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4442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2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一)字词专题 一、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浏( )览诠()释ch ng ( )憬b ( )益mi n ti n ( ) ch ng( )徉流 t ng( ) t ng( )若 l n( ) 峋翩()然依偎()瑕疵() 粗 l() 挑剔()hu ng ( )惑跌宕( )踌 ch ( ) 斑驳( ) 藏匿( ) 涟漪( ) x ( )沥x ( )利xu n( )丽y ( )稀 寂 m?( ) 雕 l?u()ju n( )刻xi ng qi n( ) m ng( )刻bang( )溅qi?ng( )窿积 z n( ) 沉 di n()bsha ( ) sha(

2、)足x( )语 絮( )叨( ) 慈 xi ng( ) b ng( ) 弃和 i( ) 怪 p ( ) 古 p ( ) 严谨( ) 安 ti n( ) xi o s ( ) 撷( )取hu?( )达慰藉()ch?u ch ng( ) 荟萃 ( ) 霎( ) 时刹( )那 跻( )身概率()帐 p?ng( ) 驰 ch ng()煎 o( )黝()黑生 y( )xi ( )想解( )数哽咽( ) d i( )慢f ( )水m?ng l?ng()纠葛()浓 y ( ) 无 g ( ) y nni ng( ) 应和( ) 黄晕( ) zh ( )蓄p ng b? ( ) p f ( ) 摇 ya( )

3、 di o( )敝静 m ( ) 寂 li o( ) 倔( )强汲( )取推 qi o( ) 吟诵( ) 汹 y ng( ) y ng( )跃灼( )热g u( )火干 h?( ) 缥 mi o( ) 飘 mi o( ) 蔚( )蓝和 x ( ) ji ng( )迫q ng( )诉称( )职赏 c ( ) 头 xi n( ) 主 z i( ) ch ( )迷du?( )步旋律( ) 沟 ha( ) 弥( )漫逃 cu n ( ) 撺掇 ( ) h n( )睡灰 j n( ) 祈祷()契( )约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把词语补充完整( )而不舍千( )百态( )移默化危言( )听 摇摇

4、欲( ) 半明半( ) 熙来 ( )往肆无忌 ( ) ( )长而去( )( )在目()铢必较刨根( )底( )索枯肠记忆( )新百看不 ( ) 烟波浩 ( ) 走( )无路( )( )有味美不( )收精彩绝 ( ) 五彩纷( ) ( )丽多姿眼花( )乱火烧火( ) 心( )神怡( )然自得( )然而生鸦( )无声( ) ( )教诲白驹过( ) ( )然若失一视同 ( ) 谈笑风( ) 罪( )祸首指手( )脚晶莹( )透不屈不( ) ( )塞顿开( )听途说无动于( ) 咬文( )字沸沸( ) ( ) 出谋( )策鸡毛( )皮( )思苦想( ) ( )有名沁人心()陈词( )调( )泗横流(

5、 )乎所以赏心( )目邪魔鬼 ( ) 物( )天宝人( )地灵轻飞 ( )舞( )不经心 心 不在 ( ) ( ) ( )无 闻一 劳 永 ( ) 等 ( )奉 此卷( )浩繁( ) ( )私语根深( )固( ) ( )不倦不言 而 ( ) 闲情 逸 ( ) 星( )棋 布一( )无 余喜出( )外感人( ) 腑近在( )尺( )人听闻【名句默写】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冰心纸船)3、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4、请写出(作者)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5、,铜雀春深。6、潮平两

6、岸阔,。7、淡黑起伏的连山,。8、中庭地白,。今夜月明,?、以下诗句出自苏轼:、我欲乘风归去,。b、,何似在人间。c、不应有恨,?人有,月有,此事古难全。,。10、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b、青山有幸埋忠骨,。c、海纳百川,;壁立千仞,。d、海水,落;浮云,消。11、“”,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1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春13、,最是一年春好处,。14、明月别枝惊鹊,。稻花香里,。,。15、,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1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17、子曰:“,可以为师矣。”18、论语中交代学与思辨证关系:,。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我想那飘渺的

7、空中,。,。21、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22、杨花落尽子规啼,。,。23.积累写“春”的 2 句古诗句:(2 分)。24.在中秋传统佳节,赏月吟诗别有情趣。请积累2 句咏月的名句。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二)(诗歌、诵读欣赏、课文背诵专题强化复习训练)一、 记忆题1、;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盈盈一水间, _ 。 ( 古诗十九首 )5.天街小雨润如酥,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_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7._ ,便引诗情到碧霄。

8、(刘禹锡秋词 )8.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9.潮平两岸阔,。10.稻花香里说丰年,。11. ,可以为师矣。 论语12. ,不知秋思落谁家?1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14.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八则) 15_ ,闻道龙标过五溪。16.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十五夜望月17. ,此事古难全18.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19.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0. ,绝胜烟柳满皇都。21.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六则22.树叶儿绿得发亮,。朱自清春23. 不愤不启,。” ( 论语八则2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有三爱:、。园栽四

9、物:、。二、课文背诵练习题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2、海上的夜是、。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但我却还以为船慢。5、,从头到脚都是新,它生长着。6、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7、远远的街灯明了,。天上的明星现了,。三、理解记忆题1、 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2、 浣溪沙中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的句子是:,。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人把早春和晚春的景色相互对比的诗句是;,。4、 夜行黄沙道 : “,。 ” 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的特征。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

10、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6、赤壁中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的诗句是:,。7 、 苏 轼 的 浣 溪 沙 以 门 前 流 水 西 流 来 暗 示 人 老 照 样 能 焕 发 青 春 的 句 子是:。8、 水调歌头中,揭示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9、刘禹锡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10、 论语中,有关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句名言是:,。11 、 当 别 人 不 了 解 甚 至 误 解 自 己 时 , 孔 子 在 论 语 中 认 为 应 该 采 取 的 正 确 态 度是:,。12、体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13、自己不会的知识应

11、该向别人虚心学习,论语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三)文言文强化练习( 1)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一狼洞其中 ( ) 屠自后断其股( ) 止增笑耳 ( ) 2 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狼阴险狡诈的一句是()2 分缀行甚远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 在下面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概括前四段的大意:_狼_狼_狼 4_狼 2 分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两个。2 分_ 5. 译下面的句子。 3 分其一犬坐于前 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 6. 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12、 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 7. 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8. 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对付像狼一样的恶人?谈谈你的看法。2 分学了“狼”的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请运用相关的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1. 请写出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各两个并写出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什么认识:成语:对狼的认识:谚语:对狼的认识:2.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为像羊羔一样温顺,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让你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出理由:八则 1. 给加点的字

13、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罔()殆()默而识之()2、原文填空: ?,不亦说乎?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7) 温故而知新()() (8)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4、摘出出自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5.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C. 不知为不知,

14、是知也。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6. 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4)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总复习导学案(四)文言文强化练习(2)五、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元丰中 , 庆州界生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 ”隔开。2解释加点字。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3下列各组中的加

15、点字相同的两项是()()。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B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C以钳搏以瓦布之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说明为数众多,用“”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六、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