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22008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导学案教师版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1 【专题学习目标】1、学生能了解古代散文、中外戏剧文学体裁的特征及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2、学生能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4、学生能理解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情感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陈情表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容易读错的音闵凶()险衅()期功()洗马()陨首()逋慢()拔擢()优渥()盘桓()日笃()床蓐()矜育()祚薄()希冀()侥幸()答案: m n x n j xi n y n b zhuwhu n drj n zujji o (

2、二)通假字夙遭闵凶(“ _”同“ _”, _)答案:闵悯忧伤(三)一词多义矜犹蒙矜育()不矜名节()答案:动词,同情,怜悯/动词,顾惜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答案:形容词,浅薄动词,迫近动词,轻视卒保卒余年()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答案:动词,终副词,终于,到底名词,士兵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答案: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介词,表被动同“现”,动词,出现行行年四岁()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导学案教师版无锡

3、市青山高级中学2 九岁不行()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答案:形容词,经历的/动词,走路 /动词,遵行、施行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答案:名词,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名词,期限 /动词,约定时间以谨拜表以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猥以微贱()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并诗)()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答案: 连词, 表目的, 来介词, 表原因, 因为介词, 用与 “无” 连用, 意为“没有 ,的办法”介词,凭 , 身份/介词,在

4、 /介词,拿 /连词,表修饰(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的活用(1)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_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_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_ (4)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_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_ 答案:( 1)任职(2)在外面;在家里(3)向上(4)一天天( 5)像犬马一样2.动词的活用(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动词的使动用法)_ (2)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_ 答案:( 1)使知道(2)使, 终3.形容词的活用(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形容词作名词)_ (2)愿陛下矜愍愚诚(形容词作名词

5、)_ 答案:( 1)年老而德高的旧臣(2)诚心(五)古今异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导学案教师版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3 古义: _ 今义: a.不可以, 不被允许; b.不中用; c.接近于死亡; d.不好; e.表示程度极深, 不得了 (用在“得”字后做补语)答案:不会走路2.至于成立古义: _ 今义: a.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古义: _ 今义: a.(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答案:一直到成人自立3.臣欲奉诏奔驰古义: 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答案:赴京就职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 _ 今义

6、: a.o su,说给人,使人知道;b.o s,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答案: o s,报告申诉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 _ 今义: a.身心劳苦 ;b.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答案:辛酸苦楚(六)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译文: _ (判断句,“非 , ”表判断。)答案:(陛下的恩遇)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2.今臣亡国贱俘。译文: _ (判断句,无判断标志,句意表判断。)答案:现在我是蜀国的卑贱的俘虏。3.而刘夙婴疾病。译文: _ (被动句,无被动标志,句意表被动。)答案: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专

7、题导学案教师版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4 4.则告诉不许。 译文: _ (被动句,无被动标志,句意表被动。)答案: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文: _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星火”置于“急”后。)答案: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坠落还要急。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译文: _ (省略句,“东宫”后省略“之职”。)答案: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译文: _ (固定句式,“无以 , ”译为“没有用来 , 的办法”。)答案: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精读细研】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

8、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这句在全段中起到总摄作用。它总提了下文说到的四个方面:(1)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2)年幼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3)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4)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2.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答案:这样处理不好。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而写自己愿意奉诏, 但又以“刘病日笃” ,处于狼狈之境, 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则抬出 “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

9、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3.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抓住什么要害来打动晋武帝? 答案: (1)李密陈情的目的是能够为祖母尽孝,拒绝征召,又能得到晋武帝的恩准和谅解,免去疑忌和杀身之祸。(2)为达到此目的,作者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用“孝道”打动晋武帝,使晋武帝不得不承认他善于为自己辩护,并宽容了他。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导学案教师版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5 【达标训练】1.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C.诏书切峻D.常在床蓐答案:选 A。“闵”同“悯”,忧伤。2.下列句子中加

10、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强近:勉强接近B形影相吊吊:慰问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C当侍东宫当:担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具:全部D不矜名节矜:矜持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答案:选 D。矜:顾惜。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急于星火至于成立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答案:选 C。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C.都是介词,因为。D.连词,表转折,

11、可是,但是;连词,就,那么。4.下列句中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谨拜表以闻B.则刘病日笃C.历职郎署D.凡在故老答案:选 B。B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A.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C.名词作动词,任职;D.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德高的旧臣。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D.则告诉不许答案:选C。“侥幸”的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A.“不行”,古义:不会走路;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

12、专题导学案教师版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6 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B.“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D.“告诉”,古义:o s,报告申诉;今义:o su,说给人,使人知道;o s,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6.下面是对课文内容的解说,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 2 段主要是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B.“寻蒙国恩”“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欲奉诏奔驰”等句子写出作者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C.课文第3 段主要是写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关系以及保证祖母终老之后为朝廷效力的决 心。D.课文第 3 段写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报养祖母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明写得委婉,到最后才正式表明。答案: 选 C。课文第 3 段并没有写自己待祖母终老之后为朝廷效力的决心,这是课文第4 段的内容。7.翻译下面的句子。(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文: _ _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译文: _ _ 答案:( 1)既没有叔伯,又缺少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2)(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拓展阅读】先母邹孺人灵表汪 中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