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4883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系列培训专题课程高中生的生涯辅导热爱生命一、从一些数据来看生命教育的意义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 100 万人死于自杀,其中我国就有 29 万人。 在 15-34 岁的青壮年中,自杀居各种死因的首位。中国的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 2 倍多,属于高自杀率国家。 一些孩子轻易放弃生命的现象,原因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以及对死亡教育的回避,加上一些电子游戏赋予玩主多次生命复活机会,导致孩子对生命产生错觉。因此,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应该有生命教育的内容。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刘亚军 2010 年 6 月 24 日 在深广高速线上撞火车自杀身亡。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随后发布消息称:“经

2、有关部门的综合分析,刘亚军选择轻生系因精神抑郁所致。” WHO 调查发现,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 11% 。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 2020 年它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因此,导致很多大学生自杀的元凶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典型特征是患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伤感、不愉快,对自己曾经非常珍视的工作、朋友、亲人、食物、社交、爱好甚至性,全然不感兴趣。 2003 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上海市 9 所中小学自评问卷调查,在 241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发现 : 自杀计划者 141 名,占总人数的 5.84% ;自杀意念者 368 名,占总人数的 15.23%

3、;自杀未遂者 42 名,占总人数的 1 .74% 。自杀意念的发生随年级上升而升高,所以当前中小学生自杀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逐年增多;二是低龄化 。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显得非常珍贵。而学生自杀率的逐年升高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

4、必要条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社会。 教师要全面正确把握高中生心理健康,及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扰,很好地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导致学生产生自杀行为的原因 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不安、绝望等消极情绪之中无法解脱的心理因素是导致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 1 、家庭因素(过高的期望或是过分溺爱、家庭关系不和等) 2 、学校因素(学习压

5、力、教师素质、同学矛盾、失恋) 3 、学生自身因素 (承受力低、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心理素质差、学生缺乏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方法等)。 因此,学生经常表现出的心理感冒有偏激、 抑郁 、焦虑 、强迫 、 悲观 、自卑、 逆反、 恐惧、 懦弱、 失落、 悔恨、 虚荣、 猜忌 以及孤独和性心理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三、高中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要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为: 1 、认识和遵循

6、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2 、了解生理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妊娠对身心的危害。 3 、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去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远离黄、赌、毒。 5 、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 6 、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教师要全面正确把握高中生心理健康,及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扰,很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四、预防高中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动机的策略 1 、家庭学校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科学教子,注重心理安抚和情感交流,学校和老师要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家长教师协会”。 2 、完善班级“心育体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营造宽松、民主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灵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 3 、开展“生命与死亡”教育的探索,通过观看灾难话题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写观后感,使学生珍视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4 、班主

8、任要转换角色,关心学生的需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等,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问题。 5 、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性格陶冶。 开展高中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采用适当策略去实现目标。 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1 、树立远大的奋斗方向和当下的努力方向 2 、学会和各种人等相处 3 、宽容他人以直报怨。 君子之交与以直报怨。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一种方法是以牙还牙,或以怨报怨。另一种方法是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仍对你好。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还有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

9、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错了。 4 、保持真正的自信心 5 、学会悦纳自己,接纳自己 6 、张弛有度,过好闲暇生活 六、关注学生自杀征兆 ( 1 )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 2 )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 3 )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 4 )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 5 )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 6 )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识别抑郁症的五个特征: 懒:无原因突然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

10、于应付。呆:动作减少,行动呆木、被动,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变: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 忧: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无信心和活力,有万念俱灰之感。心情压抑、苦闷,对外界一切事物缺乏兴趣,并感觉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 虑:多思多虑,焦急不安,胡思乱想,坐立不宁,或是一筹莫展,常常自责,且自卑。一般而言,久治难愈,或是原因不明、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信号。 七、教育者学会危机处理 1 、社会支持模式 社会支持指青少年个体从家庭、朋友、组织、网络等处获得支持。个体突然面临负面生活事件时,如能感受到依然被他人关爱、尊重,则能大大减轻失落感

