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83753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_形势与政策(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 庄贵阳张磊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 2009年上半年到达最严峻期,成为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下半年备受瞩目,是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 7日至 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也被喻为“ 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正如学者所言,“ 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要命” 。在各国的强有力经济刺激计划之下,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好转,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峻而应对难度加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2、,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缓则为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机遇。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争夺全球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开始。一、博弈新起点: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际,正值灾难片2012在全球如火如荼地上映之时。气候变化虽然尚未演化到2012呈现的那种恐怖场面,但各界都希望各缔约方抓住人类哥本哈根会议这个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 最后一次最好机会” 。喜欢创意的丹麦人根据自己首都的名字“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发明了一个新名词:“ 希望哈根 ” (Hopenhagen)。这寄托了关注全球环境未来人士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待,期盼哥本哈根成为人类未来的

3、希望之地。然而,参加谈判的各方代表心中都明白,哥本哈根会议不过是国际气候政治博弈长期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1.旧格局中萌生新形势哥本哈根会议依然延续着“ 两大阵营、三足鼎立” 的博弈格局。所谓“ 两大阵营” ,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国际政治上俗称的“ 南北关系 ” 。两大阵营在气候政治中的博弈始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简称公-65-约)谈判启动之时,博弈的重要结果是“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成为公约框架下的首要合作原则。三足鼎立则形成于京都议定书谈判时期,指的是欧盟、伞形集团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这三大集团共同作用影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格局。欧盟。欧盟当然不是为

4、国际气候政治所建的集团,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公约生效之初,欧盟仅有12个成员国, 1995年扩大到 15个。在京都议定书中,欧盟 15国集体性承诺到2012年前将温室气体减少到比1990年低 8%的水平。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盟迄今已发展为27个成员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的推动者,并自称为领导者。伞形集团。伞形集团形成于1997年,由 9个国家构成,即: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冰岛、俄罗斯和乌克兰。“ 伞形集团 ” 这一名称从何而来,至今尚无定论,该集团也从未对此发表声明或解释。但一般的说法是,伞形集团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用线条连起来就像是一把伞,故此

5、得名。伞形集团成立的初衷是反对在京都议定书中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其自议定书达成以来的所言所行也从未违背其成立初衷。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目前有 130个成员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合作。作为一个大的谈判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 并非创建于国际气候政治领域,而是开始于国际贸易领域,该集团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气候谈判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自公约生效以来就一直代表着广泛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应有的减排责任,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

6、变化的能力建设。在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中,伞形集团、欧盟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的三足鼎立格局对进程的作用相对而言是积极的,它直接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生成。进入哥本哈根谈判阶段,虽然“ 两大阵营、三足鼎立” 的格局依然延续,但国际气候政治形势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变化专门委员会希望各国切实做出应对行动。盖地的空前报道,题,对象和背负其次,美中两国的谈判地位突出,成为主要焦点。美国和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具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年度排放均超过全球总量的 20%。全球减排行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两国的作为,这使得两国成为哥本哈根谈判的主要焦点。-66-众所周知

7、,美国国会对气候变化问题一直存有怀疑和消极态度,这使得奥巴马总统在应对气候问题上有心无力。就连奥巴马政府提交的,载有美国减排承诺目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在参议院也迟迟得不到通过,即便该承诺目标是那么的微小。美国希望其他国家理解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关系。言外之意,国际社会必须顺从美国“ 民意 ” ,哥本哈根成果必须符合美国利益。美国这种一如既往的拖后腿态度给哥本哈根会议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中国是气候变化问题上唯一有能力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国家。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够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施加压力,以推动各方在哥本哈根达成积极协议。正是出于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进程的初衷,中国宣布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水

8、平上降低40%-45%的目标,此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带着先入为主的怀疑与偏见,对于中国的积极承诺说三道四。这在增加了中国谈判压力的同时,也削弱了两大阵营之间本来就少的政治互信,影响了谈判的推进速度。再次,欧盟推动谈判进程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下降。欧盟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在清洁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欧盟未来减排成本日益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在做出更积极的减排承诺方面变得十分谨慎,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依然沿用其一年多前提出的目标,即到2020年比 1990年水平减少 20%,如果其他国家也同样付诸积极行动,则欧盟将减少30%。这一减排承诺

9、与欧盟作为推动者的身份并不相符,因为它最多也只能达到IPCC报告提出的 “ 发达国家到 2020年比 1990年减少 25%-40% ”的基本要求,因而谈不上积极,更说不上是推动。至于意愿方面,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的表现让人甚是失望,从各方面报道中都几乎看不到欧盟的身影,听不到欧盟的声音。最后,三大集团内部或多或少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欧盟在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下“ 一致对外 ” ,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同样也存在着不同意见:一是在减排承诺方面,西欧国家成员希望提高欧盟的减排承诺,而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30%的承诺;二是在资金问题上,成员国间就如何分摊资金

