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139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第一中学宜昌市第一中学 20172017 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正确的。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B. 宣扬君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C.

2、 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D. 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合道家思想对于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故 C 正确;新儒学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取代儒家思想,故 A 错误;董仲舒是神话君权思想,故 B 错误;D 是理学思想体系。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 “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说明盐铁官营A. 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 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 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D. 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解析】盐铁官营的实行后,由于铁器质量差,官府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故

3、C 项正确;材料属于官府的强制购买,与手工业技术的落后无关,故 A 错误;当时属于政府行为,不具备市场导向性,故 B 错误;材料属于盐铁官营,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 D 错误。3.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 年,户主张玄均 34 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 1 人,寡 1 人,合应授田 230 亩,而其实际授田为 75 亩;721 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 131 亩,而实授田为28 亩。这反映了唐代A. 田制已遭到破坏B. 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 官吏的腐败贪污D. 各地的经济不平衡【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 “授田”属于均田制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授田数量极低的

4、材料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4.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 ”这段描述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A. 缺乏理论的概括B. 发展具有偶然性C. 形成了完整体系D. 只注重生产经验【答案】A【解析】据材料“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没有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重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缺乏理论的概括,故 A 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偶然性,故 B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形成了完整体系,故 C 错误;哈雷彗

5、星和浑象仪的问题也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只注重生产经验,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及其原因,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没有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 ,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 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如“寇仇” 、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据此可知黄宗羲A. 主张废除君主制度B. 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 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D. 改变了儒学的本质【答案】C【解析】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是在深化传统的民本思想,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6、黄宗羲只是批判君主专制而并未主张废除君主制度,黄宗羲也未推崇过西方民主政治,所以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也是儒学的代表,并未改变儒学的本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6. 1869 年 12 月 18 日, 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 ”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A. 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B. 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C. 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 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 ,说明有私人投资兴办船厂,向西方购买机器创办近代企业。故答案为

7、 A 项。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兴起,排除 B 项;从这一新闻报道不能看出传媒界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 C 项;D项以偏概全,排除。7. 一部英文著作中原文有这样一句:“Emperor Kuang Hsuha D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 ”其中 Cheng Kuang Ying 是指郑观应,Emperor Kuang Hsu 是下列哪一个皇帝A. 康熙帝B. 光绪帝C. 道光帝D. 咸丰帝【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郑观应是 19 世纪 70 年代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与郑观应处于

8、同一时代的是光绪帝,故 B项正确。康熙帝生活在 17 至 18 世纪。道光帝生活在 18 世纪 80 年代至 19 世纪 50 年代。咸丰帝生活在 19 世纪 30 年代至 19 世纪 60 年代。ACD 三项时间不符合, 排除。8. 1883 年申报记载:“上海为通商大埠,西人之处此者最多,华人类多效其所为至于坐马车、登轮舟,华人亦皆以为乐,甚至雪茄之烟衔于口中,弹子之房游于暇日,大餐之馆座客常满,左手持叉右手执刀,以恣大嚼者,皆华人也。酒则香饼(槟)茶则加非(咖啡)日用之物皆以一洋字者为佳。 ”这反映出A. 物质生活方面“以洋为尚”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 百姓物质生活普遍西化D. 社

9、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材料“雪茄之烟衔于口中”“左手持叉右手执刀”等信息可以看出 A 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得不出国人办报的结论,且申报也不是国人所办,排除 B 项;由材料所述现象不能得出百姓生活普遍西化的结论,排除 C 项;D 项材料没有体现。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的变化9. 某学生根据梁启超 1901 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

10、,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背可以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九、惟若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A. 宣扬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唯一路径B. 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机C. 主张实业救国,实现富国强兵D. 谴责专制君主,否定儒学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旧思想“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欧洲新思想“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的思想,表明梁启超主张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

11、机,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唯一路径” ,排除 A;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否定儒学正统地位” ,排除 D。10. 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其阐述A. 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B. 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C. 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答案】A【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过大而提出的措施,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故答案为 A 项。B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国民革命运动的高

12、潮是北伐战争,排除 C 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理论,排除 D 项。11. 据统计,19301936 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 40,入超下降 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 19261936 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D. 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19301936 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 40,入超下降 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13、故 C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主要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 D 项错误。故选 C。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际上采取的是“城市教育靠国家、农村教育靠集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状况A. 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状况相适应B. 体现了追求城乡公平的教育政策C. 是“左”倾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D. 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育【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教育靠国家、农村教育靠集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水平较为落后,材料反映

14、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适应了这种国情,故 A 项正确;当时的国情决定了教育不可能实现城乡公平,故 B 项错误;当时我国还没有“左”倾思想的表现,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也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故 D 项错误。故选 A。13. 1961 年 2 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 ”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A. 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B. 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D. 我

15、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答案】A【解析】从材料“1961 年 2 月” “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60 年代初减少了生产资料的进口,粮食等生活资料加大进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内经济的困难,为解决粮食短缺而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进口商品的次序,没有体现西方的经济封锁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 BC 项错误;D 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点睛:材料“1961 年 2 月” “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从而导

16、致这种变化。14. 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A. 商路中心的转移B. 契约规则的确立C. 价格革命的影响D. 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的范围随之扩大,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逐渐不适合贸易扩大需求,因此支票逐渐流行,故 D 正确;A 属于新航路对于商业影响;社会契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引起革命,故 D 错误。15.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 ”他们的做法A.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B. 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C.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D.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来看,这些解释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作品更容易被本国普通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