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5906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3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1 北京市概况1.1 北京市自然概况1.1.1地形地貌北京位于东经 11520至 11730,北纬 3925至 41 之间。距离渤海西岸约150km, 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 全市总面积 16800多 km2, 山地约占 62,平原约占 38。西部和北部为太行山与燕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东南是一片平川。地形是西、北、东北高,向南及东南倾斜。 平原由许多河流的冲积、 洪积扇及冲、洪积平原联合而成。平坦广阔,高程约在20m 以上,地面坡降由山前的3/1000向东南减缓为 1/1000。本市山地呈环形分布,西部统称为太行山山脉的西山。由白草畔、百花山、老尤窝、灵山

2、和笔架山等组成两道山脊线。北部和东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的军都山。由燕羽山、云蒙山、四座楼山、五凤楼山、海坨山和卯山等组成两道,以上个山脊从西向东, 东北大致可连成一条平均海拔1000m 左右的弧形天然屏障,形成山前山后气候的天然分界线。山前从屏障线延伸几十公里进入平原,高程骤降至50m 以下。山后除山地外,还有高程在 480m 左右的延庆大盆地。1.1.2气候北京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 盛行偏北风, 天气晴朗少雨雪,夏季处于大陆低压区, 盛行偏南风, 多阴雨天。冬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近三十年来,冬季最低气温为-17,夏季最高气温为41.9。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 1113;年无

3、霜冻期190200d;10积温在 4200左右;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1.1.3河流水系北京隶属海河流域,从东到西分布有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五大水系。 以永定河、 潮白河水系流域面积及径流量为最大。这些河流的共同特点是在山区以排泄地下水为主,多为常年性河流, 出山后在冲洪积扇顶部地段,河水沿河床大量漏失,往往成为时令河或伏流河,直至冲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溢出补给河水。 这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余各河均发源与外省市,其部分流域面积亦在境外。1.2 社会经济情况1.2.1行政区划及人口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五次调整,直到2010 年形成了今天 14

4、 区、2 县的格局。截至2010 年,北京共有 140 个街道办事处、 142 个建制镇、 35 个建制乡、 2554个社区居委会和3955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 2200万人,2009年末北京市公布外来人口是509.2万人,而实际上目前北京市的外来人口已经有8、900 万人,而且还在继续增长,如果加上外来和流动人口(2007 年北京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1.47 亿) ,则超过1.69 亿,居全国之冠。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06,死亡率 4.56,自然增长率3.5。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41人/km2。1.2.2社会经济状况2010 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7

5、7.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4.3 亿元,下降 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23.1 亿元,增长 13.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701.6 亿元,增长 1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 9.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07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9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3262 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09 元。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1.3 北京市水资源量及特点1.3.1降雨量由于地形的影响, 北京的降雨量比天津和张家口多,且降雨量分布不均。 迎风坡多于平原和背风坡。降雨量集中,强

6、度大,且年际间变率也大。北京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585mm。山前一带为多雨区,年降水量为650-700mm;山后和平原南部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为400500mm。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1.3.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水库目前北京现有水库总座数82 座,总库容达 93.94 亿 m3。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库容 88.00 亿 m3;中型水库 17 座,总库容 51233 万 m3;小(一)型水库 15 座,总库容 6271 万 m3;小(二)型水库46 座,总库容 1818万 m3。2010年北京市大中型水库可利用水量合计为5.22亿 m3,其中:密云水库可利用来水量 2.94 亿 m3

7、,同比增加 66%,比多年平均值减少68%;官厅水库可利用来水量 1.13 亿 m3,同比增加 41.4%,比多年平均值减少87%。全市蓄水量合计为 14.31 亿 m3,其中:密云水库 10.66 亿 m3,同比增加 0.27 亿 m3;官厅水库1.70 亿 m3,同比增加 0.61 亿 m3。2、湖泊北京城市湖泊是城市水利的重要内容之一,除美化城市环境、 调节空气作用外,在防洪排水方面还起到调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建国前,北京城市原有湖泊 14 座,水面积约为 400多 m2。 这些湖泊,有些是历代皇家园林的组成部分,如昆明湖、北海、中南海;有些则是低洼泉涌之处,如金鱼池、莲花池。建国前

8、淤塞荒芜,部分或全部废湖造田。建国后,对上述湖泊做了大规模的治理,进行疏挖和改建。湖泊总数达到31 处,水面积总计达600 万 m2。3、其他水利设施据 2010 年统计数据, 北京市现有已建水库82 座,已建水闸 157 座,已建橡胶坝 120 个,已建 30m 以上大坝 26 座,具体各区县水利设施数量见表1-1。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表 1-1 水利工程设施概况表区域已建水库(座)已建水闸(座)已建橡胶坝(个)已建 30 米以上大坝(座)全市合计82 157 120 26 城六区3 80 30 0 东城区0 5 3 0 西城区0 12 0 0 朝阳区0 14 17 0 丰台区1 4 6 0

