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2285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考纲与答案(整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112 学年第 1 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分析 (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 唯物论、历史唯心主义、不彻底。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 斯密(1723 1790)和大卫 李嘉图) : 提出劳动创造价值、 初步探讨资本社会的阶级关系, 错误地把资本看做是一种永 恒的自然关系、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阐述了 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但未能从世

2、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述这些矛盾 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3P15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 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 论品质,是 160 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启示 1“ 两个必然 ” 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 两个必然 ”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揭示和概括。

3、决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正在克服 困难,继续发展。 2当代资本主义依然矛盾重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没有解决,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化, 表现在经济危机周期缩短, 而且还有财政危机和倾 向使用危机。 对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应有适当估计。 3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苏东剧变只能说明苏联社会主义模 式的失败,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角 度和科学的方法。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 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管理体 制分开。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 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 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 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 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 半截子” 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 巴哈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由于 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5、, 对客观世界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不能把现实世界理解为- 2 - 历史地形成的世界并进而把它理解为可以改变的世界,因此在他们那里, 不仅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 自然观和历史观也是相分离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 主义是 “ 半截子唯物主义 ” ,即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 他们用人的精神、 意识来解释历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结束了唯物主 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相矛盾的状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为体系完备 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

6、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2)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 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 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 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 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 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6、哲学范畴 “ 度” 、“ 扬弃” 的理解及其意义 度: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

7、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一事物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 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标识 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 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 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即事物的限度、 幅度和范围,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 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 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扬弃: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 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7、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持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 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

8、的,具有目地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 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 意识关系问 题上的辩证法。 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 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都离不开社会 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以及认识运动规律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 3 - 性;另一方面反映

9、具有创造性。 (2)从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 程的第二次飞跃。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 上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5、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时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表明,这个统一应当是具体 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

10、下的客观事件 相符合;所谓历史的, 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 于客观事件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 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 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 主观认识就应当随 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事件的具体 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 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 转变 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得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 企图超越阶段, 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事件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 就容易犯冒进

11、 的错误。所以, “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 的或右的错误思想。6、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 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 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 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 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 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

12、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 静态” 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 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 动态” 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 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 为一个过程。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 同属性。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 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13、具有直- 4 - 接现实性的特点。8、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 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 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 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

14、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 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 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唯心史观的缺陷: 它仅仅参考了人类活动的思想动机,用思想动机来解释历史事 件的成因,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形成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它只看到少数人的活动, 即英雄人物, 帝王将相活动的历史作用, 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活动的历史作 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并不总是保

15、 持着一致和平衡。 其具体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 性;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选择性 (合目的性)与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合规律性) 的关系 3.1.4 (一)社会形态(三)关系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 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第四、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实质 概念:

16、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 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途径: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 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 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5 -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3 分)商品的 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即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的统一,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3 分)3、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二者既相互统一,又相矛盾。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