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22567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崇礼一中崇礼一中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编次春秋中便揭露的。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根据这种逻辑

2、,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 。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程度不同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

3、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人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找出存在的基础。不过,相信道理的正确,不等于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历史的实际问题。即使在熟悉历史唯物论的学者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主观的或客观的,对同一历史问题也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例如关于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便至少有四种见解:奴隶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领主封建社会,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社会。每种见解都有自己的根据和理由,至今仍很难确定哪种见解称得上完全正确。确定

4、观念的存在基础如此之难,进而分析观念本身自然更难。事实上,无论研究者对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持有何种见解,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都可以给予肯定、否定或半肯定半否定的结论。目前这些意见都有,而且都从历史材料中找到了依据。因此,确定材料的性质以及所反映的时间,2便成为讨论孔子思想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对于研究他的政治见解尤其重要。孔子一生的经历很复杂,他发表的政见自然也有复杂的背景。不了解他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便不能正确判断他政见的是非。而现在的研究水平还没有达到使人们可据此进行精确判断的程度,于是要取得一致的结论尚不可能。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只能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

5、,以期最终通过争论来弄清楚历史的真相。 (摘编自蔡尚思孔子的思想体系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编次的春秋一书,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家认为这种动荡不安不是好事. B.先秦到清代中叶,学者们的倾向.论证角度.判断逻辑不同,但都认同圣贤创造了社会秩序.社会动荡不安是坏事. C.依据“圣贤创造社会秩序,崩溃是非圣无法的结果”,古代学者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观点有所不同. D.受进化论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春秋时代的动荡不安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社会的变动很可能就是社会进化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 A.近代接受进化论的学者认为,后代先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认识要成熟.进步,社会制度也因此改变. B.“世愈古而治愈盛”和“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这两种观点虽然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受到了唯心史观的影响. C.愈来愈多的学者接受了唯物史观,他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找到了当时的观念形态存在的精准基础. D.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用它解决历史实际问题是两码事,由于种种原因,对春秋时代社会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 3.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是否尊先王为圣贤.如何取法的意见,就可以判断出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是肯定.否定还是半肯定半否定的实际立场. B

7、.确定春秋时代社会性质四种说法中的哪一种完全正确已经很难,分析孔子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政治思想自然更难. C.受研究水平的限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不能精确判断他政见的对错,学3者们的结论就不可能一致. D.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就有可能通过争论从而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共 19 分)温子升,字鹏举,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作侯山祠堂碑文 ,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 ”渊怪问

8、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 ”渊由是稍知之。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日:“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 ”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高车破走,珍宝盈满,子升取绢四十匹。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自是无复宦情、闭门读书,励精不已。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及

9、天穆将讨郡果,召子升同行,子升未敢应。天穆谓人曰:“吾欲收其才用,岂怀前忿也。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子升不得已而见之。加伏波将军,为行台郎中,天穆深加赏之。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日:“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文襄馆客元瑾曰:“诸人当贺。 ”推子升合陈辞,子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及元瑾等作乱,文襄疑子升知其谋。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文 ,既成,乃饿诸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 ,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下

10、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B.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C.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4D.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

11、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5.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为取一与本名涵义无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江左,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江左又指江东. C.射策,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士子针对策问,提出治理政事方略,后泛指应试. D.服阙,古人任职时因父亲或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之为服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子升求学勤奋,文风清婉.他开始求学时,读书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成人后博览百家之书,所写的文章清丽婉约. B.温子升文才出众,擅长

12、写作.在八百多人的考试中,他脱颖而出,被补任为御史;御史台的文件.军政文件信函都出自他的手笔. C.温子升不财不贪,不愿出仕.高车国被打败之后,珍宝堆积如山,但他只拿了四十匹绢;葛荣被害后,他就不再有做官的念头了. D.温子升谨小慎微,遇事难决.他担心天穆怀恨旧怨不敢应召,最后不得已才出马;元瑾推荐他陈述贺辞,结果他忸怩了相长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每个 5 分) (1)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2)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13、-9 题。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窦巩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望多心共醉,握手泪先流。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58.从全诗看,诗人的“泪”因何而流?(4 分) 9.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四、默写(共 6 个空,每空 1 分)1、云无心以出岫, 2、 ,秋水共长天一色。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4、怒而飞,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0 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云的大时代章苒1982 年,陕西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在收获上发表。有个瘦小的年轻人

14、在杭州火车站的一个角落,一口气把这篇小说读完。18 岁的马云,那时刚刚从蹬三轮车的临时工升格为收发信件的助理仍旧是临时工。被文学作品鼓舞着,他认真参加了第二次高考,数学只得了 19 分。一直到 1983 年,马云还在复习。按照世俗的眼光,那几年,马云就是最失败的人:高中复习班怕影响升学率,不要他;从小梦想当兵,去应征,身高体重不够;考警校,被拒绝;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面试肯德基,20 多个人全录取了,只有他被拒绝。只有英语还在给马云信心,学校的英语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上午现学两小时,下午就来教。马云觉得不行,自己带上一群同学,早上 5 点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门口集合,给老外当免费导游学英语。一群老外“

15、前仆后继” ,于是就“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马云尽管没有出过国,马云却成了半个海归。1984 年,马云考进杭州师范学院。英语课上他一开口就震惊了全班,那种“舍我其谁”的“范儿”让他当上了学生会主席。那时学生会的建设一切要从零开始。他一天一个点子,搞排球比赛,组织辩论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附近高校学生会的同学都认识马云,他一来就是借东西,最多的一次,去 6 个学校借了设备,好在马云当过三轮车夫,骑车是他的强项。油印的杭师院校报里这样描写他:“咬一咬牙,他骑车飞得更快了,啊,年青人,热血沸腾!”6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马云越来越有做一点事情与时代合拍的冲动。从倒小商品到创办中国黄页,他就

16、是个骑着自行车精力旺盛的小微企业主,半个杭州的企业都被他敲过门拉过广告,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把他当骗子。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即使马云在他办公室说了一上午,也没有“上当”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创办时这句口号,其实在长达数年时间里一直是马云心底的呐喊多少年后这个梦想实现了。有一阵子马云去外面吃饭喝茶,常有人默默替他结账,留下一张纸条:马总,谢谢你,我在你这里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中国黄页有段时间被商务部看中,一个人月薪几千元,给政府办电子商务网站。那时大家都想,这下总算熬出头了。马云却不这么认为。对于那个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改变的大时代,他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预见和规划,于是,草创了阿里巴巴。如果说金庸是在用武侠写成人童话,马云就是在一家企业里构想属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