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32511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的对策建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皖北发展 的对策建议近几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皖北地区的发 展,针对皖北发展较落后的现实,作出了“振兴皖北”的 重大决策,制定了关于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 干意见(皖发,2014? 18 号),把加快皖北振兴上升到 事关全省发展大局战略性任务的高度,有力地促进了皖北 地区的发展。客观讲,纵向比,皖北六市近几年各项经济 指标都得到较大提高,进步明显,但横向看,其经济发展 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与省内先发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拉 大的趋势。 今年以来,由于受经济下行复杂局面影响,制约皖北 发展的先天不足逐步显现,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困 难,面临多重挑战,多项经济指标

2、在趋势性因素和周期性 因素叠加作用下,呈“波浪式”下行趋势。传统主导企业 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面对 这种形势,深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现阶段,皖 北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而理性的顶层设计,并且通过结合 皖北各地的创新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从制约皖北发展的 突出矛盾入手,远谋近施制定出可行方案,近要遏制住经 济下滑势头,远则着眼解决制约皖北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 矛盾,尤其是体制、机制和“四化”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 矛盾,用创新的思路找准主攻方向,以破釜沈舟的决心打好攻坚战,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可持续发 展之路,是摆在皖北各地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皖北发展存在的矛

3、盾和问题 1、皖北地区底子薄、基础弱、经济总量偏小 由于受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皖北地区积 贫积弱,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且发展缓慢,占全 省排名一直较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经济 增长缺乏内生支撑和动力,发展路径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2 所形成的“白加黑”产业链,主导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 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粗放式增长仍是主动力源,由于缺乏 核心竞争力,极易受市场变化的冲击,发展的平衡性、协 调性和可持续性严重不足,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2、产业结构失衡,质量不优,聚集度不高 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结构矛盾日益凸 显,体现在产业机构方面,首先是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

4、 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较弱,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对 经济的支撑力普遍较弱;其次从企业层面看,以传统产业 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能力逐步弱化,新兴产业尚处于孕育 期,对现实经济未形成支撑力量,服务业由于发展不充 分,目前对经济下行虽然具有一定缓冲作用,但因市场融 合度不够,平均规模不大,对经济贡献率有限;再从区域 内开发区情况看,虽然开发区遍地开花,但主导产业不鲜 明,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和技术投 资分散,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偏短、集 聚度不高,贡献率不大。 3、中心城市发展不突出,城镇化发展滞后 皖北地区缺乏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地位不够突出,城 市综合竞争力与省内南

5、方城市相比普遍偏弱,无论是经济 实力还是环境承载力都缺乏带动和辐射作用,经济地位与 人口分布极不匹配,同时皖北城市间的联动效应不突出, 内部协调融合机制不健全,城市间、城镇间同质化竞争大 与合作,协调和优势互补式发展难有实质性进展。此外, 皖北城镇化发展也相对滞后,突出体现在小城镇建设严重 滞后,多数小城镇发展呈“散弱小”格局,与城市联系较 弱,城镇建设仅满足于传统集市功能,产业支撑不足,工 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城融合度不高,多以 自我积累式发展为主,另外,在城镇化具体推进过程中基 层政府只注重抓重点,做亮点,形成点亮面暗的局面,个 别先发城镇由于扩张过快,造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滞

6、 后。 4、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就业人口比重高3 皖北农田面积占全省的26% ,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8% , 是全省耕地最多的地区。目前,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 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率偏低,种粮比重过高,农村二、 三产发展落实。农业结构中,传统农业比重大、高效设施 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比重较低,农业生产效率差。 受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制约,农业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缺乏 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给农技推广带来难度。农业现代化 落后还突出表现为在农业就业人口比重过高。此外,县域 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经济总量普遍不大,市场化程度、 产业层次、产业集聚度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产业发展缺 乏活力,产品缺乏竞争

7、力,发展人才相对匮乏,同时,目 前县域经济发展,还处于新的理念和旧的制度框架束缚的 矛盾中,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机制不畅。 5、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滞后,存在被边缘化风险 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铁路网络区域内尚未贯联, 公路建设进步较大,但总体仍比较落后,水运航道级别整 体偏低,货运码头机械化程度低,航空发展水平低下,航 空机场网络布局有待完善,多交通方式的联运发展亟待提 高。同时,皖北存在被边缘化风险,皖北各地具有地缘上 的相近性和文化上的趋同性,加强区域合作具有广阔前 景,但是,由于受交通设施等因素影响,皖北还处于一种 分割状态,这种状态很难形成整体合力,导致低端消费市 场发育不良,中高端消费市

8、场逐步外移,与省内外周边地 区形成落差,加之人居环境较差,使得外来人才,产业很 难落地生根,整体发展难以融入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 6、区域联动效果不突出,内部协同度不够,缺乏相应 机制保障 目前,皖北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协调融合联动发展尚 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形成多支点联动发展格局,城市间存 在差异,城乡间发展脱节,缺乏有效的分工协调途径,在 市场优势互补,基建设施共享,产业联动发展,资源要素 配臵等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画地为牢、各自为 政,同质化竞争激烈,协调发展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利益4 协调平衡机制,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支点作用不突出。 二、对皖北经济下行的几点认识 近几年,在经济下行的大

