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28266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一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1 页专题十一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2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1为迎接北京奥运,北京曾采用机动车按照单双号行驶的方案,该方案既保障了交通秩序,又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所含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A氮气B硫化氢 C二氧化硫 D氮的氧化物解析:汽车的尾气中,除了含有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含有氮的氧化物,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答案:D2某地发生了食用熟牛肉中毒事件,导致四个死亡、一百多人中毒。经过对该牛肉的检测,发现其中某盐的含量比国家标准允许的含量高 800 多倍,则该盐

2、可能是()ANaNO 2 BNaNO 3 CNaCl DBaSO 4解析:亚硝酸盐是工业用盐,它在外观上类似食盐,误食会引起中毒,国家标准中,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是被限制使用的;由题意知,该盐为 NaNO2,A 项正确;NaNO 3、NaCl、BaSO 4 食用后,不会引起中毒现象,B、C、D 项不正确。答案:A3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SO 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 SO2解析:浓硫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吸水,而浓盐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

3、氯化氢气体的挥发,所以两者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A 项错误;SO 2 漂白是利用其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漂白粉、过氧化钠漂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的结构,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将有色物质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故漂白原理不同,B 项错误;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吸收 CO2 和水生成 HClO,然后见光分解,而水玻璃的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了硅酸的缘故,两者也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 项错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除 SO2 外,氯水、过氧化钠等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D 项正确。 答案:D4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新方法,以

4、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B将 CO 还原 Fe2O3 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C用 CCl4 完成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D将 Zn 和稀硫酸制 H2 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第 2 页,共 11 页解析: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 SO2 气体,但不能用来吸收尾气,A 项错误;CO 还原 Fe2O3 后的尾气中含有少量 CO 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B 项错误;溴易挥发,而碘不易挥发,C 项正确;锌与稀硫酸制氢气后的废液倒入水槽会污染环境,D 项错误。答案:C5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

5、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解析:在制取 NO 过程中,常常会混有 NO2 气体,要得到纯净的 NO,需除去混有的 NO2 的气体。直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得到纯净的 NO 气体,A 项错误;NO 中的 NO2 是由于 NO 和装置内的空气发生反应得到的,所以不能自行消失,B、C 项错误;由于 NO2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NO 和硝酸,故可以直接用排水法收集到纯净的 NO,D 项正确。答案:D6

6、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无水 CaCl2 干燥BNH 3 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C沸点:NH 3PH 3AsH 3D用水吸收 NH3 用如图装置可防止倒吸解析: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A 项错误;氨本身不能发生电离,NH 3 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导电是由于生成的 NH3H2O 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B 项错误;由于 NH3 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故其沸点比 PH3 高,C 项错误;四氯化碳为非极性分子,NH 3 是极性分子,不溶于四氯化碳,故可防止倒吸,D 项正确。答案:D7为了证明(NH 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 的成分

7、中含有 NH 、Fe 2 、SO 和 H2O,下 4 24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第 3 页,共 11 页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Fe2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SO24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放入试管,加入少量稀 NaOH 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 NH 4解析

8、:将晶体加热,试管口有液体,可证明晶体中有结晶水,A 项正确;Fe 2 遇 KSCN 溶液不变色,加入氯水后可被氧化为 Fe3 ,溶液变血红色,可证明有 Fe2 的存在,B 项正确;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含有 SO ,C 项正确;在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不24能产生 NH3,故不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D 项错误。答案:D8有 a、b、c、d、e 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1)a 和 b 混合 气体变红棕色(2)c 和 d 混合 产生白烟(3)c 和 e 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 和 e 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9、都产生淡黄色浑浊a、b、c、d、e 依次可能是( )AO 2、NO、HCl、NH 3、CO 2BO 2、NO、NH 3、HCl、SO 3CNO、O 2、NH 3、HCl、SO 2DHCl、CO 2、NH 3、H 2S、CH 4解析:由 a 和 b 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 a 和 b 为 NO 与 O2 的混合气;b 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 b 为氧气,a 为 NO;c 和 d 混合产生白烟,则 c 和 d 为 NH3、HCl 的混合气;c 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 c 为 NH3,d 为 HCl; e 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 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

