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版本《论语》汇编一、长春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论语》九则1.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2.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3.子曰: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4.子曰: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5.子曰: “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6.子曰: “ 德不孤,必有邻《里仁》7.子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8.子曰: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9.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卫灵公》二、北师大版《孔孟论学》八年级上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三、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论语》六则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四、鄂教版七年级下《论语》八则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 “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 ” 子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五、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先秦诸子论学》八则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六、长春版七年级上《论语》八则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 “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 ” 子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七、人教版《论语》十则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 学而》3.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 “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 里仁》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8. 曾子曰: “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 《论语 · 泰伯》9.子曰: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 子罕》10. 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卫灵公》八、浙教版《论语》六则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 ” 子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6.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九、冀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 学而》3.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 “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 里仁》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8. 曾子曰: “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论语 · 泰伯》 ) 9.子曰: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 子罕》10. 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卫灵公》十、各版本综合后的句子共有25 句1.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 · 为政》2. 曾子曰: “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论语 · 泰伯》 ) 3.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 学而》4.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 ” 子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 公治长》5.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论语· 卫灵公》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 子张》7.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8.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 述而》9.子曰: “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 里仁》10.子曰: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 里仁》11.子曰: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 里仁》12.子曰: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 里仁》13.子曰: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 述而》14.子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 里仁》15.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 述而》16.子曰: “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 学而》1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 · 述而》 )18.子曰: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 子罕》19.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 为政》20.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论语 · 子路》21.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 卫灵公》22.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论语 · 为政》23.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为政》24.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 学而》25.子曰: “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 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