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30617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时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考点一:酶的本质及作用 考点二:酶的特性 考点三:与酶有关的曲线,考点一:酶的本质及作用,1.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情况下(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其产生场所在核糖体或细胞核.,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RNA也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2.酶的作用机理:,1.(2010年广州综测一)下列图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C,【知识拓展】,1酶的本质

2、及生理功能,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生物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 对照组: (2)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 对照组:,特别提醒 酶的化学本质还可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进行证明,其方法是将某一待测酶分别用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进行处理,然后观察该待测酶是否还具有催化作用。,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2.(2011新课标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

3、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B,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 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是生物催化剂 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3个 B4个 C5个 D6个,B,考点二: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4、温和性: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

4、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很低,但不会失活。,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到40摄氏度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摄氏度之间;有得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摄氏度。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1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它所能反映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的物质依次是( )A高效性 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B专一性 淀粉酶 淀 粉 麦芽糖 C专一性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D高效性 脂肪酶

5、脂 肪 甘油和脂肪酸,B,2.取15号五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是1号和3号试管的实验 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的实验 2号实验说明氧化铁可将过氧化氢氧化成氧气 3号与5号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 A B C D,C,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考点三:与酶有关的曲线,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1)甲、乙曲线表明: 在一

6、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浓度,酶的浓度,酶的活性,1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

7、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A,2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C,3右图表示脲酶催化尿素分 解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脲酶能使尿素 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下列 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曲线1表示的肯定是尿素的 浓度变化 B曲线1表明,在该条件下尿

8、素在大约25分钟时完全分解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C,4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 B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D,5.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

9、,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C,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H2O2酶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A. 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 min后便失去活性,B,7.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

10、。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 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分别为:甲_,乙_。(5)图C表示了_催化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速度加快,无催化反应,C,(2010广州一模)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

11、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胞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活性,其原因是 _(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抑制剂,原因是_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专一性,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竞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