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2199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恨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恨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恨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恨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恨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恨歌教案白居易 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为与“安史之乱”紧密相连,有着非 常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此倍受历代文人关注。 元和元年,有一天,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附近的“游仙寺”游览,他们谈到李 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件,如果没有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因此,他鼓励白居易说: “乐天工于诗, 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就写下了长恨歌这首诗。 课文分析: 首先请同学们了解历史上李、杨的爱情故事。(展示资料) 历史上李、杨爱情故事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英的女儿,随叔

2、父杨玄琰入长安,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 律。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玄宗 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 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后被唐玄宗看中,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 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杨玉环出家,度为女 道士,号“太真”,从而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的身份迎归宫中,掩耳盗铃并被册封为 贵妃。 李隆基早先还励精图治,得杨玉环后,便想尽各种办法取悦于她并天天沉迷于酒色歌舞 之中,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

3、亲族也跟着沾光,其父 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铦(xi n)官鸿胪卿,杨锜官侍御史, 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gu)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正如长恨歌中所说是“姊妹 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 十四年( 755) ,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 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行至陕西马嵬时,随从禁军发难,激愤 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要求诛杀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因此杨氏死

4、于马嵬驿。 他们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一首晚唐诗人李牧的诗:过华清宫绝句 其一(展示)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从长安回望骊山上的行宫(华清宫),繁华似锦, 山顶上的千重山门依次而开, 一人快马加鞭,马嘶人乏,红尘滚滚。(别人还以为战祸又起、军帖又至?) 然而却是妃子破颜一笑!没有谁知道竟然是给贵妃送来了鲜荔枝,(真是荒谬至极!) 荔枝本是南海(今广东一带)所产,生于四川的杨贵妃非常喜欢吃鲜荔枝。唐明皇为博 得杨贵妃一笑,竟然不恤人命,千里飞骑送荔枝,劳民伤财。 在这首诗中,作者含蓄而有力地讽刺

5、、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荒唐生活。我们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后面,可以看到唐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 贵妃的。我认为,这里也并不排除唐玄宗在向杨贵妃炫耀自己的权威来博得杨贵妃的欢喜, 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 行为,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 很遗憾,杨贵妃当时为什么不对唐玄宗说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呢?如果她这样说了,我 想,唐玄宗必定会调动全国的科学家,不惜一切代价造出宇宙飞船,九上重霄为她摘星、摘 月吧。果真如此的话,我们现在何止还是“神舟7 号”呢?算到现在可能是“神舟100 号” 吧。 请同学们在长恨歌中找出作者描绘唐玄宗得到贵

6、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行乐,如 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的诗句。 “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 看不足。” 再请同学们想想这些诗句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与杜牧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否相 同? 老师:相同。都是讽刺、批判与揭露他们的荒淫生活, “汉皇重色思倾国”身为一国之君,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唐玄 宗对美女的追求,我们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他虽然贵为天子,但毕竟他是人。然而,他作为 皇帝,本应为天下子民的幸福着想,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国上,可他天天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 过着荒淫的生活,导致了朝庭矛盾的激发,755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7、”。 请同学们再看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二(展示):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这首诗的大意是: 新丰那边的绿树林扬起了黄尘,探听安禄山动静的使臣飞马回来了(因为使臣得到了安 禄山的贿赂,他们带回“不反叛”的信息)。 于是,朝廷依旧一片歌舞升平,骊山千峰之上依旧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的征候频显,而糊涂、荒淫的唐明皇居然一无所知,虽然派使了臣到渔阳探访, 却终被佞臣奸人所愚弄。唐玄宗依旧歌舞升平,“霓裳”一曲舞,舞破了中原河山。 请同学们找出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了哪些诗句来讽刺与批判他这种误国殃民行为的 老师:“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

8、不早朝”“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 日君王看不足。 ”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 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虽说是叛军攻破中原,又何尝不是玄宗沉迷享乐,自己舞破了中原山河的呢?!可悲啊! 叛军攻破潼关,逼进长安,玄宗和贵妃,才慌忙从骊山上的华清宫跑下来,仓皇外逃避 难。 请同学们看到作者描写他们逃难途中狼狈不堪的诗句“九重城阙烟尘生, 宛转娥媚马 前死。” “六军不发无奈何”说是随从禁军行至马嵬驿时发难,激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 民,同时认为杨国忠通于胡人,才导致了安禄山的反叛,要求诛杀杨氏兄妹以谢天下。玄宗 为了平息军心,当即杀死了杨国忠。

