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22077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7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52=50 分)1、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作春秋 )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 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 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 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2、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贤能主义。 ”从中国人的

2、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 。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 攻则天下治 ” D、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

3、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5、顾炎武说:“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体现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具有A、勇于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B、批判理学虚伪的革新精神C、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意识 D、揭露封建专制的无畏精神6、2014 年 10 月 9 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

4、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27、历史学家钱穆以为, “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问,成为日常人生的。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8、1314 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

5、成就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9、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10、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至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极端分子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我国()A、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被迫允

6、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被东方小国打败 D、外国列强强迫慈禧太后退位11、史学家钱穆指出:“几千年来之书籍为民族文化精神”为民族文化精神所寄存者,皆将尽失其正解,书不焚而自焚,其为祸之烈,殆有难言,这旨在说明A、反对随意曲解儒家思想 B、强调秦朝焚书的危害C、重视保存传统文化典籍 D、反对学界推行白话文12、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13、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的至近,一

7、声炮响,八佰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3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1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 B、戏剧 C、绘画 D、杂技15、 “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将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C、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D、为原子能的利

8、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16、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 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17、 “法国的农民在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占总人口的 16%,20 年后降到了 10%,但总体农业产量却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在 50 年代,工业劳动力的增长是工厂膨胀的一部分,但到 60 年代,尽管产量提高了,工厂

9、工人的比例却在下降。 ”其根本原因是A 欧共体的促进 B快速的技术变革C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8、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哪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 “它”指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 B、恢复高考制度C、改革开放 D、 “科教兴国”战略19、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10、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20、1912 年 4 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夫吾人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尔;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尔。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孙中山4A、主张废除资本家所有制 B、着重打击私人资本的垄断地位C、着力践行扶助农工政策 D、阐释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21、20 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

11、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力更生22、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23、严复说:“故言自由,则不可以不明平等,平等而后有自主之权。合自主之权,于以治一群之事者,谓之民主。 ”严复此言的目的是A、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变法的必要性 B、抨击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C、在中国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构建 D、赞同君民共治的君主立宪制24、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

12、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社会变革之理25、苏格拉底力倡“知德合一”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说明知识是生存之本 B、彻底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 D、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二、材料题(26 题 24 分,27 题 14 分,25 题 12 分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13、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5 李时珍的本草之学,谨言踏实,近于现代实证的方法。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乃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又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茅元仪的武备志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凡此均是从理性发为科技的产品。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14、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陈旭麓学术文存(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和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8 分),并指出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 分)27、 (14 分)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材料二 中国人对于

15、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 19 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材料三 自 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 (3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 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3 分)(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2 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4 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徐光启主张“欲求超胜,必先会通” ,在这里会通的核心是中西融合,其原则是“镕彼方6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 。 摘自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1660 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并攻击时宪历等西方历法,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摘自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材料二、 从 1773 年到 184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