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235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汉帝国的崩溃,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地主经济的产生,各有其经济力量和政治军事力量的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汉以来日趋僵化、烦琐的儒学影响的不断削弱,这一切使得统治阶级士大夫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活动天地,文化日益成为上层社会士大夫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不再只是朝

2、廷进行伦理教化的工具了。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这时变为重美轻善。对美的追求,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等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不再像先秦以来那样,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上,而开始具体深入地研究美与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征。美学问题的探讨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并且扩大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物的品藻的方面。汉末以来的所谓人物品藻,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品评向统治者推荐人才。

3、这种品评,由于当时各种情况,逐渐发展为不只看人物的道德节操如何,而且十分重视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等。刘劭的人物志便是这种品评的系统的理论著作。到了晋代门阀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更演变为对人物的个性气质、风度才华的品评。从世说新语一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品评不只是政治伦理的,而且更是审美的,后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深刻地影响到各门文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经常从人内在的个性、气质、天赋、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问题,因而比前代更为深入地看到了审美与艺术所具有的特征。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说法,它所强调的是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与作家的创

4、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这和以前孟子、扬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很不相同。钟嵘的诗品虽然和汉代的毛诗序一样认为诗是情感的表现,但它所强调的是个体的各种“摇荡性情”的多样心理感受的表达,而不是诗与政治得失、王道废兴的关系。在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 ,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等原则的提出以及南齐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主张“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等说法,都明显地反映出受当时人物品藻的风气影响。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这是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的显著特征,也是它较之先秦两汉的美学大大前进了一步的地方。选自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对个人的才能风貌的讲求以及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思索,都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得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注意和重视。B. 在汉末,如果某位人才仅是道德高尚,而在才能、智慧、应变等方面能力不够,也是不可能被推荐的。C. 东晋顾恺之、南齐谢赫以及南齐王僧虔的很多主张都直接反映出美学在魏晋时期的明显转变。D. 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相互分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进步的地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发生的重大转折的情况,首先提出观点,接着分析原因、进而阐发、最后举例分析,由表及里、层层

6、深入的展开了论述。B. 文章以刘劭的人物志为例,是为了说明汉末以来的人物品藻十分重视人才的才能、智慧、应变的本领等。C. 文章列举“文以气为主”的说法,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决定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D. 文章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展开论述,阐明了人物品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的重善轻美的传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变为重美轻善。B. 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关注说明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C. 孟子、杨雄主要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而曹丕则更重视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对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关系。D. 晋代门阀

7、世族大兴之后,人物品藻使得美学思想从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审美与艺术,成为可能。【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使得人的个性、爱好、趣味等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注意和重视”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是“在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C 项, “都直接反映出美学在魏晋时期的明显转变”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段,原文“都明显地反映出受当时人物品藻的风气影响。 ”不

8、能直接证明对美学的影响;D 项,进步体现在“美与艺术”与“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的分离,而不是“个体的精神、气质、心理”的分离。故选 B。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 项, “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决定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说法错误,应该是“是为了说明作家的个性、气质、天赋会影响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故选 C。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9、;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主要“从人内在的个性、气质、天赋、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来观察”而非“全面的角度” 。故选 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

10、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

11、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妇与猫【英】多丽丝莱辛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

12、,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这座公寓里的一个小房间去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她把它抱回了家。这栋楼里生活的全部是像赫蒂一样的人。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暂时安顿下来后,就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选举在即,政府准备安置像赫蒂这样的人。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赫蒂被安排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 ”他机械地说道。她想好了主意,她和猫一起蜷

13、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赫蒂和她的猫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猫总是蜷缩在赫蒂那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里。赫蒂近来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其实她是病了。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有时候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有时候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并不在场

14、的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 “我是你们的好妈妈, ”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猫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的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 “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15、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赫蒂对着看不见的证人说话的情节,表现了她对爱孩子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和抱怨。B. 小说中老妇、猫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尊严,甚至要遭到别人的迫害,作者为他们感到不公。C. 文中的赫蒂老人,善良、顽强、能干、爱子女,但面对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分懦弱的一面。D. 文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伦敦社会底层的老妇人与猫的悲惨生活描绘了出来,从而将英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及当时社会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作者冷静的现实主义批判风格。5. 文章中多次出现的 “猫”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结合全文

16、,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答案】4. C 5. 情节:猫是老妇人不断搬家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主旨:猫与老妇人相依为命,子女与社会却漠视老人,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6. 情节: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使小说情节完整;人物:借猫的悲剧,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情的讽刺与批判。【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语言的品味,有情感主旨的体悟,考生需要先明确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C 项, “但面对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分懦弱的一面”说法错误,老妇是因为要与猫在一起,才被迫搬家,而非懦弱不反抗。故选 C。6.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是考查学生探究把握文章段落作用能力。文章段落作用,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大方面进行探究作答。本题要求探究小说最后一段作用。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