9、石景山区1 10 0 0 海淀区1 35 4 0 郊区79 77 90 26 门头沟区5 5 1 4 房山区9 0 14 2 通州区0 5 11 0 顺义区2 7 20 0 昌平区9 23 13 3 大兴区1 0 1 0 怀柔区17 13 5 5 平谷区7 0 5 3 密云县24 24 15 5 延庆县5 0 5 3 怀来县1 1.3.3供用水现状1、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为35.16 亿 m3,比 2009 年减少 0.34 亿 m3。其中地表水为 3.71 亿 m3, 占总供水量的10.6%;南水北调水2.55 亿 m3,占

10、总供水量的7.2%;地下水 19.06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54.2%;再生水 6.8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19.3%。2、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5.16 亿 m3,比 2009 年减少 0.34 亿 m3。其中生活用水 14.75 亿 m3,占总用水量的 42%;环境用水 3.97 亿 m3,占 2.8%;工业用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水 5.06 亿 m3,占 14%;农业用水 11.38亿 m3,占 32%。水资源量具体数据见表1-2。表 1-2 历年水资源主要指标表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1、 2010 全年降水量mm 468 448 499 638 448 524 水资源总量亿 m323.18 22.07 23.81 34.21 21.84 23.08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亿 m37.58 6.67 7.6 12.79 6.76 7.22 地下水资源量亿 m315.6 15.4 16.21 21.42 15.08 15.86 入境水量亿 m34.59 4.25 3.45 5.35 3.03 4.33 密云水库年来水量亿 m34.71 3.73 1.97 4.68 1.77 2.94 官厅水库年开水量亿 m31.29 0.96 0.67 0.8 0.22 1.13 南水北调亿 m30

12、.7 2.6 2.55 出境水量亿 m38.48 7.38 7.42 10.08 8.23 8.29 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合计亿 m313.94 13.77 12.52 14.86 13.54 14.31 其中:密云水库亿 m310.32 10.93 9.76 11.3 10.39 10.66 官厅水库亿 m31.63 1.36 1.3 1.6 1.19 1.7 年末平原区地下水埋深m 20.21 21.52 22.79 22.92 24.07 24.92 全年供水(用水)总量亿 m334.5 34.3 34.8 35.1 35.5 35.16 按来源分其中:地表水亿 m36.4 5.65 5

13、.03 4.7 3.8 3.87 地下水亿 m323.1 22.2 21.62 20.5 19.7 19.06 再生水亿 m32.6 3.6 4.95 6 6.5 6.8 南水北调亿 m30.7 2.6 2.55 应急供水亿 m32.5 2.84 3.21 3.2 2.9 2.88 按用途分其中:第一产业亿 m312.78 12.44 11.98 12 11.38 第二产业亿 m36.2 6.17 5.64 5.6 5.4 第三产业亿 m39.08 9.04 10.05 9.93 10.27 居民家庭亿 m36.24 7.15 7.45 7.92 8.11 其中:农业用水亿 m313.22 1

14、2.78 12.44 11.98 12 11.38 工业用水亿 m36.8 6.2 5.75 5.2 5.23 5.06 生活用水亿 m313.38 13.7 13.89 14.7 14.7 14.75 环境用水亿 m31.14 1.62 2.72 3.2 3.63 3.97 人均年生活用水量m388.4 87.8 86.4 88.3 85.2 79.1 万元 GDP水耗m349.5 42.25 35.34 31.58 29.92 25.55 万元 GDP水耗下降率% 11.07 12.01 11.38 7.56 8.12 9.99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3.43 93.94 94.37 9

15、5.14 89.3 90.01 水资源压力指数0.8 0.8 0.9 0.7 0.9 0.9 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目前北京的用水总量已从上世纪90 年代的 40 亿m3以上减少至 35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农业用水量降幅最为显著。从多种学术论证获悉, 北京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来继续缩小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的潜力依然非常巨大。1.4 北京市历史干旱介绍从北京历史干旱灾害来看, 北京的干旱主要分为春旱、 初夏旱、夏旱三大类。春旱指的是 3-5 月降水稀少,给冬小麦返春、拔节、灌浆以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和幼苗生长造成危害。北京市出现春旱的概率为90%左右,俗称“十年九春旱” 。一

16、般山区、丘陵、岗地旱情比平原严重, 在春旱年中旱和重旱的年份占90%以上,出现概率 80%。北京春旱频发, 若无灌溉,冬小麦产量锐减,春播作物也难以播种。初夏旱是指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少雨, 这是继春旱之后又一常见旱灾, 其出现概率为 50-70%左右,平原地区略低一些,约两年一遇。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带初夏旱的机遇较高,约在70%左右,初夏旱是春玉米孕穗阶段的主要旱灾。夏旱是指雨季推迟或者7-8月降雨量稀少。北京市雨季平均开始于7月上旬,在正常年份, 雨季的到来对夏播和春播作物生长较为有利,北京市雨季始日的年际变化大,最早 6 月 1 日,最晚 8 月 15日,早晚相差一个半月。夏旱出现的几率是山区大,平原小,西北部山区2 年一遇,其他地区3-4 年一遇。北京市干旱风险评估2 干旱及旱灾时空动态分布2.1 干旱时间动态分布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 每年季风环流的出现及持续时间不同,影响降雨的程度有强有弱, 导致各年的降水量很不稳定。 对北京近三十年的降雨量进行分析(如图 2-1) ,平均年降雨为580.9mm,最多年降水量为8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