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7967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一、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 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三、贫困问题 四、收入分配战略 五、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一、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分配的类型收入分配不平等度量的原则收入分配不平等度量的方法,1.1 收入分配的类型,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1.1.1 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按不同的时间跨度区分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应取长期分配,最好是累积的终身分配如果一个经济具有高度灵活性,低收入者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即使在短期中表现出较大的收入差距,其长期收入分配也有可能是比较平等的;相反,长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就比短期内要大,1.1.2 功能分

2、配与规模分配,什么是功能分配什么是规模分配为什么要区分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什么是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即不同生产要素各自按其对生产的贡献所得的报酬土地租金劳动工资资本利润,什么是规模分配,研究国民收入在个人或家庭间的分配规模分配取决于拥有生产要素的种类、数量和价格(第43页图)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规模分配,为什么要区分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短期内,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即规模分配)由功能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布情况共同决定。长期内,规模分配通过影响需求来改变功能分配。当功能分配朝着有利于劳动的方向变动时,规模分配状况会得到改善。,1.2 收入分配不平等量度的原则,衡量收入分配是

3、否平等用单一指标很难*原则一:匿名原则原则二:人口原则原则三:相对收入原则原则四:累退原则,1.2.1 匿名原则,不关心具体某个人的收入,只关心一个经济体的整体收入分配状况任意两个人收入的互换对不平等程度的判别没有影响,1.2.2 人口原则,人口总数与不平等程度无关,有关的是得到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的比例是多少人口规模扩大或缩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变,1.2.3 相对收入原则,一个国家所有人收入同时增加相同的倍数,或以不同的货币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没有变化重要的是收入的相对份额,1.2.4 累退原则(达尔顿原则),达尔顿(Dalton)1920年提出A的收入不多于B,A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

4、B,累退式收入转移使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如果一种收入分配是由另一种分配经过一系列的累退式转移得到的,前者一定比后者更不平等,1.3 收入分配不平等度量的方法,收入范围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平均绝对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1.3.1 收入范围系数,收入范围系数反映的是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相对差距缺点是没有考虑介于中间的人的分配状况,无法体现达尔顿原则,1.3.2 库兹涅茨比率,全社会最富的x%人口的收入或最穷的y%人口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份额在欠缺足够数据的情况下,是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有用的工具,1.3.3 平均绝对差,反映了社会每个人的收入与平均收入的差距的总水平缺陷也是不能很好的反

5、映达尔顿原则*,1.3.4 变异系数,当收入分配发生累退变化,也就是不平等程度提高时,变异系数会增大,1.3.5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收入的累积百分比,人口按收入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累积百分比,0,E,S1,F,S2,1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2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即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这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OE ,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3如果所有

6、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对角线下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OEF曲线,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用于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平均程度。基尼系数=S1/(S1 +S2)=由绝对平均线和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由绝对不平均线和绝对平均线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当S1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S2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1,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0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经济学家根据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基尼系数高低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现实中的基尼系数在0.25-

7、0.6之间,警戒线是0.4,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倒U假说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2.1 库兹涅茨倒U假说,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假说库兹涅茨的推导库兹涅茨的解释纵向时间序列的检验横截面数据的检验,2.1.1 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假说,1955年3月,库兹涅茨在美国经济评论第45卷第1期上发表了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 其主要观点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型。 从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已有成果来看,仍然是一个有待实证检验和理论论证的假说。,2.1.2 库兹涅茨的推导,来自有限的统计数据经济发展早期是普鲁士的数据*经济发展后期是美、

8、英、德(萨克森地区)的数据*对比了发展早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数据*,2.1.3 库兹涅茨的解释,不平等加剧因素:储蓄和积累在少数高收入阶层的集中。如果没有抑制因素,收入分配将越来越不平等,个人之间收入差距将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收入分配恶化。即农村与城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使经济中不平等的范围扩大。 不平等抑制因素:法律和政策力量、人口变动、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发展早期主要是加剧因素起作用,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提高。而后期主要是抑制因素起作用,使收入分配状况好转。,2.1.4 纵向时间序列的检验,受数据限制,难度较大林德特和威廉姆森(1985)的研究*但有的研究得出了相

