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236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求的。1. 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A. 西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封建主

2、义的含义是封君对封臣授予土地和保护;封臣效忠封君,并履行赋税徭役等义务,这种封建主义和中国西周的时期的分封制相似,周王对贵族、功臣授土授民成为诸侯,诸侯服从周王统治,并承担各种义务,故 A 项正确。秦朝、隋唐、明清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与题干不符,排除 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2. 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 “谥法”的重新恢复A.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B. 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C. 不利于统治秩

3、序的稳定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 “谥法”意在强调对已逝世的人的评价,除皇帝外,贵族大臣死后也有谥号,谥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C,A 项正确。题干强调“谥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与儒家思想官方化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谥法”的重新恢复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与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3. 汉武帝“设附益之法” ,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B.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 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D. 大大

4、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D 项正确。刺史制度的设置加强对地方监察制度,与题干的附益之法无关,排除A。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与题干的附益之法无关,排除 B。题干强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附益之法”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 ,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A

5、.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C.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活字印刷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书籍的大量印刷上,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人们对书籍的需求是有限的,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D 项正确。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审美观无关,排除 A。B 项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与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

6、题正确答案选 D。5. 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 ,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A. 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B. 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C. 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D. 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该说法为认识元朝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D

7、 项正确。A 项说法与题干矛盾,题干强调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排除。题干知识强调元史专家箫启庆的认识,没有涉及不同学者的认识,排除 B。题干强调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无法体现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6. 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 10 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 1392 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

8、朱棣A. 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B. 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C. 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D. 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朱棣企图篡改生母、篡改争夺皇位的史实,目的是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以利于政权巩固,C 项正确。朱棣的做法,是想掩盖自己的夺权行为,排除A。朱棣的目的不是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而是掩盖自己夺权的行为,排除 B。朱棣的目的不是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掩盖自己夺权的行为,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7. 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有个学者名为辜鸿铭,他出生在东南亚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妻子则是日本人,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

9、、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 睦邻友好是中国的主流外交政策B. 近代中国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C. 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D. 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辜鸿铭的留学、娶外国人等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B 项正确。A 项与当时中国的史实不符,当时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题干强调辜鸿铭的留学、娶外国人等人生经历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与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无关,排除 C。题干强调辜鸿铭的人生经历,无法推断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8. 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

10、(抽样调查) ,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A. 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B. 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C. 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于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根据表格可知,近代中国产业女工的人数和比例总体上是在增长,而且主要分布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这说明近代民族工商业中轻工业的较快发展,B 项正确。题干涉及中国产业女工的人数和比例总体上是在增长,主要得益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政

11、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无关,排除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打击,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9. 下面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A. 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B. 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C. 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D. 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夫织布、纺纱、轧花

12、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可知,认为男子在做工方面比女子具有优势,这种的思想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不利于妇女就业,C 项正确。题干强调男子在做工方面比女子具有优势,不是出于对妇女的关同情,排除 A。题干强调男子在做工方面比女子具有优势,与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无关,排除 B。从题干可知,认为男子在做工方面比女子具有优势,应是主张女性远离现代工业,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10. 阅读19 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A. 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

13、明B. 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C. 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D. 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 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这主要表明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A 项正确。表格反映不出中西方所走城市化的道路,排除 B。题干强调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没有体现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排除 C。题干强调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没有体现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1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

14、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一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 ”这里钱穆主要强调的观点是A. 近百年来中国对外学习始终没有成功B.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应相互学习C. 中国对外学习的道路必然会遭到失败D. 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东西不应该盲目抄袭【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可知,钱穆学习其他先进国家要理性,不应该盲目抄袭,D 项正确。A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与题干强调理性学习西方不符,排除。题干理性学习西方,没有涉及学习是政治制度方面,排除 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点

15、睛:正确理解题干“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 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A. 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B. 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C. 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人了中国市场D.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可知是在一战之后,从题干信息“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 “所产面粉销路甚滞” “华粉销路悉

16、数被侵占”等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受到打击,故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B 项正确。A 项说法与题干强调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不符,排除。题干强调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与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人了中国市场不符,排除 C。题干强调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与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13. 1956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 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 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56 年” “原子弹” “人家就说你不算数”等信息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而美苏对核武器的技术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故 C 项正确。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与题干强调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国际因素不符,排除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