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319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双峰一中湖南省双峰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上期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H:1H:1 O:16O:16 C:12C:12 S:32S:32 Na:23Na:23 Cl:35.5Cl:35.5 Mg:24Mg:24 AlAl:2727 Fe:56Fe:56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8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 用米汤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KIO3)C. 用

2、纯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答案】B【解析】A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显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从而把水垢除去,故 A 正确;B米汤中含有淀粉,碘酸钾中不含有单质碘,所以碘酸钾不能使米汤中的淀粉变蓝色,即不能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故 B 错误;C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 C 正确;D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织物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

3、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为人类认识元素间的规律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元素周期表左上方的元素比右下方的元素金属性强B. 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冶炼活泼金属的还原剂C. 同周期主族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因此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 不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变化不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A如金属性 NaCa、H 为非金属性而 Be 为金属,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的元素金属性不一定比右下方的元素金属性强,A 错误;B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附近的元素,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一定的

4、非金属性,可以寻找半导体材料,B 错误;C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强,原子半径减小,C 错误;D如卤族元素单质自上而下,单质的熔沸点升高,而碱金属自上而下,单质的熔沸点降低,D 正确,答案选 D。3. 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CH2=CHCH2OH B. CH3COOHC. CH2=CHCOOC2H5 D. CH2=CHCOO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显酸性要有羧基,发生加成反应要有碳碳双键或醛基,由此可知,A 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显酸性,错误;B 显酸性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 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显酸性,错误;D 能发

5、生加成反应且显酸性,正确;选 D。考点: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L-1盐酸和 1 L 0.1 molL-1硫酸分别与 1 L 2 molL-1 NaOH 溶液反应速率相同B. 化学反应速率为 0.8 molL-1s-1,其含义是时间为 1s 时,某物质的浓度是 0.8 molL-1C. 0.1 molL-1盐酸和 0.1 molL-1硝酸与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答案】C【解析】A.1L0.1molL-1盐酸和 1L0.1molL-1硫酸分别与 1L2m

6、olL-1NaOH 溶液反应,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不相同,故 A 错误;B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是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故 B 错误;C盐酸和硝酸的氢离子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相同,故 C 正确D由于反应速率与反应现象没有必然的关系,反应速率是表示的化学反应相对快慢的,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相对快慢,与反应现象没有必然关系。5.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甲烷与氯气混合,黄绿色消失 B.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乙烯使溴水褪色 D.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答

7、案】C【解析】A. 甲烷与氯气混合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氯化氢,黄绿色消失,A 错误;B.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 错误;C.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 正确;D.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发生的是萃取,属于物理变化,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判断反应类型时应注意,取代反应是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1)取代反应的特点:有上有下,类型: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反应类型。(2)加成反应的特点:只上不下,常用试

8、剂:H2、X2(卤素)、HX、HCN、H2O 等。6. 下列关于苯的叙述:苯能使 KMnO4酸性溶液褪色; 苯中所有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 H2加成生成环己烷; 苯不会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但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苯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碳碳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 C-C 单键与 C=C 双键的交替结构,正确;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 H2加成生成环己烷,正确;苯在 FeBr3存在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

9、色,正确;答案选 A。7. 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 x2 B. x4 C. x8 D. x18【答案】B【解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32 等,不可能相差 4,故选 B。答案选 B.点睛:记住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的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 宇宙飞船上常使用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总反应式为:2H2+O22H2O;若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电池能见到浅蓝色火焰 B. H2为正

10、极,O2为负极C. 工作时电解液中 OH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 D. 电极反应中: H2失电子; O2得电子【答案】D【解析】A该电池中氢气不燃烧,所以不能见到浅蓝色火焰,A 错误;B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通入氢气,正极上通入氧气,B 错误;C电池反应式为:2H2+O2=2H2O,根据方程式知,电解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C 错误;D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所以负极上氢气失电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燃料电池,明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

11、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时还需要考虑交换膜以及是不是熔融的电解质等。9. 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作动力源。已知 1 g 液态肼和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 N2和水蒸气时放出 20.05 kJ 热量,化学方程式如下:N2H42H2O2=N24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B. 此情况下,液态肼反应生成 1 mol N2时放出的热量为 641.6 kJC. 肼(N2H4)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D. 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N2H4中 N 元素为-2 价,反应后生成 N2为 0 价,所以 N 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肼作还原剂,

12、故 A 正确;燃烧热是指 1mol 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1g 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 20.05kJ 的热量,则 1mol肼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220.05=641.6kJ,故 B 正确;肼(N2H4)分子中只存在 NH 极性共价键和 NN 非极性共价键,C 错误;根据题意,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D 正确。考点: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10.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HFH2ONH3 B. 酸性:HClO4H2SO4 H3PO4C

13、. 原子半径:NaSiFH D. 沸点:F2 Cl2 Br2 I2【答案】D【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 FON,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HFH2ONH3,A 正确;B元素非金属性 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 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 NaSiFH,C 正确;D对应的晶体类型都为分子晶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则单质的熔沸点越高,应为 F2Cl2Br2I2,D 错误,答案选 D。11.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

14、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2v(NH3)v(CO2)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v(NH3)v(CO2),未指明正逆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 A 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逐渐增大,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 B 正确;C反应 NH2COONH4(s)2NH3(g)+CO

15、2(g),反应后氨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一直为 2:1,所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一直不变,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错误;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证明达到平恒状态,故 D 错误;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名师点晴】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据此解答。12. 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 MgCl2冶炼金属

16、镁B. 工业上可用 NaBr 溶液除去溴中含有的少量 Cl2C. 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D. 若提取 1 mol Br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 22.4 L 的 Cl2【答案】A【解析】依据流程分析,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通过浓缩蒸发,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海水浓缩晒盐得到卤水中通入氧化剂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单质,2Br-+C12=Br2+2Cl-,吹入热的空气用二氧化硫吸收富集溴 SO2+Br2+2H2O=4H+2Br-+SO42-,通入氯气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