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5524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作文指导: (一)指导学生审清题意1、出示要求: 以孔子或名字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 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2、提炼要点: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说清要求中有哪几个要点需要注意?(1)以孔孟名言为题。 (题目自拟)(2)写一篇议论文(3)立论要有依据(4)字数要求(说到第2 点时要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尤其是三要素的掌握情况)(二)指导学生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 请每个同学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孔孟名言,提炼观点,并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想设分论点的话说出你的分论点)(思考一分钟之后在班内交流)教师参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2、中心论点: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选择论据、运用论据。以上面老师选的名言和论点为例指导如何选论据、用论据。(重点指导事实论据)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一组事实论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1、哪些论据是多余或重复的,应删去,理由是什么?2、对留下的论据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理由是什么?参考论据:1、白居易虚心求教2、欧阳修署名3、辛弃疾不耻下问4、李时珍为撰写本草纲目虚心向下层人民求教5、水稻之父袁隆平虚心求教6、关羽大意失荆州7、项羽不听范增劝告而终至失败8、马谡不听陈平意见失街亭(学生应能讨论得出:2 指属于个人谦虚的美德,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6 主要批评了关羽的大

3、意,而不是没虚心向他人学习,2 和 6 都不能直接证明论点应删去;1 和 3 都写的是诗人在作诗时向他人请教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1 或 3、4、5 属正面事例应放在前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7 和 8 属反面事例应放在后面,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引导学生得出选论据的规律:1、论据必须充分。2、所选论据必须符合论题,并能直接有力的证明论点。3、所选论据必须有典型性、代表性,还要从正反两发面考虑。4、事实论据应精炼概括。5、事例后要辅以分析议论,议论要紧扣中心论点或本段分论点。6、议论中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作道理论证。 (四)指导学生恰当运用论证方法。上面我们在选择论据的过程忠已自觉的运用了两种论

4、证方法,是哪两种? (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中还可运用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道理论证:能充分有力的论证论点,增强说服力)(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的论证论点,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小结:上面我们学习了写议论文时,如何选论题,明确中心论点,选取论据,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这些都是些好议论文的关键。但对于一篇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回忆一下议论文关于这三方面的知识。(五)指导学生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2 1、指导学生拟好题目 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基本类型:1、论点型 2、论题型当堂训练:为你已选好论题、论点的那篇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拟好班内交流。2、巧设开头,

5、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谁能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提示: (1)亮观点,单刀直入(2)打比方,隐喻题旨。(3)讲故事,引入主题。( 4)引名句,扣住中心。(5)摆现象,揭示论题。当堂训练:请每个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写一个开头。写完后交流。 3、指导学生写好结尾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1)总结全文,卒章显志。(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3)留下 “ 余音 ” ,发人深省。无论是哪一种结尾都要力求与开头有所照应,使文

6、章机构完整。 四、出示范文作简要分析。引导学生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及题目、开头、结尾的写法等各方面分析其优缺点。当堂交流,再总结写法。 五、当堂综合训练:同学们:下面就为你的议论文整体构思,写出提纲。(完成后交流)提示:选名言,说论点拟定题目 写好开头 精选论据,安排结构说结尾 六、布置下节课任务:根据这节课的作文构思和提纲组织成文。附范文: 学而不思则罔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 意思就是说, 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与思要紧密结合。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

7、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 学是思的基础, 思是学的补充, 两环紧扣, 缺一不可。 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 己有” 。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与思想结合, 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毛泽东、 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

8、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今天正是 “ 知识激增 ” 的时代, 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 ,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因此, 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 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

9、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3 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 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的片面性 孟子说: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不错,“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

10、,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 五连冠 ” 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然而,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 忧患 ” 之中求生。是 “ 生” 还是 “ 亡 ” ,关键在于人 “ 为” 还是 “ 不为 ” 。“ 为 ” ,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

11、在安乐之中,都可以“ 求生 ” 。“ 不为 ” ,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 死” 。时代前进了, 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 “ 忧患之中 ” 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 在安乐之中求发展” 。只要我们正确对待“ 安乐 ” ,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 生 ” 和“ 死” ,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 万元。而乙厂接到

12、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 元,工人 8 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 万,工人50 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 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 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 为” 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 为” ,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 弱变强 ”“强更强 ” ;如果 “ 不为 ” ,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 强” 必转“ 弱” ,“ 弱” 则趋于 “ 亡” 。所以说, “ 生于忧患,死于安

13、乐”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题记论语 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 其恕乎! ” 什么叫 “ 恕 ” 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

14、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 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4 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 贞观之治 ”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 从而成就霸业; 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 “ 将相和 ” 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北京日报 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

15、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 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然而, 现实生活中, 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 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 耿耿于怀。 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 有时甚至要发誓“ 报仇” !哎,仔细想想,何

16、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首先, 宽容需要沟通。 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其次, 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再次,宽容需要忘却。 克制性的宽容, 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什么叫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 其恕乎! ”就一个 “ 恕” 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 恕” 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让我们认真地践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准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