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614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思南中学贵州省思南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地理试卷(本卷共二大题,考试时间(本卷共二大题,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100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252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思南中学近年来引进来自全国 15 个省份的优秀教师,不同地域的教师交流,让人感受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来自北方的老师,首先受到思南“海椒”的冲击,黔人喜辣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降水少 年日照时数少 高原山地地形 气温高

2、A. B. C. D. 2. 四位教师在谈论自己家乡地域特征时说:甲:我的家乡四季如春乙:我们那个屯在一望无垠的春小麦田中央丙:战国时期的一项水利工程让我家乡成为“天府之国”丁:我是在窑洞里长大的以上四位老师家乡纬度由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丁丙乙甲 D. 乙丁丙甲3. 影响上题中丙老师家乡以水田农业为主,丁老师家乡以旱作农业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 B. 地形 C. 土壤 D. 热量【答案】1. B 2. D 3.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冬半年南下冷锋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易形成连

3、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气候冷湿,吃辣可驱寒。故 B 正确。A、C、D 错误。2. 甲“四季如春”应在昆明附近;乙“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丙“天府之国、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应该是四川;丁“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因此由北向南排序为乙、丁、丙、甲。故 D 正确。3. 丙丁老师家乡所在区域中间横亘秦岭。秦岭以北年降水低于 800 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秦岭以南年降水高于 800 毫米,属于湿润地区。故 A 正确。【点睛】准确把握常见天气系统和中国气候知识。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4. 黄河流域作

4、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 以等降水量线为指标划分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5.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答案】4. A 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划分和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4.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故 A 正确。!5. 乙位于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地荒漠化问题突出;丙位于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严重;丁位于

5、渤海湾,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排污量大,渤海湾海区封闭,海水自净能力差,海洋污染严重。故 C 正确。【点睛】对乙、丙、丁准确定位。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 46 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为尽快获取地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的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7. 关于此次地震抗震救灾中不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是( )A. 调取九寨沟地层断裂情况、地形地貌等基础地理信息B. 预测山体滑

6、坡C. 分析被困人员撤出及指挥救援人员行进路线D. 确定地震地点及震源深度【答案】6. A 7.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6.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环境监测和地震灾情监测等领域。故 A 正确。7. 通过 RS(遥感)可获取地层断裂情况、地形地貌等影像信息。通过 GPS 定位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可获知被困人员所处准确位置。通过(GIS)对遥感影像等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山体滑坡,撤离路线等。故 A、B、C 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而地震地点及震源深度在地表以下,无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获取资料。故 D 正确。【点睛】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各组成

7、部分的作用。2017 年金砖峰会于 9 月 3 日-5 日在中国厦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讲话。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五国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金砖国家” 。2016 年,金砖国家贸易总额超过 3000 亿美元。下图为金砖国家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8. 上图中拥有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 A 国 B.B 国 C.C 国 D.D 国9. C 国盛行风如图中所示时,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10. D 国亚马孙雨林面积占全球雨林面积的 1/2,亚马孙雨林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

8、对流旺盛B. 地势低平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C. 受西风控制,带来海洋暖湿气流D.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11. D 国亚马孙雨林正遭受严重破化,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 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B. 全球变暖C. 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D. 生物多样性增加12. E 国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畜牧业,造成的主要后果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碱化 C. 土地沙漠化 D. 水旱灾害加重【答案】8. A 9. B 10. C 11. B 1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 A 所在国家为俄罗斯,俄罗斯的森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故 A 正确。

9、9. 图示风向为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形成低压是为所在半球的夏季。故 B 正确。10.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成因主要有:1、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降雨。2、.亚马逊平原面朝大西洋的东侧有缺口,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3、 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4、西侧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多地形雨。故A、B、D 均为成因。西风影响显著的地区为中纬度大陆西岸。故 D 不是雨林的成因。11. 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的吸收能力减弱,CO增多。CO属于温室气体。因此会导致全球变暖。故 B 正确。 热带雨林面积减少会导致水循环减弱;河流含沙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

10、。故 A、C、D 错误。12. E 国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大力发展畜牧业,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失去植被保护,在风力作用下,引起沙漠的扩张。E 国所在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水土流失较弱。植被破坏不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对水寒灾害的影响不大。【点睛】准确把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近年来乌江流域经济发展迅速,一、二、三产业比重为 12.9:40.5:46.6,支柱产业为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旅游业。读乌江流域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3. 乌江流域( )A. 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C. 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 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14. 现

11、阶段,开发乌江流域应( )A. 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利用能源优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B. 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C. 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第三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D. 在中上游退耕还牧,发展大牧场放牧业15. 乌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是重要一环,被评价为“生产空气罐头的地方” ,其森林体系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 防风固沙 B. 维护物种多样性 C. 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答案】13. D 14. A 15.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3. 乌江流量大,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由图可知矿产资源丰富。故 D 正确。乌江流域地形以高原为主,处于亚热带季风

12、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B、C 错误。15. 长江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急,易发生水土流失。故 C 正确。【点睛】知行合一是地理学习的最佳方法。思南中学地理实践社的社员们利用假期时间对家乡甲、乙两处景观进行考察,调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6. 同学们在对甲景观进行调研时,得出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内力作用 C. 流水溶蚀 D. 流水堆积17. 调研发现甲所在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土层薄,山多坡陡 气候干旱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 B. C. D. 18. 乙图为本区域土家族,苗族特色民居,该民居

13、反映了当地的( )A. 气候环境 B. 地形条件 C. 水文环境 D. 土壤特征【答案】16. C 17. D 18.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6. 甲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化学溶蚀形成的。故 C 正确。17. 石漠化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因此正确,错误。但不是自然原因。故 D 正确。18. 我国土家族、苗族多居住在贵州和湘西的山区,顺山坡地

14、势盖起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地形条件。故 B 正确。【点睛】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所分布区的自然特征。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型焦化企业,因污染严重等原因,山西逐步将其关停。至 2014年已经形成 4 个千万吨级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的焦化产业园区。下图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焦化厂布局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山西省发展焦化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市场广阔 B. 原料丰富 C. 交通便利 D. 政策支持20. 与 1994 年相比,2014 年山西焦化产业( )A. 企业规模大,数量多 B. 运输过程中,大气污染减少C. 技术水平高,能耗大 D.

15、 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大21. 山西省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建设运煤铁路专线进行封闭运输B. 沉淀净化生产过程污水C. 延长产业链,增加能源利用率D. 关停所有焦化厂,发展第三产业【答案】19. B 20. B 21.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及影响。19. 焦化产业以煤炭为主要原料。山西素有“中国煤海”之称,煤炭资源丰富。故 B 正确。20. 图片显示从煤炭产地到焦化厂,再到钢铁厂,总的运输距离缩短。运输过程中,大气污染减少。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随这社会的发展,工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耗应降低,排放量减少。故 B 正确,A、C、D 错误21. 治理污染不能关停“所有”焦化厂。故 D 做法不当。A、B、C 措施可减少粉尘、污水,废气等的排放。故 D 错误。【点睛】从图片中获取和解读所需信息。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 B&R,国际民间代号 1216) ,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2.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部人口稠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