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142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 20172017 年秋季学期年秋季学期 9 9 月月考月月考高二地理试题高二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共本试题卷共 8 8 页,两大题页,两大题 5252 小题。全卷满分小题。全卷满分 10010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9090 分钟。分钟。祝考试顺利祝考试顺利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 1 1 分分) )读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

2、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A. 采集和渔猎 B. 耕作和灌溉C. 采矿和冶炼 D. 建坝与筑路2. 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 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 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 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 寻求人地协调【答案】1. B 2. C【解析】图中反映出人类在进行狩猎和耕作,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中心论逐步得到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主宰的程度。大气中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层中

3、,在 2030 千米的高空,臭氧含量最大,形成臭氧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 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 )A. 大量燃烧煤 B. 大气中硫氧化物增多C. 大气中氟氯烃增多 D.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4. 臭氧层中的臭氧减少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有( )A. 刺激人的眼睛、喉、鼻 B. 使汞、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C. 氟含量过多引起氟骨症 D. 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答案】3. C 4.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要求学生熟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大量燃烧煤,硫氧化物增多,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臭氧层影响小,选择 C。4. 臭氧层中的臭氧减

4、少导致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D 对;不会带来刺激气体,刺激人的眼睛、喉、鼻,A 错;不会增多重金属,使汞、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B 错;氟含量过多与大气没有关系,C 错。读下面漫画危险 ,回答下列下面小题。5. 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 水资源短缺 B. 全球变暖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沙尘暴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 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答案】5. D 6.

5、D【解析】试题分析:5. 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引起沙尘暴现象,所以 D 正确。6.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区。环境保护不等于可持续发展。考点:荒漠化的防治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厂,茶园面积 600 亩,每年 4 月、7 月、11 月要锄草三次,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

6、量的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茶叶” ,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据此回答以下下面小题。7. 茶园三次锄草中,导致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 4 月 B. 7 月 C. 11 月 D. 4 月和 11 月8. 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B. 枯枝落叶少C.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D. 微生物缺乏【答案】7. B 8. C7. 长江中下游地区 6-7 属于梅雨季节,降水多,7 月锄草使土壤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选择 B。8. 锄草导致水土流失,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肥力下降,茶园“消瘦”,选择 C。2

7、011 年 3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使人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 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公正性原则10. “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 ,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

8、害等A. B. C. D. 【答案】9. A 10. B【解析】试题分析:9. 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 对。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体现地球的整体性,对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的影响不是主要的,B、C 错。不包括公正性原则,D错。10.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增白剂、防腐剂等。为了生产“绿色食品” ,不能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错。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对。不能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等添加剂,错。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对。B 对

9、。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色食品。【名师点睛】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厂家为了利润,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违背了公平性原则。材料内容对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的反映不明显,不是主要方面。了解绿色产品的含义,根据含义分析选项。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 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 凌汛 B. 水土流失 C. 森林面积减少 D. 泥石流频发12. 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 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 B. A 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 B 地区C. 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 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答案】11. B 12. A

10、【解析】11. 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12. 结合图乙分析,该地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 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14. 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 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

11、和水土流失C. 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 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答案】13. D 14. B【解析】13. 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可知,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而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则以消耗矿物能源为主;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数量不断增长。14. 农业社会主要是利用生物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为了获得能源而大量地乱砍滥伐,从而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面小题。15.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

12、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 柏林 B. 伦敦 C. 旧金山 D. 圣彼得堡16.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工业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15. B 16. D【解析】15.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英国,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16.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其它三个是错误的观点。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成了“欧洲下水道

13、” ,鱼虾几乎绝迹,1963 年沿岸国家成立“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 ,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要求工业废水必须无害化排放,严禁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等。治理后的莱茵河又恢复勃勃生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莱茵河水质曾恶化,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 )A. 生产污水 B. 生活污水 C. 河运污染物 D. 固体污染物18. 沿岸国家实施合作公约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 崇拜自然 B. 改造自然C. 征服自然 D. 人地协调发展【答案】17. A 18.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人地关系的思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判断污染物的来源,学生要熟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7. 从材料

14、中看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所以说莱茵河水质曾恶化,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生产污水,选择 A。18. 沿岸国家成立“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 ,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要求工业废水必须无害化排放,严禁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等。说明人类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无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体现人地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选择 D。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 B. C. D. 20.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引起大气污染 造

15、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B. C. D. 【答案】19. D 20. A【解析】试题分析19. 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故答案选 D 项。20. 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故答案选 A 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等相关问题。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信息比较,进一步结合题干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 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 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 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C. 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 D. 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2. 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