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40941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材料题大全 1.读隋朝大运河图,请回答:(1)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是_。在位时开通的(2)大运河的起止点。A._。今名 _。D._。今名 _。(3)写出运河名称。B._。C._ (4)用 E 点标出隋都城。(5)说说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6)材料二中的江都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条河的中心点在哪里?(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8)你如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9)如果你是旅游公司的导游员要组织客人全程游览大运河风光,你将会为客人设计一条怎样的线路呢?答案:(1)605 年 (2)涿郡北京余杭杭州 (3)永济渠通济渠(4)长安(5)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6)江苏扬州洛阳( 7)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8)这虽然是隋炀帝腐败的一点表现,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大运河通航后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1 页)(9)(线路设计:杭州江南河扬州邢沟洛阳永济渠北)2、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 东之东海, 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必 资治通鉴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请回答: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

3、料一和二描述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答:唐太宗、唐玄宗 历史上把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称为什么?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他们统治时期为对外交往做出贡献的是哪两位僧人,分别去了哪两个国家?答:玄奘印度鉴真日本(4) 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答: (1)唐太宗(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3)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5)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答: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

4、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贞观之治 “ 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所以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6)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人才还有哪些答:魏征 ; 房玄龄、杜如晦3.阅读下列材料: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请回答:(1)这是谁在什么背景下说的一句话?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实质问题? 答案: ( 1)唐太宗在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时兴奋地说的一句话。(2)天下有才之士, 都被我收罗了。 反映了科举制有效地笼络了天下读书人,扩大和巩固了其统治基础。 4.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

5、来, 有人作诗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 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孙中山请回答:孙中山所说的“ 考试制度 ” 是指什么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答:科举制度隋朝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此制度完善于哪个朝代?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哪几个关键人物?答: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这种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首创的有哪两项考试?进士和明经此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答: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示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

6、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5. 材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请回答:材料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答:八股取士四书五经明朝改变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答: 1 在思想上统一全国2 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3 使人们思想收到束缚与麻痹,便于王朝实现威严与不被思想先进者推翻。秦朝、 汉朝、 明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秦朝实行焚书抗儒;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就科举制用单一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谈谈你的认

7、识?答:科举制度弊端:同样,考试选拔也有其弊端,而且不止一点其一, 选拔方式单一, 从唐朝科举到明朝八股文再到今天高考,虽然国家尽量采取变化的方式,但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无法做到有效地“ 按才能选拔 ” ,只能凭一张试卷成绩选拔人才,选拔的人才并不一定是国家需要的,有些甚至只会读死书,毫无治国安邦之才。其二,由于一考定终身,导致部分学子想尽办法舞弊,如勾结考官, 偷换试卷,或夹带舞弊等其三、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

8、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分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 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 到了清朝, 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 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 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 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科

9、举制度有什么影响?(1)进步: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他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2)弊端: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二是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5.阅读下列材料:唐开元年间,一宦官对唐玄宗说:“陛下比以前瘦多了,何苦戚戚?”玄宗答:“吾貌虽瘦,天

10、下必肥!”但到天宝年间,却“从此君王不早朝”。请回答:(1)为什么在开元年间,“陛下比以前瘦多了”? (2)指出开元年间“天下必肥”的表现。(3)天宝年间“从此君王不早朝”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4)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 1)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重用有才能的姚崇做宰相,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戒奢从简,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2)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唐从此日趋衰落。( 4)唐玄宗统治前期清明,后期腐败。6.读下图,请回答:(1

11、)此人是谁 ?她在晚年称帝,改国号为什么? (2)她当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3)人们称她的统治为什么? ( 4 )女皇帝武则天的作为,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什么?答案:( 1)武则天。周。 (2)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3)人们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 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材料二: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 材料中 “ 文皇 ” 和“ 朕” 是不是指一个人?如果是,他是

12、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答:是唐太宗天可汗从材料中反映了“ 朕 ” 之前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答: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说一说 “ 朕” 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或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 页“ 文皇 ” 统治时, 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曾将谁远嫁吐藩?当时该王国的赞普是谁?文成公主尺带珠丹假如你是当今的国家领导人,你将会用什么方式对待和管理少数民族?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开明地对待少数民族(6)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答:打败厥,对其首领,给予优厚待遇,让他们管理旧部,朝廷还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

13、官;答应吐蕃求婚,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7)这一民族政策有何影响? 答案: 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拥护,被尊为“天可汗”。这有利于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和对他们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8.阅读下列材料:“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请回答:(1)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鉴真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3)玄奘、鉴真具有哪些优良品质?答案:(1)鉴真东渡日本。 (2)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3)玄奘: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鉴真:有远大理想,为了实现

14、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9.阅读下列材料: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去,基本上是单独行走。当他走到沙漠边缘时,有人劝他不要单身进入大漠,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他决不半途退缩。一位长期居住在沙漠边缘的老人送给他一匹曾经穿越过沙漠的骆驼,希望能给他带路。在沙漠中他每天都要被烈日暴晒,有时漫天刮起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此人凭坚强的毅力,艰难地在大戈壁中前进。有一天, 他在酷热的大沙漠中走了一百多里路,口干舌燥,嗓子都要冒出火来了。经过无数艰难险阻,他终于到达了天竺国,到处拜访高僧大师,跟随佛学大师学习佛经。后来开始讲经说法,成为当时天竺水平最高的佛学家。请回答:(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2

15、)当时讲学的最高学府是在哪儿? (3)回国后他完成了哪部历史佛学典籍? (4)你如何看待他的做法和精神?答案: ( 1)玄奘。(2)那烂陀寺。(3) 大唐西域记 。 (4)不畏艰险,追求学问,弘扬文化,与外国和平交往,增强友谊,值得我们学习。10.下图是阎立本的步辇图,图中描绘了什么情景?结果怎样 ? 答案: 图中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结果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11.阅读下列材料:“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请回答:(1)上述材料记载了8 世纪初期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2)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

16、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3)举出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答案: ( 1)上述材料记载了8 世纪初期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 2)形容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3)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12.读下图,请回答:图 1 图 2 (1)图 1、图 2 分别指的是谁?(2)他们有哪些共同点?(3) “ 鉴真盲目航东海” 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当时的帝王是谁?答案: ( 1)图 1 是鉴真,图2 是玄奘。(2)他们两人都具有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两位高僧都以高深的学问,令天竺和日本人折服,受到他们的尊敬。 他们都对传播先进的中国文化,密切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日本唐玄宗13.阅读下列材料:“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