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5568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自考宝典(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填空: 1983 年,在原国家教委和香港华夏基金会的 资助下, 除原有五所大学的附属中学以外,又 在六个城市的七所中学开始了计算机选修课 实验。 同年, 原国家教委主持召开了“全国计 算机教育大会” ,制定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 教学大纲。 1984 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 抓起” 。 1991 年 10 月,原国家教委在山东济南召开了 “第四次全国中学生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总结了自1986 年“第三次全国中学生计 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计算机教育所取得 的经验和成绩,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分 析,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 展思路。

2、 济南会议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 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 会议提出今后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从事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巩固现有成绩,积 极创造条件, 分层次, 有步骤, 有重点的发展。 2000 年 10 月 25 日 27 日,在北京召开了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教育 部部长陈至立做了题为“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报 告。会议主题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 学习贯彻党的 “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中 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 础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 展。指出重要任

3、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 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 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宇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 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培 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认识和指导思想 上经过了 “文化论, 工具论, 基础文化” 的变 化过程。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目前培养学生 信息素养的

4、主要措施。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 活动是从1982 年正式起步的。 1982 年,原国家教委跟据参加了在瑞士洛桑 召开的 “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的专家 的建议, 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 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五所大学的附 属中学在大学的帮助下进行计算机选修课的 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1)从 重 点 试 验 到 逐 步 发展 阶 段 (1982 1991) (2)积 极 创 造 条 件 , 加 速 发 展 阶 段 (1992 2000) (3) 在 中 小 学 完 成 普 及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阶段 (2001 2010)制定高

5、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的目的 是: (1)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对人 类社会的影响。 (2) 掌握BASIC 语言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 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 (3) 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1986 年 5 月,原国家教委在福州召开了“第 三次全国中学生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明确 了以下问题: (1) 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地位。 (2) 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方向。会议指出,在今 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计算机教育的工作方针 是:积极稳妥的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 注重实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3) 教材的编写采用“一纲多本”的原则。 (4) 发展计算机

6、教育的其他重要途径。“第三次 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从此, 我国的中学计算机教育开始 走上了有计划的扩大实验面,逐步发展的阶 段。在这一阶段, 以福州会议精神为指导,着 重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计算机教 育的研究工作,2,研制中华学习机,3,组织 教学软件的开发和评审4,注意发挥中央和地 方的两个积极性,5,对非计算机课程教师进 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1982 1991 称之为前10 年,特征 :用于中 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机型为苹果机和中华 学习机, 苹果机上有固化的BASIC 语言,中华 学习机除了固化BASIC 语言外还增加了LOGO 语言。 所讲授

7、的内容主要为BASIC 语言程序设 计。在软件方面, 应用软件较少,主要为游戏 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 表现为从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文化论起步,向 80 年代后期的工具论转化。教师队伍主要由 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教师经短期培训进行组 成。学生对计算机有新奇感和神秘感。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20 世纪末,称之为后十 年,特征 :教学用计算机在机型上淘汰了苹 果机和中华学习机,改为PC ,并逐步转为多 媒体计算机, 即与社会上的通用机型一样。在 软件方面,这10 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传统 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转为与课程整合 的实验研究 ;计算机教育课程的内容扩大以培

8、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的多个模块; 网络技术 和因特网应用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课程名 称改为信息技术; 教师队伍的学历和业务水平 大大提高, 具有计算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教 师逐渐增多, 学生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的机会大 大增加,逐步消除了神秘感。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 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根据教育部 关于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 主。具体对中小学生来讲,在信息意识方面, 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 在信息知识方面, 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 的基本知识; 在信息技能

9、方面,学生要掌握常 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会利用信 息资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 管理信息和发 达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道德方面,学生能 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 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学生 在这四方面所表现出来来的品质就是信息素 养的标志。把这四个方面按照学生的年龄特 点,认知水平有机的细化和量化,就可以形成 学生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的特征: 1 信息素养的 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 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信息 时代要求人们具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发展 要求人们不断提升信息素养的水平。人们的信 息素养

