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217063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枣核》教案设计 苏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六 枣核(萧乾)枣核(萧乾)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能理清并且说出文章的大致思路。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能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和字词进行简要赏析。4、能展开合理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述出来。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以枣核设置悬念构思文章的巧妙之处。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四、课前准备1、 学生自己收集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诗句。 2、分发资料:走近萧乾。3、 掌握生词字形和读音。萧乾萧乾近代中国著名作

2、家、翻译家和记者。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 1999 年 2 月 11 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 1939 年至 1946 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 、 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而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

3、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 、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 、报告文学人生采访 ,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和培尔金特 。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钜着尤利西斯 (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事实上,萧乾因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余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报便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他对死亡的态度:“死,2使我看透了许多。它对我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获得艺术生命之后,我才对自己发誓要跑好人生这最后一圈。最后二字就意味着我对待死亡的坦荡胸怀” 。 尤利西斯由爱尔兰作

4、家詹姆斯乔伊斯酝酿十多年,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的尤利西斯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亦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尤利西斯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的拉丁名字。布卢姆是一个犹太人,经历生活的坎坷,仍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作者在作品中,将主角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对照着尤利西斯十年飘泊的生活。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一)课前导入1、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品味一段温馨美好的情感。(幻灯投影,并放歌曲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

5、水里/一个在天上。 )提问: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这首歌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情不自禁地对着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听来让人感叹不已。2、在你们不长的人生旅途中,有没有过离家的经历呢?比如住校读书,比如外出旅游,比如参加军训等,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先回忆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发言,视发言情况,决定发言人数,一般三四位即可,教师针对学生发言内容和语言组织等作适当点评。 )3、对家的依恋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共同的情感。是啊,家乡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家乡是我们心中永远割舍不掉的血脉。从古自今,有多少

6、文人墨客曾经赞美过它,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有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千古名句,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吟咏故乡的诗词歌赋呢?明确: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2、瘦马恋旧草,征人思故乡。 代边将有怀唐 刘长卿: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李白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3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西游记明吴承恩 7、新月似银钩,弯弯挂客愁。见新月有感明于谦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宋李清照9、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宋柳永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7、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唐崔颢11、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却东门西门行三国魏曹操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4、古人用这么美妙的诗句来赞美故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 ,再来看看一个离开家乡很久,又远在海外的游子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参考:“我”的同窗离开故土五十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她试种。(内容大致完整即可,也可以让学生板书,然后组织学生评点是否符合要求,不恰当的地方让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2)在“枣核”前加

8、一个合适的修饰语,说说你加这个词语的理由。一颗( )的枣核。参考:“凝聚了深情” 、 “挚爱家乡” “心系故土之情”等,只要符合文意即可。(三)精读研讨(三)精读研讨1、一颗小小的枣核,牵动了游子多少浓浓情谊。作者是如何用一颗枣核来串联全文的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画出相关语句,结合示例,在方格内填入合适的词语。参考: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 1 自然段:索枣核;第 3 自然段:见枣核;第 7 自然段:话枣核。索枣核用途蹊跷。42、学生读书,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3大组交流完成填空。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

9、。话枣核为解乡愁。点主题(议枣核)民族之情。(学生填表完成后,可让学生板书,然后组织学生评价,同学归纳比较好的尽量肯定,精彩的更要鼓表扬和鼓励。教师的答案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也可以把它作为学生评点的对象,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对话氛围。 )(四)教师总结(四)教师总结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意的种子;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作者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

10、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五)问题研讨(五)问题研讨1、身居海外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自己的家乡,可是,远在大洋的彼岸,他们是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分别用四个动宾短语来概括。索枣核、堆北海、植睡莲、栽垂柳(学生如有更好的回答就用学生的答案。 )2、你看,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多么令人感动,他们采用的思念方式又是多么朴实。为了营造这种浓烈的氛围,作者还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枣核是全文的线索,同时作者又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那么,你认为课文设置了哪些悬念

11、呢?请再读课文,分别把这些悬念找出来,并说说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悬念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5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是“蹊跷” ,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这“故弄玄虚” ,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她偏不正面作答,非让你“等会儿”

12、 ,那么,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悬念三:“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 。两个“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是“紧锣密鼓” 。 当层层设置悬念之后, “她”才道出了枣核的用途:“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出了她“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的感情,至此,我们也被她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好处:悬念的特点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枣核层层设置悬念

13、,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六)揣摩联想(六)揣摩联想1、 “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感,生动具体感人。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妙处所在,并说说你的理解。参考分析:“再三” ,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 “殷切” ,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 ,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玛瑙” ,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几十里外” ,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 ,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 ,老同窗对此事的重

14、视与认真。6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2、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体会美籍华人的内心世界,现在让我们以美籍华人的身份,替她给远在国内的老同学写一封航空信,借此抒发一下浓浓的乡情吧。要求:用书信形式;字数 100 左右;语言真切富有感情;如果能用古诗名句或者修辞手法最好。(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常常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上。无论他们走到哪儿,故乡的山山

15、水水,故乡的花草树木都会萦绕在他们心头。(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 2 遍。2、阅读余光中的乡愁 ,写一则读后感。3、延伸阅读:月是故乡明 。六六 枣枣 核(萧乾)核(萧乾)1、走近萧乾萧乾萧乾萧乾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 1999 年 2 月 11 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 1939 年至 1946 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

16、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 、 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而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 7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 、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 、报告文学人生采访 ,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和培尔金特 。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钜着尤利西斯 (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事实上,萧乾因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余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报便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