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6137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发展现状1.1.1 城市地下管廊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城市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综合管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是1958 年在北京市某广场下建设约1.3km 的综合管道,断面为方形,宽3.55.0m ,高 2.33.0m ,埋深 7.08.0m 。1978 年 12 月 23 日,宝钢在上海动工兴建。被称之为宝钢生命线的电缆干线和支干管线大部分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埋设在地面以下513 米。1978 年,大同市在新建道路交叉口以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沟内设置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

2、、污水管道。1985 年,北京市建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综合管廊,其中容纳服务于2 栋公寓大楼、1 栋商业大楼、 1 栋办公楼的公用管线, 管廊内有电力、 通讯、供热管。1988 年,天津新客站工程为穿越7 股铁路线路建设了一条约为50m 的地下综合管廊,内设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及动力控制线。1991 年,济南 3 号矿井工业场地地下综合管廊开始建设,至 1993 年底共完成 1806m 。1994 年,上海开始建设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km 。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电力室和燃

3、气室两部分组成。电力室中央敷设给水管道, 两侧设有支架,分别设电力和通讯电缆;燃气室为单独一空室, 内敷设燃气管道。 地下综合管廊还配备各种各样安全设施,有排水、通风、照明、通信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火灾检测报警、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氧气检测、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1997 年,连云港建造西大堤地下综合管廊。断面为梯形,构体北侧为挡浪板,南侧靠内海, 设宽为 40m 的防撞墩, 沟内高为 1.51.7m ,宽为 1.72.4m ,内设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电缆。1998 年,天津在塘沽某小区内建造了410m 的地下综合管廊,断面为矩形,宽为 2.3m ,高度为 2.8m,内设采暖管道、热

4、水管道、消防管道、中水管道等。2000 年,北京某道路改造工程在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下建造了600m 的地下综合管廊。南侧断面为矩形,宽为 11.15m , 高为 2.7m, 埋深约 2.0m,采用明挖施工,内设电信电缆、热力管道、给水管道、电力电缆;北侧断面为圆形,直径为 3m,采用暗挖施工,内设电信电缆、天然气管道、给水管道。2001 年, 济南市泉城路地下综合管廊分南北两条,高为 2.7m, 宽分别为 3.4m和 3.75m ,内设监控、消防、通风、排水系统,地下还将建设主控室,系统由地下主控室控制。2001 年,深圳市对大梅沙至盐田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可行性研究,沟体采用半圆形城门拱

5、形断面,高2.85 米,宽 2.4 米,结构采用初期支护和一次衬砌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断面结构,内设给水管道、压力污水管道、高压输气管道以及电力电缆。此地下综合管廊已经建成,是深圳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2002 年,衢州结合旧城改造,建造了坊门街地下综合管廊,长491.48m ,内宽 2.2m,高 2.4m,内设电力电缆、给水管道、通信电缆。此条地下综合管廊含电力、供水、电信、移动、铁通、联通、广电传输网络等7 个单位,按使用容量分摊资金合股建设。2002 年底,嘉定区安亭新镇地下综合管廊动工兴建。安亭新镇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服务全镇,贯穿主要道路,总长约6km 形成“ 日” 字形格局,主体结构采用钢

6、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形式,断面长宽均为2.4m。入沟管线主要为:给水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电缆、广播电视电缆、燃气管道等。管沟箱结构分为电力室和燃气室两部分,电力室两侧设有支架, 都是以层架形式布置于地下综合管廊内,分别设电力、通信电缆和给水管道等;而燃气管道则置于上方的专用燃气室内。2003 年,北京修建的中关村广场地下综合管廊位于中关村西区。地下工程建设面积近 30 万,分为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空间两部分,整个地下工程投资约 17 亿元。地下负一层是贯穿整个社区的交通环廊,将地面交通移到地下,较好解决了地面交通问题,今后在科技园核心区地面上全是步行街、花坛、绿地,充分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设计理念

7、;负一层为车库、商业、餐饮、库房、物业服务管理等设施;负二层为地下综合管廊,有燃气、热力、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公用设施。为了将这些公用设施送到地面,共敷设主支管线约3km。管廊距地面约 14km 左右,各种管线放置在单独的管沟中, 单个管沟宽约 1.1m, 深约 2.4m。此管沟不同于单纯的地下综合管廊,结合中关村西区地下商业网点的建设,把各种管线规划在单独的管沟中,方便了管线管理,增加了管线的安全性,但投资很大。2003 年,上海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长度为323m ,高度和宽度均为2.4m ,沟内从上到下依次铺设了粗细不等的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等

8、。2004 年,广州市结合科韵路南延长线道路改造,建设了一条全长约3.5km的地下综合管廊,共有电信、移动、联通等多家通信运营商参与。该项目工程完工后,广州市的通信管道集约化“ 同沟同井 ” 管线将达45km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综合管廊建在小谷围岛,总长约17km ,其中沿中环路呈环状结构布局为干线管廊,全长约10km ;另有 5 条支线管廊,长度总和约7km。该综合管廊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第一条共同管沟,也是目前国内距离最长、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的共同管沟, 它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及公共管线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武汉王家墩商务区综合管廊总长12.7km,其中干线沟为 8.98

