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4608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1-3单元音乐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北国之春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第二课时:唱歌美丽的家乡 第三课时:欣赏驯鹿冬猎;为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 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 VCD 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月琴、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歌曲录音带或伴奏带、乐曲录音带或VCD 光盘。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

2、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 本单元难点: 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

3、分”或者是“自己 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笔:学生通过学习本首歌曲感受到了北京的生活气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 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 音的位置。

4、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 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随笔: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 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

5、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0 的节奏为 A 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

6、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 不同。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随笔: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学生了解了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 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反思:上完这节音乐课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虽然这节课我按预定目标带领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每节课都会有很多遗憾,这节音乐课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提问的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在音乐声中主动去感受快乐、感受美。 另外我还应多引导学生唱出动听的声音。在教学中, 由于学

7、生读谱视唱能力较差,唱谱的时间控制的不好,耽误了一些时间, 为此对学生演唱时声音的美感没有做太多的要求,因而学生唱出的歌声使人没有感觉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针对本校孩子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收获。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 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总之课堂教学研究学无止境,需要花心思实践和研究,最后反思、 总结、积累出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地提高。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第二课时:欣赏瑶族舞曲 第三课时:学唱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

8、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 主题。 3、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 VCD 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 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 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班级学习l=bE 的首调唱名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9、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 16 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 小节与前面 8 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

10、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 舞板与木鱼。 (2) 前 16 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 ”, 后 8 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 ”,最后 3 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 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

11、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 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 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12、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 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 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 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 题 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 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 逐渐热烈。主题 B 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

13、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 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 但气氛越来越热闹, 并加了一个结尾, 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 力度更强, 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 A 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

14、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 8 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 8 小节。前 4 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 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 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 A 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 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

15、、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 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 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

16、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 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 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 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 也可采用教 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 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 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 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 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