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外界声音对中石化的评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KB
约5页
文档ID:53220978
关于外界声音对中石化的评论_第1页
1/5

关于外界声音对于中石化评论的总结随着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石油产业已经不只是“国计”问题,而越发成为“ 民生”问题,因此中石化作为中国石油产业链的领军企业,逐渐被推倒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来而外界声音对于近年来中国石化的评论和看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具体如下:一、 关于“垄断”的印象根据中国石化负面舆情最为严重的2012 年数字统计,平均每天有639 人次在骂中石化,经过媒体传播放大的负面舆情492 次,比 2011 年增长 27.4%其中最经常为人提及的是“垄断”二字随着中石化作为改革先行者的正面形象逐渐确立, 2014年,正面舆情的报道比率已从2012年的 19% ,急剧上升为 2014年的 90%) 政治经济学中强调,垄断具有统一的目的,就是攫取高额利润王学进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称, 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经对国内的油品供应产生了绝对性的垄断能力, 同时否定了中石化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和国家能源管理责任的事实但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天普先生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称:“中国石化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国际市场价格远高于国内的情况下,先后组织大量进口,为此承担了巨额的价差损失 如果说这也是垄断, 试问有谁愿意这样赔着钱去垄断?”。

于此同时党报和网络上也出现了对中石化所谓“垄断”形象的正面评论 所谓石油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 放之国际上均由国家统一管理, 怎能将国家的统一管理成为“垄断”更何况中石化并不能左右成品油定价,更不能说“垄断”了王天普总经理从“垄断”的目的出发,逻辑上说明了,垄断的前提——即攫取高额利润都不存在,又何来垄断的存在事实上,中石化作为共和国长子, 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其一表现在原油成本和成品油销售之间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是加工一吨赔一吨, 在私有炼化企业躲避亏损的情况下, 中石化为了缓解市场需求, 甚至不得不以高于国内市场 1000 余元的价格进口成品油, 再降价卖出, 这恰恰说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在天涯论坛上一篇 “中石油中石化为民众带来多少福利的文章中”带来了一些数字:根据发改委透露,中石油中石化的93 号汽油不含税的裸油价为4.66 元每升,美国的不含税的裸油价是5.64 元每升,高于中石油中石化加上增值税、营业税、燃油税、资源税以后,零售价就变成大约7.8 元钱了,中石油中石化的价格反而高于美国 那么税收到哪里去了?答案是税收恰恰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去年中石油中石化上缴税金超过5000 亿,占了财政总收入的5.5%如果你是中专生, 那么在国家给你的每年1500元学费补助金里, 有 80 多元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税款; 如果你是公立重点大学的学生, 那么在你每年享受的1 万 2 千元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中,有660 元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如果你是退休人员,那么在你每年 1 万 2 千元退休金里, 有 160 元来自中石油中石化; 如果你是农民,那么在你买汽车时领到的5000 元汽车下乡补助款里,有275元来自中石油中石化; 如果你是普通人, 那么在你的医疗保险中, 也有中石油中石化税款的身影,,因此,仅以表面上的所谓“垄断”来否定中石化的形象,是站不住脚的二、 关于“世界 500 强第三”的印象中石化占据世界 500 强三甲,到底是大?还是“伪大”?在 2014 年世界 500 强榜单中,中石化再次刷新了中国企业名次的最高纪录,达到了第三名并且中国企业创纪录的达到了100 家(大陆企业 95 家,台湾企业 5 家) 但由于世界 500 强的评比是以年营业收入为尺度, 因此这份榜单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或评论 有的网友甚至戏称, 如果让我来垄断全球的牙签市场,那么必然可以排名榜首。