10、难以达成共识。伞形集团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成员之间差异非常大。伞形集团成立之初的共同目的是反对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但在哥本哈根谈判时期,加大全球减排的速度和力度已成为一股强大的“ 国际民意 ” ,伞形集团成员在强大民意面前分歧日趋加大。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日本表示,如果一些发达国家必须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而其他国家不必,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则认为,“ 世界经济大国,也可说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应当立即担负起必要的责任义务并予以严格遵守” 。日本和俄罗斯的这些言语实际上都是对美国不作为的不满,意味着伞形集团成员间立场的明显分化。七十

11、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存在诸多子集团。小岛国联盟关心的是海平面上升对家园-67-的毁灭,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和非洲集团偏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问题,石油输出国集团则关注全球减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等等。利益的分歧使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很多时候难以取得一致共识,削弱了集团的整体力量。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在哥本哈根的最大变化莫过于“ 基础四国 ” (BASIC )的形成。基础四国由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组成,得名于四国的英文名首字母拼写。基础四国的形成有助于协调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有利于凝聚和领导发展中国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内部分歧的加大形势。总之,美中谈判地位突出,欧盟作用下降

12、,以及三大集团内部出现分歧,预示着三足鼎立格局正在经历一个微妙的转变过程,至于未来会变成何种结果仍有待观察。哥本哈根会议正是在这种旧格局中夹杂着新形势的局势下进行的,这使得哥本哈根博弈过程异常复杂,博弈内容也十分多元。2.哥本哈根的核心博弈国际社会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落实于2007年12月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即:达成一个气候协定,就2050年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共同愿景;发达国家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相对于1990年下降 25%-40%;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减缓行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毁林。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从一开始就

13、充满了火药味,两大阵营围绕在多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归纳起来,博弈的焦点集中在谈判机制、减排问题和资金供给三大方面。(1)谈判机制:单轨VS 双轨根据的长期合作谈判与能将美国纳入谈判进程,令人遗憾的是,框架下的谈判,诺。卫报披露。发达国家扼杀如果取消容;国家的义务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捆绑到一起。忙出面书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14日,大会主席康妮 赫泽高建议先解决公约下的长期合作谈判问题,没有特别提及京都议定书谈判,又强调大概需用半-68-年到一年的时间,即在2010年达成单一协议文本。这一建议令发展中国家十分不满。七十七国集团提出,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该集团不排除集体

14、退出谈判的可能性。非洲集团表示,首先反对把双轨合并讨论,因为担心京都议定书谈判会因此被推迟或取消;第二,应该先谈京都议定书,在议定书基础上再谈公约长期合作。在非洲国家带头下,超过130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退出当天早间会议,大会被迫暂停,谈判陷入僵局。德波尔再次充当“ 救火队长 ” ,向媒体说道:“ 多数国家依然希望看到京都议定书能够继续下去,这并不仅仅是非洲国家所关心的。 ” 由于偏袒发达国家,16日,发达国家扼杀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尚未提交报告的情况下,案” 中国、指出,论,强烈要求根据团主席卢蒙巴多次示意发言,斯穆森同意继续进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以发展中国家的胜利而告一段落,(2)

15、减排问题:北方VS 南方减排问题是气候谈判的首要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代表北方的发达国家和代表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就减排问题分歧很大,在多个方面均有角力。首先,全球和发达国家长期减排目标。IPCC报告主张将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高 2的水平之内,全球排放量到2050年至少应比 2000年水平减少 50%,其中发达国家到 2050年比 1990年水平减少 80%,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450ppm。小岛国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对长期减排目标的主张最为积极。图瓦卢代表小岛国联盟提出了“ 图瓦卢协议” ,要求将全球温度增加上限设定为1.5,同时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350ppm。但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16、大都反对这一方案。最不发达国家则主张发达国家到2050年比1990年水平至少减排95%。在“ 丹麦草案 ” 中,发达国家虽为自身设定到2050年减排 80的目标,却没有提及到 2050年的全球长期减排总目标,反而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制订了2050年人均排放目标。其中,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为2.67吨,而发展中国家则为1.44吨以下。这种毫无公平基础,无视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的行为遭到发展中国家的震怒。中国代表对此予以谴责,认为这实际上是为发展中国家设置强制目标,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69-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这种做法刻意回避发达国家责任,企图推卸其应尽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可以接受。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卢蒙巴也宣布代表该集团反对“ 丹麦草案” ,认为它剥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正义,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对大气层的平等使用权。其次,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是博弈的主要焦点。发展中国家主张发达国家中期应减排 40%。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至少比 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