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0218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四个选择”的答案(简要答案,仅供参考)一、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 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 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 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 魏的思想付诸实践, 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 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 只能是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然后,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这次领导救国

2、救民斗争的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 实现君主立宪。 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 孙中山主张 向美国法国学习, 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领导了辛亥革命, 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由此,地主阶级之后, 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中国 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 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 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 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

3、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 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传到南方的中国, 中国人民 顿时受到启发, 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 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后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这一 指导思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 由上可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二、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 直到 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先后两次发动 鸦片战争,打败和侵入中国,中国内部又发生了历时14 年最终归于失败的太平 天国农民革命,才使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先

4、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推动洋务运动,企图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 的条件下, 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以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结果在中日甲午 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后来又有康有为、 梁启超等发起维新变法, 冀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通过 推动自上而下的改良, 以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政治和经济纲领,结果只维持一百来 天,就遭到保守派的残酷镇压而彻底失败。 然后又是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辛亥革命,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制、建 立民国,冀求实行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的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 历史表明,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 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

5、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 人民的悲惨命运,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这是因为: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 资本主义,从 19 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 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联系, 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 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 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 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改变。国民党取得政权后, 既 没有兑现它所

6、许诺的“平均地权” ,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 ,倒 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聚敛了大量财富,使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对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失望, 使中 国的普通民众和知识界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 持中国共产党改造旧中国、 开辟新道路的政治、 经济主张。 甚至连主张第三条道 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 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 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 得到了 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 国

7、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要完成近代 以来两大历史任务, 实现自己的发展, 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 必须同时代进 步潮流相适应。毛泽东同志指出: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 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 中国的资源, 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 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 世纪 30 年代席卷全 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资本主义的 吸引力不断下降。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在经

8、济危机打击下,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 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 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 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 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因此,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许多先进分子的共识。社会主义 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中国近代 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 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 阶层 的特性来看, 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 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

9、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 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 能力;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天然领导阶级。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在 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 进步力量, 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 反封建的问题, 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 护国家统一的问题。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 在完成新 民主主义革命后, 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

10、向社会主义方向。正如毛泽东同志说: 在 这两个阶段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三、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 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 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 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 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从鸦片战争到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中国

11、人民 进行了近 80 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 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 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 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必须 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

12、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 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 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 表明建立共产党 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与以往任何 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 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长期斗争的 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井且把被外

13、国列强视为 “一盘散沙” 的中 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 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 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四、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 今年( 2008)是改革开放 30 周年。 30 年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 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综合国力日 益增强。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

14、今天。 当年曾经说过:改革开放到底怎么样,要看30 年。现在确实到 了应该认真总结的时候了。 回顾过去, 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哪些经验值得肯定,哪 些教训需要汲取,有利于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方向继续前 进。因此,今年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是非常必要的,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 当时,形势的发展到了非 改不可的地步了。对此,胡锦涛同志在今年( 2008) 求是第 1 期发表的继 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一文作了分析,他指出,我们党在20世纪 70 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时,存在国内国际两大背景。 从国内来看 , “文

15、化大革命” 十年造成的混乱、 危害和损失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政治上激烈动 荡,思想上极端混乱,经济上发展迟缓,社会秩序很不安定,文化上遭受的破坏 就更大,传统文化、古书古籍、文化遗迹等被破坏殆尽。广大群众急切希望改变 这种状况。 从国外来看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70 年代后期,随着世界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把一些劳动密集型 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了亚洲等发展中国家。60 年代初,我国与一些国家如日本的 差距还不大,但到了70 年代末,日本依靠科技发展迅速地超过了我国。这种国 际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也迫使我们必须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 不改革国家

16、就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迫切要求,是人 民的正确选择。 的巨大贡献就在于, 他作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 家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历史现实。 以惊人的勇气和胆略, 从国家的前途、 民族的未来和人民的愿望出发, 抓住了这一历史契机, 带领党和人民进行了改革 开放伟大实践, 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饮水不忘掘井人, 在改革 开放 30 周年之际,我们首先应该牢记的伟大贡献。当然,这一理论、 这条道路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能够发扬光大,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是全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正确选择的结果。 注 1:第四个答案为邢贲思同志的回答,见2008年第 9 期求是。 注 2:邢贲思,祖籍浙江嵊州,1930 年 1 月生于杭州。1950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 1952 年毕业于中共中央俄文专科学校。历任中共中央俄专、北 京俄语学院教师。1953 年,学校选送邢贲思去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前 身)深造。 1955 年,从中央党校毕业回到学校继续执教。1978 年出任中国 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 1982 年任哲学所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