9、互矛盾的结果*,2.1.5 横截面数据的检验,基本假设:假设所有国家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只是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用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统计资料来代替一个国家的长期统计资料,弥补时间序列数据不足的缺陷。阿德尔曼、泡克特、阿鲁瓦利亚等的研究证实了倒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假设前提是否合理?国家和地区间的结构性差异是否会使人们产生错觉(拉丁效应-绝大部分中等收入水平、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都是拉美国家)?,2.2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2.2.1 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如果

10、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就不应该干预边际储蓄率呈倒U型,储蓄率最高的是中等收入者政策含义:在极度贫穷的国家,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不能采取再分配政策,而在中等收入国家应采取再分配政策*,2.2.2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人们从收入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收入高的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初期,掌握着金融资源和企业家才能的少数人在收入分配中居于有利地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新的主导部门涌现,经济增长的利益逐渐扩散到整个经济。,2.2.3 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滴流效应(Trickle-down effect)*但滴流效应能否出现

11、取决于需求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投入结构英国和美国制造业的不同特点对以后的收入分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2.2.4 收入分配、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低收入者很难进入资本市场较大的收入差距限制了低收入者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如果穷人能方便的获得资金,办企业、受教育、投资等就可以改善收入不平等会自我强化,无法自我纠正,三、贫困问题,贫困的概念贫困的衡量指标贫困产生的原因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3.1 贫困的概念,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可接受的最低经济享受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就是贫困人口,3.2 贫困的衡量指标,贫困人口数贫困人口比率贫困差距比率收入差距比率森的指标,3.2.1 贫困人口数,Hea

12、d count, HC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3.2.2 贫困人口比率,Head-count ratio, HCRHCRHC/n缺陷:反映范围,但不能反映程度,3.2.3 贫困差距比率,Poverty gap ratio, PGR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缺陷:在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3.2.4 收入差距比率,Income gap ratio, IGR 可以精确的度量贫困的程度,但不能反映范围,3.2.5 森的指标,PHI(1I)GI是收入差距比率,H是贫困人数,G是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3.3 贫困产生的原因,政策

13、因素环境/自然因素文化/制度因素政治因素国际因素,3.4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贫困人口数贫困人口的一些特征,3.4.1 贫困人口数,世界银行2001年贫困线是人均375美元/年,赤贫线是人均275美元/年1985年和1990年HC、HCR和PGR见下表1990年全世界有10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从趋势上看,除了经济增长较快的东亚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困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3.4.2 贫困人口的一些特征,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往往规模较大*农村的贫困明显显著于城市,见下表贫困与生产性资产的缺乏密切相关*贫困人口营养不良情况很普遍*,四、收入分配战略,先增长后分配战略先分配后增长战略增长中的再分配战

14、略满足基本需要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适应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而适时地、适当地进行社会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以避免收入分配差别过大引起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危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非常重要的。,4.1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主要思想理论依据制约因素,4.1.1 主要思想,是早期1950s、1960s时期的分配战略先发展经济,收入分配上政府不干预;等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政府再干预收入分配,4.1.2 理论依据,经济增长最终会带来收入分配的改善(滴流效应与扩散效应)。滴落效应理论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

15、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发达国家的经验: 发达国家早期相当长的时期内,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二战以后,各个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福利国家”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态势有所缓解。,4.1.3 制约因素,不一定储蓄与收入正相关*储蓄也不一定带来生产性投资*如果缺乏互补性的生产要素,投资也难以拉动经济增长*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大范围贫困本身就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中国家推行这种战略不仅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不利于经济持续和稳定增长,4.2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案例理论依据制约因素,4.2.1 案例,韩国、台湾: 土地改革、企业国有化、普及义务教育前苏联:传统计划经济模式 政府不仅拥有再分配的权力,而且直接掌握了初次分配的权力。这样的分配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这种低水平的收入分配均等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是有害的。,4.2.2 理论依据,收入均等比收入高度不平等更有利于储蓄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有利于市场需求扩大,经济增长收入平等有利于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基础(起点公平)*,4.2.3 制约因素,对物质资产的全面再分配需要付出非常重大的社会代价,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是非和平时期)才会发生*,4.3 增长中再分配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