10、色浑浊,则 e 为 SO2。答案:C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A向 Na2SiO3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2 至过量,浑浊消失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C向 Ca(ClO)2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D向 Ca(OH)2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2 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过量 NaOH溶液,溶液又变浑浊解析:Na 2SiO3 溶液中通入 CO2,Na 2SiO3CO 2H 2O=H2SiO3Na 2CO3,通入 CO2 过量,生成NaHCO3,但 H2SiO3 沉淀不溶解

11、, A 项错误;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盐酸,开始由于胶体发生聚沉,出现沉淀,随着反应 Fe(OH)33HCl= =FeCl33H 2O 进行,沉淀溶解,B 项正确;Ca(ClO) 2 溶液中通入CO2,Ca(ClO) 2CO 2H 2O=2HClOCaCO 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褪色,C 项正确;将第 4 页,共 11 页CO2 通入 Ca(OH)2 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CO2Ca(OH) 2=CaCO3H 2O,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入 CO2 至过量后发生反应 CO2H 2OCaCO 3=Ca(HCO3)2,沉淀消失溶液又变澄清,若向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又会发生反应 Ca(H

12、CO3)22NaOH= =CaCO3Na 2CO32H 2O,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又变浑浊,D 项正确。答案:A10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磷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则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B稀硝酸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同理稀硫酸也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CCO 2 与 SiO2 化学式相似,则 CO2 与 SiO2 的物理性质也相似DNaHCO 3、 (NH4)2CO3 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则 Na2CO3 固体受热后也能生成气体解析:磷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只生成 P2O5,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也只有CO2,A 项正确;稀硝酸有

13、强氧化性,可将木炭氧化成 CO2,稀硫酸无强氧化性,与木炭不反应,B 项错误;CO 2 为分子晶体,而 SiO2 为原子晶体,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C 项错误;Na 2CO3 的热稳定性很好,加热很难发生分解,D 项错误。答案:A11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选项 蓝 黑 红 黄 绿A SiO2 CuSO4 溶液 O2NaOH溶液 AgB O2 稀 H2SO4 CO2 Fe NaOH 溶液 C O2 稀 H2SO4 Al(OH)3

14、 NH3 NaOH 溶液D Mg CO2 KOH 溶液 Al Fe2O3解析:可采用排除法。A 项中无置换反应, A 项错误;O 2 与 Fe 发生化合反应,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稀 H2SO4、CO 2 与 NaOH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B 项正确;C 项中无置换反应,C 项错误;D 项中无化合反应,D 项错误。答案:B12有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 Na2SO3 溶液,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此溶液,滴入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下述有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第 5 页,共 11 页ANa 2SO3 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

15、 Ba(NO3)2 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 BaSO4C加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 BaSO4D此实验不能确定 Na2SO3 是否部分被氧化解析:Na 2SO3 具有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 Na2SO4,取少量溶液加入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 BaSO3,亦可能是被氧化后生成了 BaSO4,亦可能二者兼有,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此时沉淀为 BaSO4;因 BaSO3、BaSO 4 都是白色沉淀,故此实验不能确定 Na2SO3 溶液是否部分被氧化,故 A、B、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D13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 K2SO3 粉末,元素分析表明粉

16、末中 K 和 S 元素的质量比为 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 K2SO4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 K2SO3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原粉末是 K2SO4 和K2SO3 的混合物解析:亚硫酸钾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为 K2SO4,K 2SO3 与 K2SO4 中 K 和 S 元素的质量比都为3916,故从元素分析结果中不能确定该粉末为纯净物,A 项错误;K 2SO3 与 K2SO4 都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加入氯化钡也不能证明原粉末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