑上、 不媚俗的

15、高风亮节。桃李颜 : 桃李妖艳的颜色。51、 愿君学长柏,慎勿作桃李:语出唐代李白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希望你学习青松凌雪傲霜、坚韧挺拔的雄姿, 千万不要成为桃李那样的没有阳刚之气、卖弄媚人的下人。韦黄裳为人谄媚权贵 , 作者赠此二句诗, 乃有讽刺之意。52、 松色不肯秋,玉色不可柔:语出唐代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诗。青松不会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改变其绿色, 美玉不会因为烈火的焚烧而改变其刚性。比喻明达之士永葆纯真的节操。53、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语出明代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辩 。如果对国家有利, 我就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上。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54、 熊鱼自古无双得,鹄雀如

16、何可共谋:语出宋代文天祥囚系燕狱中所作 诗。熊掌和鱼自古没有兼得的, 志在千里的鸿鹄和小小的燕雀怎么能共商大事呢? 两句说明当生命与气节无法两全时, 宁可牺牲生命以保全气节; 自己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气节难以为庸人所理解。5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语出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诗。如果对国家有利, 我可以以命相许; 怎能见祸就逃 , 见福就抢呢 ?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怀。56、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语出三国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在马厩内的千里马虽然老了, 但它的志向仍然是要驰骋千里; 一个刚强有大志的人, 即使到了晚年 , 其雄心壮志也不会泯灭。说明有远大志向的人, 能老当益壮 , 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奋斗到底。骥: 千里马。枥 : 马槽5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出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