下面则是外界各个媒体对于中石化“世界500 强前三”的各种看法1、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看到 500 强中中国企业规模壮大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 相比利润,生产率才是更深远需要考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如榜单数据所显示, 中国企业的平均员工数值是美国的1.5 倍, 说明中国上榜企业人均盈利能力与美国上榜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济南时报发表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还是伪大”的问题,称进入全球 500 强,只能说企业的营业收入高,规模做得大,但“大”不等于伟大如果只有营业收入可观, 但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等其他衡量企业健康性的指标并不理想的话,“大”也只是“伪大”于此同时列举了相当多的对比性数字:“有专家做了一个计算,中国大陆进入全球500 强排行榜的 95 家企业(另外 5 家来自香港、台湾)平均利润为32.2 亿美元,低于全球500 强公司的总平均数 39.1 亿美元进入全球 500 强的中国企业中, 最赚钱的是中国工商银行, 其利润甚至超过了美国苹果公司 但在专家看来, 中国工商银行在人们心目中受赞赏和尊敬的程度远远低于苹果公司他介绍说, 《财富》杂志每年发布 500 强榜单时,也会发布一份全球最受赞赏的50 家企业名单,美国苹果公司已经连续7 年排名第一。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50 家最受赞赏的上榜公司中,美国公司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共有42 家公司上榜,除了前3 名苹果、亚马逊、谷歌之外,还有耐克、微软、英特尔等在亚洲地区,新加坡、韩国、日本各有一家公司上榜中国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公司入选过“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全明星榜”还有研究发现,进入全球 500 强排行榜的中国大陆企业的平均收入略低于全球 500 强公司的总平均数, 平均资产则略高于总平均数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大陆企业平均员工人数达到19 万,远远高于总平均员工人数的13 万人利润指标、受赞赏程度等其他维度的考量足以说明,规模大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好企业 近年来,刘俏还在用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指标来研究企业的健康性他的研究数据是,过去10 多年间,中国上市公司每1 元的投资只能带来0.03元的税后利润,远远低于美国上市公司在过去100 年的投资资本收益率 ”3、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500强最赚钱”榜单统计发现,各国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业绩中,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净利润最高,分别达到了 21.7%和 17.1%而中国同行中,尽管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进入了榜单的前十强,但两家公司净利润率仅分别为4.3%和 2% 。

4、 不仅如此,同样是来自《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刊登了一系列来自于 《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 的数据:《报告》称,2013 年计划中,三大油企资本支出分别比 2012 年增长 0.7%、7.54%和 41.15% 但由于近年来现金流的紧张,持续的资本支出增长导致中石油资本负债率逐年上升,中石化和中海油则相对回落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所所长张卫忠还介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下降明显,其中,中石油投资回报率2005 年以后逐渐递减, 2012年仅为 8.2%,已经接近资金成本,低于中石化的9.1%中海油则相对较好,保持在 19% 左右5、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世界宏观经济研究员梁艳芬于2014 年 7 月 8 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石化、中石油之所以位居前列,首先和其本身国企性质以及能源行业的巨大体量相关,外部环境回暖、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也促使“两桶油”继续增加投资、兼并扩张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部署大多还处投资状态,尚未进入真正的收获季节,扩张过程中面临的人力、地价成本上升是利润摊薄的主要原因,并不能笼统概括为“大而不强”这是一份站在较为客观和现实角度上,能够从更深层次分析榜单的评论。

6、而作为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傅成玉老总则坦言:中石化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几个大型石油企业, 利润率相对比较低是事实 傅成玉在解释原因时指出,一是由于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一样,国家为了控制CPI(国民消费指数),成品油价格也需要控制, 使得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 二是社会负担比较重, 中石化目前有 94 万不在职员工以及106 万在职员工,员工数量超过国际同行十倍综合多方面的意见, 可以看出, 世界 500 强的榜单, 以中石化为首的中国企业,或者说国有企业, 的确客观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但是与真正“伟大”的企业相比, 还有相当多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这恰恰也是我们中石化迈出央企改制尝试第一步的意义所在因此不能简单意义上来说中石化是“大而不强”,客观上来说是“大而不够强”乃至“大而追求强” 三、 关于中石化销售板块改革尝试的印象对于中石化开放下游销售板块30% 的股份,以扩股引资的方式来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闻,外界媒体和网络评论基本做出了较为积极的评论首先,外界声音认为, 中石化作为本次央企改革的先行者,其改革思路是与政府金融经济改革相对应的,也是与李克强总理经济学相呼应的,即“调结构、促改革”。

其次,外界普遍认为, 中石化的引资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在,是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起标志性事件 拿出中石化最为优质的销售版块进行改革和“分享”,显示了中石化作为改革先行者的气魄和力度再次, 外界也认为,引资方案会为中石化带来实际的切实存在的利益和效果这不仅仅是表现在扩股引资之后,中石化可以有余力加大上游产业的投资,改善薄弱环节;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也提升了不同所有制资本的话语权,旨在提升市场运营水平, 改善大型央企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市场反应慢的缺点, 从而在销售版块开发出更多价值而对于中石化引资改革方案, 也存在一部分怀疑和忧虑,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担心社会和民营资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遭遇不公平的规则其次,担心参与投资改革门槛过高再次,担心下游的股权部分让给了民资,但中石化上游产业把控权的绝对性将使中石化在下游产业中的绝对话语权无法动摇,而无论民资控股高到何种地步又次,回报周期长,民资可能更加注重短期内的回报权衡利弊,厦门大学能源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总结道:不可否认,中石化的本轮改革是正确的 一方面,纵览全球, 能源行业不可能全部为国有资本所垄断,必然要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或外来资本;另一方面, 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将‘盘子’共同做大。

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但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行动还要靠更多的沟通,并要协调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其实对于改革而言, 不仅仅是为改革而改革, 改革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两个“大和强”以及“垄断”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打造顺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