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6362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9.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第二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5,古 代 中 国,的 农 业 经 济,6,【目 录】,农业起源,耕作方式,繁重税役,土地制度,水利事业,小农经济,7,农业的起源,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物,粟和水稻,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8,农业的起源,“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i)耜(s),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卷二,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9

2、,农业的起源,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物,粟和水稻,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陕西半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谷子,10,农业的地位,支撑着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古代重大文明成就取得的基础,11,Part 2,【耕作方式】, 评 价 生产工具的演变 耕作方式的进步, 目 录 ,12,耕作方式的进步,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西汉前期:南方依然采用火耕水耨,13,耕作方式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采用 铁犁牛耕,“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农用动力的革命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14,耕作方式的进步,汉代:牛耕普及全国,15,耕作方式的进步,西汉:耦犁

3、东汉:一牛挽犁,有利山地开垦 便于牛耕普及,16,生产工具的演进,原始社会,商周时期,17,生产工具的演进,春秋战国,汉代,战国铁口犁,汉曲柄锄,汉代铁镰,18,生产工具的演进,19,归纳,20,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1,评价,局限:农业耕作技术难有革命性突破,22,Part 3,【小农经济】,区 别 认 识 产 生, 目 录 ,23,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24,认识,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积极性,2、中国封建社会生

4、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4、封建王朝主要财源;,5、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25,认识,1、分散性:一家一户小生产,局限性,2、封闭性: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工具简单、技术陈旧、容易满足,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5、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国迟滞不前的根源之一,26,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区别,自然经济:强调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注意:,27,Part 4,【土地制度 】,解决对策 土地兼并 土地制度,

5、目 录 ,28,土地制度,商周时期: 土地名义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三种表现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29,土地兼并,结果,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加剧,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阶级矛盾激化危及王朝统治,30,土地兼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春秋时:井田制开始瓦解,私有制产生,31,土地兼并,春秋时:各国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管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

6、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32,土地兼并,战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肯定土地私有,商鞅,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33,解决对策,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 地主阶级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众暴动:提出“平均”口号 含平均地权内容,成传统经济意识重要内容,34,解决对策,徭役 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赋,地租,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35,Part

7、 5,【繁重税役】,徭 役 赋 税, 目 录 ,36,秦朝,“泰半之赋”,收成的三分之二缴给国家,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实质,古代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 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赋税,影响,沉重赋税使农民破产,破坏经济生活秩序 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残的 直接原因,37,徭役,类型,各种工程,实质,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无偿劳动,影响,过度征发使农民长期离开土地,破坏正常经济生活秩序 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残的 直接原因,拓展了解:古代中国重要的赋役制度,西汉:编户制度,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唐朝中期: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

8、亩和地丁银,39,Part 6,【水利事业】,归 纳灌溉工具水利工程, 目 录 ,40,水利工程,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又发展了灌溉事业,41,水利工程,李冰主持 郑国主持,42,水利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43,水利工程,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黄河在河套平原,44,灌溉工具,戽(h)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45,灌溉工具,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46,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北方使用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出现高转筒车,47,灌溉工具,宋代的立井水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48,归纳,大禹治水,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风力水车,立井水

9、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水转翻车,灵渠,战国,汉代,隋唐五代,明清,宋代,传说,秦,49,Part 7,【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形态: 2、耕作方式: 3、土地制度: 4、生产方式:,自然经济,铁犁牛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为主体,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生产的是青铜器(铜、锡、铅等合金),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10、,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考点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经营形态,二、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一)纺织业,原始社会:,纺织技术萌芽(最初:麻和葛);开始养蚕织丝(P12),商代:,丝织业迅速发展: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形成丝织中心临淄。,汉代:,丝织业进一步发展: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马王堆汉墓的素纱褝衣,代表这一时期丝织业的水平;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也有相当规模。,宋元:,

11、棉布的故乡是印度,宋元之际传入中国。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进一步推广;元代黄道婆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能同时纺出三根纱,使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明清 时期:,丝织业兴盛: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形成苏州、杭州两个著名的丝纺织中心;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在丝织行业中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二)冶铸业,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新石器时代

12、:,开始烧制陶器。(彩陶、黑陶),商代:,起步:在陶器上施釉并用高温烧出原始青瓷。,东汉:,技术成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瓷器发明)。,南北朝:,制瓷区域扩大到北方,烧制出白瓷。,唐代:,宋代:,技艺提高,涌现出五大制瓷名窑。,1)唐三彩 ,美术陶制品,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 2)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3)唐晚期:首创釉下彩绘。,(三)陶瓷业,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和釉里红;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代:,制造出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制造出粉彩和珐琅彩。,主题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3、。 2.手工业技术先进。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在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自身缺乏活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逐渐萎缩。 民营手工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大大加深,生产范围、规模也日益扩大

14、,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雇佣劳动力,因此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归纳总结 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四大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

15、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 A,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 C,1.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答案 B,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