9、但六军仍不肯前行,说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堂兄有 罪,堂妹亦难免,坚决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迫于形势,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杨贵妃于 佛堂前梨树下,而他自己则痛苦万分,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唐玄宗面对心爱的女人死于自己面前,而身为天子的自己本是权力无边,掌握着生杀大 权,可如今的他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悲伤流泪。诗中对他们生离死别的一幕作了生动的描绘:“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 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请同学们想想,从这些诗句来看,作者白居易此时的思想感情与前面描写他荒淫生活时 思想情感是否一样? 老师:不一样,已由讽刺、批判变为了同情。 叛乱平定后,唐玄宗返回长安宫廷,路过

10、马嵬驿时,伤心断肠。请同学们读一读,作者 描写此时唐玄宗悲伤欲绝的句子。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 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这些诗句,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地描述了杨 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回到宫廷后,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更是泪流满面,思念万千。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回宫后唐玄宗幽幽情丝的句子并齐读:“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 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 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情然,孤灯挑尽未 成眠

11、。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 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这些诗句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铭心的思念,此“恨”经年,可谓长矣。睹物思 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慨万千,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 肠荡气。 从这些诗句来看,我认为白居易对唐玄宗的悲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深深的遗恨,甚至 被他这种对爱情的专一所感动。唐玄宗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中独爱杨贵妃一人,杨贵妃死后又 那么追念,应该说是一种爱情专一的体现。到此,我认为作者的思想情感已经由深切的同情 转向了对他这种专一爱情的赞扬。 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真诚的爱不仅感动了白居易,也感动了

12、临邛道士鸿都客,他们感动于 皇上辗转怀念的深情,“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于是派遣方士去寻觅杨贵妃。 这时作者采用浪漫手法描写了这一情形,请同学们读一读方士寻找杨贵妃的诗句。 从“排空驭气奔如电 , 转教小玉报双成。” 方士天上地下都找了个遍,上了九霄,下了黄泉,可是都没有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 海上有座仙山,那山便在虚无缥缈中,仙山楼阁精致玲珑,有许多曼妙的仙子出没其间,其 中有一位叫“太真”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替他找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子。 我们再看看杨贵妃听说汉家天子派了使臣来时找她的反应如何呢?她激动不己,被唐玄 宗真挚的爱感动万分,眼泪纵横,托物寄词并对汉家天使道出了心中对唐玄

13、宗那种坚贞不渝 的情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诗句。 从“闻道汉家天子使 , 结束。” 这些话中,特别感人的是使臣临走时,她叮咛还有一句要紧话,重申前誓,更是说出了 他们虽然阴阳两隔,但情丝难断的忠贞不渝之爱情。“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 说的悄悄话,在天上但愿我们永作比翼鸟,在地下但愿我们永为连理枝” 请同学们再看一首李商隐的诗马嵬其二(展示):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是李商隐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把批判的对象直指唐玄宗。首联作者就辛辣 地讽刺了唐玄宗对

14、杨贵妃的寻找是痴心妄想。“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几句更是深刻地朝讽了唐玄宗当年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来讥笑牛郎、织女一年 一次的七夕相会,而如今自己虽贵为天子,却不如平常老百姓的卢家能保住妻子莫愁。批判 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讽刺唐玄宗荒淫失国,祸急自身的可悲下场。 请同学们说说此时的白居易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思想情感与马嵬中李商隐的情感是 否一样? 老师:不一样。白居易在这里并没有讽刺他们的可悲下场,而是对他们悲惨爱情寄予了 深切的同情,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 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 以至对于后人来说, 都只能为

15、之遗恨千古, 于是诗人用 “天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同时对他们坚贞 不渝的爱给予了高度地赞扬。 同学们,经过对全诗的分析,现在我们来归纳本诗的主题。(展示) 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长恨歌 虽然描写了唐玄宗与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但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 的思想情感即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中并未明说。从诗题看,“恨”就是遗憾,遗恨之 意,“长恨”即绵长的相思之“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恨”,但是诗人为什么 “长恨”呢?诗中也没有明说,而且通过对故事的铺叙,一层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 去揣摩,去品味,去感受。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这首诗的主题就

16、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 法。 一种说法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讽刺唐玄宗荒淫失国,祸急自身的可悲下场,告 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 以免重蹈覆辙。前半部分是写“恨”之因, 后半部分写“长恨” 本身;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赞扬李、杨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描写二人死 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还有一种看法,这篇作品的主题是:双重主题。认为此诗前半部分着力批判唐玄宗“重 色”误国,后半部分是对李、杨爱情寄予深切同情和大加歌颂,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即:(1)讽喻说。( 2)爱情说。( 3)双重主题说。 (展示)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对全诗的分析,你认为本诗主题的三种说法中哪一种更正确 讨论本文的主题; (一)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 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祸急自身的可悲下场。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以免重蹈 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 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