10、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信息环境,也 就是让学生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为现代 社会的学生。 2 信息素养与其他基础文化素养 和谐发展的一致性特征:现代教育需要学生 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又 需要以语文, 数学和其他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 为基础。 反过来,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信息素 养又是实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这就是说, 中小学生在某个阶段或说在某个水平上信息 素养的形成是和其他基础文化素养相符相辅 相成, 和谐一致的。 从这一点出发,要求实施 信息技术教育的所有人员领导,教师和工 作者将信息技术和谐流畅的融入学校的整个 教育工作中, 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信 息素养才是我们

11、工作的任务和发展反方向。3 信息素养的形成受制于信息环境的差异性特 征: 信息素养的信息能力形成和一般意义上 的读, 写,算能力的形成在条件上是有较大差 别的。 信息能力体现在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 和应用上, 如果学生没有或很少由上级上网的 机会, 信息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要满足 学生上机上网的需求,就需要有相当数量和相 当水平的信息设备与教学资源,没有经济条件 是办不到的。 正是由于这一点,不同地区, 不 同学校而同层次群体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有 很大差异的。4 信息素养的实践性标志特征: 中小学生在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水平应该并能 够以在相应阶段接收信息技术教育并溶入学 习生活的时间程度体现

12、出来。5 信息素养个性 发展特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 部分,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来说, 是形成信息素养的基础,而对每一个学生来说 信息素养的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个性发展有学生家庭和学校条件,社会环境, 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促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1 信息 技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信 息技术日新月异, 创新发展的事实和对教育创 新的引领作用, 证明它是素质教育的坚定伙伴 和素质教育条件与环境的创造者。2 信息技术 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作用2003 年 3 月,国

13、家教 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课 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确定了信息技术 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3 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信息 技术教育所实施的“校校通” 工程, 催生了学 校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促使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促使教师在信息 化环境下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又 催生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做一名业务上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达 到的标准: 1 具有大学本科信息技术专业毕业 的学历。 2 具有在学校信息化教育中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的能力。3 具有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 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能力。

14、4 有帮助学生利用 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5 有帮助其他学科 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研究的 能力。课程的新目标和新理念:2003 年 3 月,国家 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虽然是面向高中阶段,但是它所折射出的理念 是涵盖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1课程标 准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立为课程目标。2 课 程标准在确立信息素养为课程目标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理 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反思:课程标 准 的颁布和实施把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推向 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的开始,必须面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才能解 惑释疑,从而走向新轨道,开辟

15、新天地。1 走 出“工具论” ,以信息素养为核心,构建信息 文化。 2 走出“零起点” ,建立起小学,初中, 高中相衔接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3 走出 “单 一化” ,创造多元化。4 走入“课程整合” ,发 挥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主渠 道的作用。 5 走出困惑,需要领导的重视,教 师的努力,政策的支持。(困惑: 1 功利主义 作怪, 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不受重视。2 课程改 革实践,教师顾此失彼。3 新课程标准 , 新理念,深入贯彻尚需消化和磨合的时间。4 教材众口难调,一本定乾坤可能行不通。5 教 师的任务重,水平待提升)创新思维: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 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

16、具有五个明显的特 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 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初中教育 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所能起得作用,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能力以及个性品质和世界观灯烦恼方面 所应该完成的任务而做出的规定。课程整合教学的推广与存在的问题:1 在实施 素质教育, 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大 环境下, 从上到下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 机构都在互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 践。解决途径 :在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和各地区学 校领导积极推动的前提下,解决好课程整合的 缺损链条和薄弱环节的建设是问题的关键;排 除躁动,务实求效益是问题核心。现在看来, 教师各自为战, 一节课一节课地孤立整合效果 不佳。 从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大系统考虑,寻 求水到渠成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2 目前 看到的许多整合课,距离目标要求还存在不尽 人意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尴尬现 象。 (解决途径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 论的学习,抛弃整合可就是课程整合的理念, 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