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315486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 临床医学概论 教学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8/28,1,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以局部肿块表现。基本特征: 组织块呈过度而不协调的生长; 即便诱发刺激因素停止后,这种组织块仍不断生长。,2,一般形态 (一)肉眼 1 数目和大小:体积差别大。 2 形状:形态多种多样,与发生部位、组织起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3 颜色:灰白色,灰红色,少数有特定颜色。,(二)组织结构 1 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根据实质进行分类,分期等。 2 肿瘤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有淋巴管,支持营养肿瘤实质。,201

2、8/8/28,3,第二节 肿瘤的同型性和异型性,同型性:不论良性或恶性肿瘤,与发生该肿瘤的正常组织相比较,总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处。常作为诊断其组织起源的依据。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大小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2018/8/28,4,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1 瘤细胞的多型性:形态不一。 2 瘤细胞核的多型性:细胞核体积大,多形核。 3 瘤细胞胞浆的改变: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呈嗜碱性。分泌物不同而不完全一样。,2018/8/28,2018/8/28,5,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一)肿瘤生长的动力

3、学 1 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多与正常细胞相近。 2 生长分数(GF):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细胞的比例。,GF =,生殖期肿瘤细胞,全部肿瘤细胞,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 G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细胞生长周期:,G0期,2018/8/28,6,(二)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能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三)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称为演进。 异质化: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2

4、018/8/28,7,二、肿瘤的生长方式 1 膨胀性生长 多数良性瘤的生长方式。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2 外生性生长 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的腔面的肿瘤,向表面生长。良、恶性肿瘤。 3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内。向树根长入泥土一样,浸润破坏周围组织。,2018/8/28,8,3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布于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这些物质包括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细胞如炎症细胞或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是恶性实体瘤(白血病和腹水瘤的肿瘤细胞本身悬浮生长于基质环境中)的生长特征之一,是肿

5、瘤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在宿主多种因素调节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肿瘤转移的前奏。,三、肿瘤的扩散 1 浸润(直接蔓延) 2 转移(metastasis)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2018/8/28,9,各种肿瘤浸润的特点,(1)组织浸润肿瘤细胞浸入周围间质后一般都在压力最小处增值生长,即所谓“直接播散”或“直接蔓延”,形成很不规则的肿块。(2)淋巴管渗透淋巴管渗透指肿瘤细胞侵入局部淋巴管,沿淋巴管连续生长蔓延。淋巴管渗透可进而导致肿瘤的淋巴道转移。,2018/8/28,10,(3)血管渗透指肿瘤细胞侵入局部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后沿血管管壁生长蔓延的情况。肿瘤的血管渗透比较常见,可形成瘤拴(肿瘤细胞

6、和血栓的混合物)。瘤栓脱落可导致肿瘤的血道转移。肿瘤的动脉渗透极少见,肺动脉实质上具有静脉的结构与功能,肺癌病人中发生肺动际渗透者不在少数。(4)浆膜及粘膜面蔓延肿瘤可通过浆膜或粘腹下间隙在浆膜或粘膜面生长。如宫颈癌向官腔扩展。,2018/8/28,11,恶性肿瘤中癌和肉瘤结构不同,影响其浸润持性。癌细胞的侵袭性甚强,故可早期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比较明显。肉瘤细胞多为单个细胞围以基底膜,周围血管比较丰富,肿瘤的实质与间质关系比较密切,有助于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发生浸润和导致血道转移。,2018/8/28,12,肿瘤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各种渠道的转运,到不连续的组织增殖生

7、长,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程。肿瘤转移包含脱离、转运和生长三个主要环节。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是互有关系的不同病理过程。肿瘤浸润是肿瘤转移的前提,但不等于一定发生转移,然而肿瘤转移必定包含一个浸润的过程。,转移,2018/8/28,13,肿瘤转移的特点,(1)不同肿瘤的转移情况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有的肿瘤如皮肤基底细胞癌、软骨肉瘤等可造成明显的局部浸润和破坏,但少有转移。 颅内的恶性胶质细胞瘤等很少向颅外器官转移. 甲状腺滤泡型腺癌在早期病变甚为局限、浸润尚不明显时即可发生远处转移。,2018/8/28,14,一般来说,癌多发生淋巴道转移,肉瘤多循血道转移。即使同为肺癌,

8、鳞癌多经淋巴道转移,腺癌则倾向于血道和胸膜种植性转移。 此外,有些肿瘤尚有一定的器官转移倾向,如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好发生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容易有肝和肾上腺转移,乳腺癌除局部淋巴结转移外,可有骨和脑的转移,黑色素瘤则倾向于多脏器广泛的转移。 肿瘤的这种器官转移倾向性其机理尚不太清楚,可能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器官组织结构、血流、生化环境(氧化、营养)、受压及损伤情况以及宿主局部防御功能有关。,2018/8/28,15,肿瘤转移的特点,(2)转移性肿瘤的一般特征 转移瘤与原发瘤相隔一段距离,即不具连续性,藉此可与肿瘤浸润导致的直接蔓延相区别。 多数转移瘤保留其原发瘤的生物学特性,藉此可对

