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8765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ipo误区之战略扭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刺 ipo 误区之战略扭曲当上市成为惟一的目标,企业经营失去理性在冲刺 IPO 的路途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冲关融资, 完成了漂亮的一跃,亦有企业怀揣沉甸甸的发展梦想, 却一头栽倒在上市路上,10 年间殒命上市途中的企业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家世界豪赌上市未果,被迫出售资产;太子奶签对赌协议控制权易手;最大的印染纺织企业浙江江龙为上市被天量债务压垮;万德莱盲目改变主业迎合上市,最终被市场抛弃;上市失败后ITAT 不得不壮士断腕关闭门店, 这仿佛印证了一句话:上帝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在疯狂的行径背后, 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非理性思维。原家世界董事长杜厦坦言, 家世界的发展没有建立在自己切实可

2、靠的资源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未来上市成功的预期基础上。正如许多投行专家告诫:上市融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逆规律而动最终将被上市梦想所吞噬。2009 年末,IPO 热潮再起,他们的故事将带来怎样的启示?豪赌资金链一手创立了江龙控股集团的陶寿龙, 原本有希望成为中国印染行业最大的上市集团主席。受累于金融危机,上市梦碎后,由于资金链断裂, 2008 年 10 月江龙非正式宣告破产,债务高达22 亿元。 2009年 6 月在绍兴市政府的安排下, 新中天集团广丰印染公司对江龙进行资产重组。江龙倒下,是否命运的玩笑?答案或许可以从陶寿龙的资本运营思路中获得。2004 年陶寿龙创立了江龙印染公司。在浙江大部分

3、企业尚不知上市为何物的年代, 2006 年 9 月 7 日,江龙突然以“中国印染”之名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功。 熟悉陶寿龙的人回忆, 新加坡上市成功后,陶寿龙的心思就不在经营上,而是满脑子上市圈钱梦。2007 年初,传出江龙旗下南方科技计划于2008 年 10 月 30 日前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消息。 与江龙签约助推上市的投资公司提出了几乎不可能的要求: 2008 年的利润不少于2 亿元。当时南方科技的产能只能保证 1 亿元的利润。为了上市,陶寿龙开始了冒进之旅,一方面玩起了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将集团所有的销售额装入南方科技的账户,另一方面,斥资2 亿元上马 10 条特宽生产线拼利润。被并购前,南

4、方科技背负4.7 亿元的巨额债务,并购后的资金缺口在 10 亿元左右。钱从哪里来? 2007年,江龙的销售额为20 亿元,按照 11%的利润率测算,当年江龙的净利润在2.3 亿元左右,远远无法填补资金黑洞,80%需用借贷资金补上。事后披露,江龙的银行贷款额高达12亿元如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偿还贷款或许不是问题。南方科技上市计划失败后,银行年底抽走了1 亿元贷款, 2008年拒绝提供新的贷款额度, 江龙的资金链开始告急! 当地政府从中斡旋也仅靠变卖部分固定资产融资2 亿元。2008年 35 月,江龙开始疯狂民间融资,向高利贷借款,利息从3 分涨至 9 分,融资额加利息高达 8 亿元!算上供应商欠

5、款, 江龙的负债高达22 亿元。当年 10 月,陶寿龙夫妇用出逃为江龙划上了一个绝望的句号。忽视自身实力,盲目构筑上市题材,江龙绝非第一家,家世界的轨迹与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杜厦 1996 年创立家世界。 2004 年 11 月,他公开透露,家世界预备 2005年在香港上市,承销商为花旗银行,计划融资2 亿美元。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2003 年物美上市“刺激”了杜厦,改变了他谨慎的思路。 经理人联系到原家世界的一位店长吴国华(化名),他回忆 2004年初的公司大会上,杜厦提出家世界要变成中国的沃尔玛,必须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 “他的上市构想让很多中层员工热血沸腾。”另一方面, 2004 年,总