9、背景下,皖北经济由于受实 体经济表现不佳影响,步入“波浪式”下行轨道,这其中 尤以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下行形势最为严峻,增长贡 献率大幅下滑,财政收入快速下降,城市的综合抗风险能 力明显减弱,为地方政府精准施策带来难度。 1、稳增长成为两难选择 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造成传统主导企业产销 矛盾突出,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导致纳税能力和 偿债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短期内稳增长着力点需要靠投 资拉动,而眼下则存在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政府投资能力 不足,社会投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2、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存在一定社会风险 皖北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景气下行阶段,存在去库存难 问题,影响到经济发展,对相

10、关产业,土地出让市场,财 政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如处理措施不当,极易引发社 会矛盾。 3、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保运转压力大 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则呈刚性 增长,保增长、社保、民生等支出不断增加,地方财政入 不敷出,各地普遍压力较大。 4、产业“空心化”倾向,增大转型升级难度 一方面,皖北优势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其 发挥着经济增长主动力源作用,目前伴随着经济下行,传 统产业受市场挤压越来越大,优势尽失,多数企业开工率 不足、销售不畅、库存增加、亏损增大、经营困难,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另一方面,以技术、资本、人才为 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尚在孕育中,难以担当支撑

11、经济平稳 增长的重任,服务业发展虽然目前在三次产业占比略有增 长,但仍属相关产业收缩后的增长,鉴于此,下一步经济 发展可能会出现产业支撑青黄不接“空心化”现象,这将 极大影响“调转促”操作空间。5 5、投资拉动存在差异,精准施策难度增大 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速变化也是规律使然,要遏制 住经济下滑势头,短期内只有依靠投资,目前,存在企业 投资意愿低下与政府投资能力不足的矛盾,化解之道,只 有通过各地政府精准施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财 力,选准项目,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力求取得实效,通过 在政策上调动企业盈利动机,拓展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投资空间,围绕制约区域融合发展瓶颈项目精准发力。鼓 励

12、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并且,越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谨 慎投资,不能简单采取逆周期方式操作,采取快捷、简 单、盲目和冲动投资方式,而是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培育新 的增长动力方面。另外,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画地为牢、各 自(任)为政情况,存在投资饥渴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矛 盾,这将严重浪费宝贵的投资资源,丧失产业转型升级的 窗口期。 三、对策建议 (一)抓住时机,加快培育皖北区域中心城市 一个区域的核心城市,往往是工业的集聚地,同时也 是区域的交通运输枢纽和商业贸易中心,科教文化事业也 较周边发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将 产生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据此可判断,皖北六市中还 没有哪个城市能与之相符

13、,皖北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核心城市。皖北亟需重点培育二、三个中心城市,形成支 点,以快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皖北地区应有抢抓机遇意 识,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区域中心城市的规划目 标,着力推进培育蚌埠、阜阳和淮北为皖北中心城市的步 伐,以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之 成为皖北区域融合发展的三个支点,通过三地间政府密切 合作,联手共建,促进城市功能不断趋于完善,以带动周 边地区快速协同发展。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而科学合理 的产业规划是构建产业基础的基本保证。目前,皖北六市6 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各市之间主导产业定位

14、或重复 或分散或缺位,项目建设趋同,这极不利于推动六市经济 的协同发展。因此,六市亟需联手制定一个分工合作、优 势互补及错位发展相融合的产业规划。遵循统筹兼顾优势 互补的原则,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总规划,针对皖北 各市主导产业定位存在的问题,应立足本地实际,审慎考 虑,综合利用本地的资源和区位比较优势,有保有压形成 互补,注重培育各地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扩散、辐射和 带动效应,延长产业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经济健 康发展。 此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是缩小皖北区域经济 发展差距的必要手段。尤其对于阜阳、亳州和宿州这样的 农业大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更为迫切。加快农业现代 化进程,一方面

15、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 方式,加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极扶持培育现代 农业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 积极推动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产品流通服 务体系,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品牌龙头企 业,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发展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当前皖北地区发展经济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资金匮乏, 因此,多方举措争取资金支持是皖北各地工作中的重中之 重。尤其是在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阜阳市、宿州市 和亳州市,由于其工业基础薄弱,前期没能获得国家太多 的资金扶持,三市应积极主动争取国家扶持资

16、金。此外, 各地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拓宽各种融资渠道,确保 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劳动力培训、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等环节的资金得到保障,同时,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及村 镇银行的建设扶持力度,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 社会及民间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推动皖北六市与政策 性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和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深化 合作,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保障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有充足7 的后备资金。 (四)加快皖北交通网络系统建设,提升交通通达度 缩小各地发展差距,促进皖北区域协同融合发展的关 键举措之一是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公路路网 建设,加快推动阜新高速、蚌淮高速、济祁等高速路建 设,尽快形成内联外接、联网成片的高速公路网;二要加 强铁路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京福高铁、合蚌客运专线、阜 阳六安、宿州淮安及淮北高铁站等项目建设进度,推 动实施宿亳铁路、淮海铁路亳州- 蚌埠段、阜阳- 宿州 - 淮北 - 徐州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三要尽快完善航空机场网 络布局,加快筹备建设皖北国际机场,进一步提升阜阳机 场通航能力,积极筹建蚌埠民航机场,争取形成民航支 线。通过以上交通网络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