9、其进行追索,如粘液腺瘤保留粘液,肝细胞癌有胆汁分泌,甲状腺腺瘤有胶样物质,黑素瘤有黑素颗粒等。 转移瘤和原发瘤形态结构的近似对诊断十分有助(同型性)。,2018/8/28,16,肿瘤转移的类型,(1)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肿瘤特别是癌的常见转移途径。 其步骤包括: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侵袭基底膜,并在周围介质种浸润生长;肿瘤细胞与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粘连,穿过内皮细胞间的暂时间隙,在淋巴管内存活并被转运;到达淋巴结后在边缘窦停留增生进而粘连并穿过窦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进入淋巴结实质内生长。 循淋巴道转移的肿瘤以癌为多见,尤其是胃、胰、肺、乳腺、结肠、鼻咽等部位的癌肿以及淋巴瘤。,2018/8/28,

10、17,肿瘤转移的类型,(2)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指肿瘤细胞侵袭基底膜,在周围间质中浸润,然后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在血管内形成瘤栓。其中肿瘤细胞不断进入血循环循血流到达靶组织后在后者毛细血管内停留,再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连,穿过血管壁,粘连侵袭基底膜,进入周围间质继续增殖。此时基质中的血管长入肿瘤组织,形成转移性肿瘤。 大多数肉瘤、肝癌、肾癌、甲状腺滤泡型腺癌,以及绒毛膜细胞癌、黑素瘤等多循血道转移。血道转移也可由淋巴道转移发展而来。,2018/8/28,18,肿瘤转移的类型,(3)种植性转移 种植性转移是另一种恶性肿瘤转移途径,导致浆膜面、粘膜面或其他处转移瘤的生长,肿瘤细胞可由浆膜破口或直接

11、由粘膜而脱落进入腔道。种植性转移有时也在肿瘤的淋巴管或血管渗透的基础上发生。 浆膜面的种植性转移以腹膜为最常见,其次为胸膜、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也可累及,偶见于心包膜或睾丸鞘膜。 腹膜的种植性转移灶可位于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等下垂部位。临床上肛门指检在发现可能的肿瘤种植性转移中是有意义的。,2018/8/28,19,4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转化细胞,克隆性扩增,生长, 异质化,血管增生,转移性亚克隆,粘附并侵入基底膜,通过细胞外基质,侵出血管,与宿主淋巴细胞相互作用,肿瘤细胞栓子,侵入血管,转移灶形成,肿瘤血管形成,转移灶生长,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粘附,2018/8/28,20,四、肿瘤

12、的分级(grading)与分期(staging) 分级: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的多少确定。 I级:分化良好,低度恶性 II级:分化中等,中度恶性 III级:分化低,高度恶性,2018/8/28,21,分期:根据原发性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临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它远处转移来分。 国际:TNM分期。 T (Tumor):肿瘤原发灶。T1-Tn 大小 N (Node):局部淋巴结受累否。N0-Nn M (Metastasis):血行转移。M0-Mn,2018/8/28,22,TNM 分 期,分 期 T N M 0 期 Tis N

13、0 M0 I 期 T1 N0 M0 II 期 T2 N0 M0 III期 T3 N0 M0 T1-3 N1 M0 IV期 T4 N0-1 M0 任何T N2-3 M0任何T 任何N M1,2018/8/28,23,TNM 分 期 举 例,鼻咽癌 乳腺癌 胃 癌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T0 无 无 无 无 Tis 原位癌 原位癌 粘膜层 原位癌 T1 限于鼻咽一个部位 肿瘤 2cm 粘膜下层 厚度 0.75cm, 真皮乳头层 T2 鼻咽一个以上部位 肿瘤 25cm 肌层, 1/2之1分区 厚度 0.751.5cm,乳头网状T3 侵入 T3 鼻腔及/或口咽 肿瘤 5cm以上 浆膜层, 1/2之1分区

14、厚度 1.54.0cm ,网状层 T4 侵及颅骨及/或 不论大小, 穿过浆膜, 1分区 厚度 4.0cm, 侵入皮下组 颅神经 侵及皮肤或胸壁 织,原发瘤 2cm内卫星灶 N0 无 无 无 无 N1 同侧,单个 3cm 同侧腋下,可活动 临近肿瘤,第1站 任何区域淋巴结转移 3cm N2 转移淋巴结 3-6cm 同侧腋下, 远离肿瘤, 任何区域淋巴结转移3cm融合或固定 第1、2站 N3 转移淋巴结 6cm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腹腔动脉旁 及/或沿途淋巴结转移M0 无 无 无 无 M1 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包括同侧 有 远处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包括远处淋巴结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区域 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转移M1b 内脏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