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概论x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158058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概论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糖尿病概论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糖尿病概论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糖尿病概论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糖尿病概论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概论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概论x(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概论,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的腺泡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内分泌腺由胰岛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降

2、低血糖;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标准 四.重要的检查 五.治疗,一、流行病学,根据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在2000年有1.51亿,2010年达2.85亿,如果按这个增长速度计算,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亿多人患糖尿病。最新数据显示: 全球糖尿病患者2014年已达4.22亿,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远远超过5亿。2007年-2008年,CDS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

3、、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一组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患病人数1.14亿,居全球之首。,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1),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卫生部,2004,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3),未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

4、著增加1.生活条件的改善,脂肪高是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超体重的儿童、青少年明显增加。2.缺乏必要的锻炼。,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4),1994 年 25 岁以上人口全国调查确认的糖尿病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70%,远高于美国的48%,新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5),表型特点 肥胖程度低于西方:我国T2DM患者BMI平均 24kg/m2, 白种人超过30kg/m2 中国人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遗传因素 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环境因素 膳食结构改变:总热量过剩 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 社会老

5、龄化 预期寿命:男性 74 岁,女性 77 岁,二、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消化碳水 化合物的酶类,消化道,胰岛素分泌不足,肝脏产生 过多葡萄糖,不能很好利用胰岛素的组织,外周组织摄取 的葡萄糖减少,脂肪 分解过多,胰腺,肝脏,肌肉,脂肪,三、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 (WHO),糖尿病的诊断是基于空腹血糖(FPG)、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 1.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 7.0mmol/L 或者 2.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 或者 3.OGTT 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4.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

6、另一天复查核实明确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5. 严重疾病或应激情况下,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这种代谢紊乱常为暂时性和自限性,因此在应激时,不能据此血糖诊断糖尿病,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才能明确其糖代谢状况。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 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5mg/dL,女性1.4mg/dL 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药物: 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 作用机制: 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

7、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1%-1.5% 其他作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 不良反应: 体重增加、水肿、增加心衰风险 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泌剂联合使用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注意事项:监测肝功能,-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作用机制: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进而改善空腹血糖 适用于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降糖效力:HbA1c 下降 0.5%0.8% 其他作用: 防止或延缓 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 可能降低IGT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8、单独服用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中医中药,常用的中成药1)消渴丸2)降糖丸3)降糖舒4)消渴冲剂,5)渴乐宁胶囊 6)参花消渴茶 7)参芪降糖片 8)糖脉康颗粒,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加强教育 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自我血糖监测 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 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的起始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 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荷,尽快纠正高血糖状态,迅速解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岛

9、素抵抗,保护甚至逆转残存的B细胞功能。对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时机,CDS建议: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HbAlc大于等于9.0%加大剂量口服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 HbAlc大于等于7.0% 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血糖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 对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是口服药物失效时OHA+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 使用方法: 继续OHA治疗,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 起始剂量为0.2 单位/公斤体重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4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

10、-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白天血糖不达标,可改为每天多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使用,使用对象: 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HbA1c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直接使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但胰岛素促泌剂应停用 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2-3次/天注射 使用方法: 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4-0.6 U/kg体重/日,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 根据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和晚餐前后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 ( 胰岛素强化治疗 ),使用对象: 在基础胰

11、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 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 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 使用方法: 根据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伴随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增高及体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发展速度将显著增加。因而,对2型糖尿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