6、部开始非书面通知分店要尽可能拖住供应商的应付货款。2002 年到 2006 年 5 年间,家世界在全国16 个城市开设了 53 家门店,半数是2004 年以后开的。正如前文所言,杜厦需要迅速编织一张遍布全国的销售网,造出市场认可的上市题材,甚至在2006 年初,家世界还高调宣布年内新增24 家店,年底达到 75 家。2005年,一纸红筹文件关上了杜厦的上市之门。开店过多、半数亏损、管理跟不上,多方原因导致2006 年下半年家世界公开承认资金链紧张,外界猜测其外债多达70 亿元。2007 年的一次电视访谈中,杜厦反省自己的豪赌:“在 2004 年的时候我们预计2005 年上市,所以做了很详尽的准

7、备,按上市要求做了发展规划,但是由于2005 年初政策原因,所有到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全部被封杀, 但我们跟所有的发展商已经签了合同,我们自己地也买了,房也建了,使得你不得不上,这样我们从2004年到 2006 年三年之间开了30 多个店,负担过重,使得我们资金链各方面都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2006 年底至 2007 年中,杜厦不得不将家世界分拆出售给山西美特好、美国家得宝及华润万家,家世界这个名字彻底淹没在商海中。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企业在上市前梳理组织结构、 产品结构,进行财务上的调整,是很正常的行为,但设计上市方案,加强上市题材必须与主业吻合, 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否则就有弄

8、虚作假的嫌疑。败走造壳上市从 2009 年 11 月开始,时尚平价店ITAT“倒闭清仓”的消息从上海、深圳、长春、呼和浩特、温州、包头等城市传来,3 折甩卖让清淡已久的店里再次人头攒动,证实了2009 年 6 月媒体“资金链紧张”的猜测。ITAT 铁三角模式曾让业界惊艳不已:ITAT、供货商、门店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均摊风险:供货商负责服装供应,ITAT 负责经营装修,业主提供门店场地; “零货款、零房租、零库存”的模式轻得不能再轻,开一个店的成本仅需百万元左右。然而,ITAT 门店的销售额却让人笑不出来。旺铺拒绝承担经营风险,与ITAT 合作的商铺多数坐落在城市边缘人流稀少的旮旯角落,加上服

9、装款式落后和质量低劣,消费者少人问津,月销售额在十万元以下的门店比比皆是。应该说, ITAT 的模式有其合理性,否则中联、欧洲银证、五洲连锁等公司就不会成为它的股东,风险投资人亦不会追加1.2 亿美元的投资。假如欧通国放慢脚步,调整好模式中的瑕疵,加强连锁店管理标准, ITAT 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但他追求的是开店的速度, 20042008年 9 月,ITAT 在全国 300多个城市的店面数量达到800多家。只有欧通国的上市梦想能解释这个不计质量的开店速度,他多次强调: “ITAT 的目标是上市,并以5年的时间发展到流通市值100 亿元。 ”快速扩张、无品牌内涵、管理缺失的特点,使得ITAT

10、更像一个迅速吹大的上市之壳。造壳上市,是财务投资者所为。为了让壳更好看,有媒体揭露,ITAT 大胆造假应付上市前的尽职调查。在投行调查连锁店前,欧通国给员工一笔钱假扮顾客购物、 以免费购物券请员工的家属朋友来购物,虚增客流量,虚报销售数据。2008 年 ITAT 两次聆讯均未获得通过, 因为香港联交所担心ITAT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上市失败后,ITAT 花光钱的问题暴露出来,2009 年上半年,许多店的员工发不出工资,供货商领不到货款,累计拖欠货款 3 亿元以上,欧通国表示,要将门店关闭至500 家左右,属企业正常的“调整”。此时,ITAT 整体倒闭的传言却已经在四下散播。刘纪鹏告诫:“企业如

11、果为了上市弄虚作假,这个过程最终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别是对申请上市的企业高管, 如果信誉丧失,他们就再也不会有市场了。 ” 2009年下半年,山东如意集团几经思量,放弃并购 ITAT ,是否预示着 ITAT 已成投资者毒药?要命的对赌协议2008 年 10 月,太子奶董事李途纯无奈签署了一份转让公司股权的协议,无声宣告太子奶的实际控制权被出让给英联投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三大海外投行。 一个月后湖南太子奶集团被株洲太子奶合并。事发湖南太子奶为上市而签署的一份对赌协议。李途纯 2005 年就有海外上市的想法, 无奈 2006 年被地方金融办非正式否决。同时,太子奶的发展出现疲软,据官方数