11、。社会支持行为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长辈和亲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情感支持指向身处困境的学生给予情感安慰。这是受挫当事人重要的保护机制。这些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兄弟姐妹、组织、教师和亲朋好友。情感支持是当事人缓解压力的润滑剂。信息支持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指导,提供有利于提高个体自我价值感的言语或行为信息,或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具体信息,尤其适用于那些因初次面临压力而不知如何控制压力感受的人。工具性支持是指分享、实物帮助和其他形式的亲社会行为。这是向当事人提供直接的帮助。 社会支持的应用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引导:直接引导个体正视压力,增强应对压力的自信心。二是提供:提供有效应对压力

12、的家庭、社会环境支持,给个体帮助性的信息。三是榜样:面对压力环境应如何应对与评价。网络 MSN 或 QQ 聊天综合了情感、信息和社会支持,对年轻当事人经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家长平时应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危机和困境,学会用诉说、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不适感。 2 、三个帮助步骤 教育者为学生 提供心理援助的基本程序有三个步骤。 良好开端。师长只有在对整个情况、对危机事件中的孩子有所了解并确信自己的接触不会产生侵犯或损害时,才能开始与危机事件中的学生交流。师长首先要对事件、环境和学生进行客观的观察,不要急于介入。然后师长可以亲切地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问学生如何能为其提供帮助。 丰富内容。师长

13、对于危机事件当事人可能采取的回避行为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和希望与你接触的学生保持简单明了又热情尊重的交往。要冷静地说话,始终保持耐心、呼应和同理心。说话时使用简单的、具体的词语,并说得慢一点。如果孩子想要与我们交谈,要随时准备倾听。在倾听时,要集中注意了解孩子想告诉我们什么,他们希望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要注意了解危机事件当事人在如何保护自己安全等方面做了什么,有什么积极的措施。 要使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危机事件当事人直接实现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对方未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复说清楚自己的意思。要为危机事件当事人提供准确的、适合他们年龄与个性特点的有关信息。如果我们自己对有关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可表

14、示会努力去寻找答案。设法使当事人明白: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虐都是非常愚蠢的。生命的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思维。许多事实证明,正确的认知,比传统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要有效得多。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那些消极绝望的想法。使人们获得正确认知,摆脱失去健康、亲人、财产等的痛苦,提供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撑人生的力量。不是光说,抚摩等肢体语言经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效结尾。教育者要始终记住,紧急心理援助的目的是减轻危机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推动危机事件当事人心理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不是引出或了解当事人经历危机事件的细节。 3 、绝招就是升华 人群中日益增长的消

15、极情绪是一种信号,它提醒我们,与其扼杀消极情绪,还不如寻找导致消极情绪的外界因素。只要个人积极努力,社会回归常态,消极情绪也就会回归正常水平。痛并生活着,本是人类高贵的天性。 苦难也可以是美丽的,这听上去很难接受,只有当你挖掘得足够深时才能理解。 对付灾难和自杀倾向,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升华,这是绝招。把消极情绪上升为创新就是升华。例如,歌德失恋后,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就是升华。又如,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物理时,家庭屡遭不幸:妻子去世,两个女儿又先后去世,一个儿子死于战争。他用加倍的工作来转移自己内心的悲痛,结果提出了量子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升华。 面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能力,具有

16、重大意义。尽快建立支持体系,不仅应该在硬件方面进一步提高心理咨询、心理疾病诊治、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水平,而且应该在软件方面全面广泛地提高全体社会成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自觉意识,强化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只看到风险的危害,忽视风险的内在机遇。于是总是被动应付。汉语“危机” 这个词挺有意思,它有两层意义:危是危险,机是机会。危险的来临不仅带来灾害和痛苦,同时带来了时机与机遇。古人就说过一些话表达这样的意思:“多难兴邦”;“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 “祸兮福所依”等。这里的关键是转化,要靠人的努力奋斗,靠升华。司马迁受到皇帝的不公平刑罚后,坚持写出千古流传的史记,这就实现了祸到福的转化。这是最好的一个绝招升华。教师可以告诉高中学生:人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危机来临,用不着大惊小怪,在痛苦的升华过程中,生命才能得到锤炼,人生才大放光明。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这是人类对生命的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