9、km ,支线沟为3.72km。规划投资约 2 亿元。福州重点工程琅岐环岛路首段综合管廊全长约40000m 。管廊为矩形双仓断面,基本结构尺寸为宽5.8m,高 3.2m。综合管廊造价约为4.15 万元/m。杭州目前最长的综合管廊钱江新城第一条长达2.16km 的综合管廊也于2006 年年初完工。杭州在站前广场改建工程中,为避免站层和各地块进出管线埋设与维修开挖路面,从而影响车站的运行,将给水管、污水管、电信电缆、电力电缆、铁路特殊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公交动力线、供热管等置于综合管廊内。2014 年,四川新川创新科技园区新区大道综合管廊开工工程,平面布置在中分带内,全场3580m 。全段采用南

10、北分仓结构,综合管廊埋置深度大部分在 7.5m 以内,局部段穿越雨污水管,纵断面较深,最深处达11m。管廊宽度为 7.75m ,高度为 4.0m。2014 年 4 月 28 日,四川成都红星路南延线段一期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完成。主线隧道全长2793m ,为城市快速路,核心区域综合管廊长503.42m ;综合管廊分仓:分为电力仓、水仓、电信仓三仓分布,纬六路110KV 电力进线单独设置电仓,采用四仓布置,结构净空12.30m*5.50m 。项目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包括雨污水、电力浅沟、综合管廊、市政管线迁改、管线综合)、隧道结构工程、雨水泵站工程、基坑工程、机电工程(包括电力

11、、智能监控、通风、消防)建筑景观及装修工程、交通工程、电力隧道工程、渠道工程等 10 部分内容。台湾地区:台北市在1991 年开始建设综合管廊,至2003 年 12 月 31 日已经在 21 个地段建设了干线地下综合管廊、支线地下综合管廊及电缆沟。合计干线地下综合管廊 60111m ;支线共同沟 52026m ;电缆沟 66005m 。台湾在 1992年规划城市管线地下综合管廊长约65km 。并将在台北市的快速路下建一条长约7km 的管线地下综合管廊。 随后为了促进综合管廊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台湾制定和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共同管道法实施细则法律和共同管道设计标准技术规范,有效地推进综合

12、管廊的发展。目前,台湾已经建成的有淡海及高雄新市镇、南港经贸园区等的综合管廊,正在规划综合管廊的有台中市、嘉义市、新竹市、台南市、基隆市,这些已建和规划的综合管廊大多数非常重视与地铁、高架道路、道路拓宽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整合建设相结合。如台北市东西快速道路综合管廊的建设,全长6.3km 。其中,2.7km 与地铁整合建设; 2.5km 与地下街、地下车库整合建设;独立施工的综合管廊仅 1.1km 。将他们一起建设,分担了建设成本,避免多次开挖施工,从而大大地降低总的投资资金。目前,全台湾地区已建综合管廊有300 余千米。清华大学董林旭教授在其著作地下建筑学中,介绍国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的一些趋

13、势;西南交通大学关宝树教授在其著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对日本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做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济大学束昊教授翻译出版了地下空间利用手册 ,书中对世界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做了分析和介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王恒栋副总工程师著有综合管廊建设思考。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及建设规模上,真正针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融投资所进行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新区在建或者已经建成综合管廊,在其他城市和地区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但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不断实践,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近几

14、年,许多城市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基础建设热潮及地下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城市化进程步伐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已开始着手共同沟建设的试验和规划,如上海、北京、昆明、广州、深圳、重庆、南京、济南、沈阳、福州、郑州、青岛、威海、大连、厦门、大同、嘉兴、 衢州、 连云港、 佳木斯等,截止 2008 年年底, 已建成综合管廊长度约150km,在建约 100km ,规划待建约 500km 。1.1.2 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相对缓慢,既有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也有意识、利益纠纷上的问题。1. 思想交流不足因为缺乏标准,全国各设计单位在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只采用一套或两套通用图,与其他地

15、区交流甚少,就该课题也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交流或学术研讨会,科学调研少,设计市场处于封闭状态,逐步形成本地区习惯性的设计思维。这样就导致因缺乏不同类型的通用图,设计者不能在类型方案选取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多种管沟类型方案的比较和论证,造成推荐方案不尽合理,工程造价较高等情况的出现。2. 法律范围上的匮乏和设计上的不足在国外,因为城市发展成熟 ,工程界对综合管廊研究较早,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程度高。 日本早在 1963 年通过并颁布了 共同管沟实施发,随后日本的综合管廊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综合管廊技术最发达,已建成综合管廊里程最长的国家。我国台

16、湾地区在200 年公布实施共同管道法等共34 条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台湾地区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台湾和日本都成为发展综合管廊的良好典型。我国内地对于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设计起步较晚,认识不足。在综合管廊建设的法律体制方面,虽做了一定的努力,并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划 等一些与综合管廊建设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也有如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草案) 等一些地方性的指导规范,但在设计上,相关具体的设计理念和权威的设计规范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没有行业上规范统一的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规范标准, 大多数设计只是参照相近的技术标准,并经常采用其他规范来进行综合管廊的设计,或者依据别人的建设经验进行设计,这样就出现这种情况,各地在建和已经建好的综合管廊,往往都是设计单位依据单位内部或者地方性的建设规范,再根据设计经验来完场综合管廊的设计和建设任务,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统一的指导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综合管廊往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脚步。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建设综合管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