12、据显示,太子奶集团 2005年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率从2002年的 19.3%降到了 12.5%,2006 年更是降到了 10%,依靠经销商预付款维持生产运营存在风险,资金链随之告急。2006 年 11 月,四处寻找资金的李途纯拉来了英联、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三大投行的投资,总额7300 万美元,同时签署了一项对赌协议:注资后的前 3 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注资方股权; 如完不成 30%的业绩增长, 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遗憾的是,太子奶从2005 年开始三次海外上市的计划均告失败,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未见起色,2008 年德勤对太子奶的尽职调查显示: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总债务高

13、达20 亿元左右,而集团净资产仅为2亿元,无法达成投行当初设立的目标,于是出现本节开头的一幕。对赌协议在业内被称为剪羊毛的工具,“投资者注入资金,会设立一些投资的要求,如上市、利润率或增长率达标,如果完不成这些要求,投行为了平衡风险, 需要和企业约定补偿条件,接管企业或得到更多股份,甚至可以将企业资产出售。”中金公司投行高级经理刘胜军如是告诉经理人 ,他对“对赌协议”是否道德的讨论表示不同意见, “对赌协议是保护投行自身利益的一个做法,企业在运用时,需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上市的风险企业不能自控, 这种情况下,不可贸然和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 ”但对赌协议对急需资金的企业仍然有非凡的诱惑力。

14、2008 年排队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 不少签署了对赌协议。 其中恒大地产被怀疑签订了对赌协议, 其招股说明书显示, 如果在 2008 年 12 月 6 日前上市,回报率不少于50%;如果在 2009 年 6 月 6 日前上市,回报率不少于 60%; 如果在 2009年 12 月 6 日前上市,则回报率不少于 70%。第一次上市失败, 随即传出恒大资金链吃紧的消息,恒大甚至计划上市不成转私募,以缓解资金压力。所幸恒大最终上市成功,躲过了被投资者吃掉的命运。“严格说,对赌协议拿不上台面,是背后的行为,上市监管部门严格限制,以上市为前提的对赌协议,进可进、退可退,一旦发生纠纷,得不到法律保护。这种

15、现象一方面是自生自灭,另一方面可通过制度设计,如加长锁定期来避免。 ”在刘纪鹏看来,监管制度的设计巧妙帮助企业绕开对赌协议,也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文 / 魏薇排查上市地雷侥幸心理要不得,须按法律逐条规范行为 文 / 陈珠明企业发行上市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能否顺利通过发行审核, 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企业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公司的治理结构, 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应对行业风险与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等,都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首先明确上市动机在上市过程中遭遇“地雷”之前,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回答企业上市动机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上市决策。具体来说,企

16、业或者企业家必须明白的基本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怎样才能上市?在哪里上市?怎么上市?什么时候上市?上什么板?融资多少合适?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回答。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很多情况是投行、券商看到了一个好企业,觉得要把企业推向资本市场, 但是企业家本人并没有上市的计划或冲动,对上市的动机并不清楚。 作为企业家, 在企业上市之前有必要学习了解这些问题。因此,针对是否上市的问题, 企业需要一个专门的班子和团队进行上市的可行性分析。 比如同行上市是什么原因, 我这个企业要不要上市?企业上市有什么好处, 是为了融资、 扩大知名度还是提高市场占有率?上市的基本条件企业还有哪些未满足的地方?企业要怎么解决?企业要注意的是, 这个工作最好自己完成, 或者为了更加规范化而请外脑来回答。 上市是企业的新里程碑, 不是企业家盲目的一时率性。上市地雷多是非量化条件每个企业都不相同, 上市的难点也会因为企业历史和企业上市的目的而不尽相同。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要求。如A 股市场主板和创业板的发行管理办法,与美国市场的1933 年证券法和 1934 年证券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