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1950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王国辉温故而知新1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古文化常识 1、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经过_时期的 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2、中国古代音乐有五音,分别是_、 _、_、_、_。3、在谦词敬语中, “卿”是古代对人的_。 4、 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 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分别是刺杀吴王僚的_、刺杀韩傀的 _、刺杀庆忌的_和刺杀秦王的 _。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2、、今日往而不反者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11 、卒起不意 三、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今义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今义: 深:古义:今义: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义; 7、终已不顾古义:今义: 8、左右乃曰古义:今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今义:特指黄金。 四、 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 2、函封之 3、樊於期乃前曰 4、其人居

3、远5、使使以闻大王 6、太子迟之7、发尽上指冠 8、群臣怪之 9、箕踞以骂曰10、秦兵旦暮渡易水 11、丹不忍以己之私:12、皆白衣冠以送之: 13、乃朝服: 1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15、非有诏不得上: 五、 一词多义 【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恋慈母 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今者出,未辞也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引】 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2、秦王惊

4、,自引而起,绝袖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引赵使者蔺相如 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6、李凭箜篌引 【以】 1、何以言之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以刀试人 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日以尽矣6、皆白衣冠以送之 7、以次进8、以故荆轲逐秦王 【乃】1、家祭无忘告乃翁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欲以生劫之 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4、乃今得闻教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王国辉温故而知新2 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秦王购之金千斤 3、为之奈何 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 5、顷之未发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7、夫

5、晋,何厌之有? 8、辍耕之垄上 【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为之奈何 3、乃为装遣荆轲4、乃令秦武阳为副 5、为变徵之声6、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7、愿举国为内臣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六、特殊句式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秦王购之金千斤 4、欲与俱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七、文言固定句式: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6、3、将奈何 4、荆轲有所待5、将军岂有意乎 6、荆卿岂无意哉7、仆所以留者 八、翻译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教师版一、古文化常识1、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 者已不可考。经过_时期的 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答案】(西汉,刘向) 2、中国古代音乐有五音,分别是_、_、_、_、_。 3、在谦词敬语中, “卿”是古代对人的_。 4、 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 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

7、知己者死”。他们分别是刺杀吴王僚的_、刺杀韩傀的 _、刺杀庆忌的 _和刺杀秦王的 _。 【答案】专诸、聂政、要离和荆轲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yu,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 ,cu,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1 、卒起不意(卒,通“猝”,c,仓促,突然

8、) 三、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走投无路, 陷于困境。今义: 生活贫困, 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 古义: 刻毒今义: 有深度, 与“浅” 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 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 不回头。今义: 不照顾, 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

9、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四、 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王国辉温故而知新3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作名,使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0、,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10、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11、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2、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13、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作动,走上前 15、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五、 一词多义 【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 4、顾恋慈母(动词,眷念) 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辞】 1、今太

11、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 【引】 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 4、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 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6、李凭箜篌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 【以】1、何以言之(介词,凭借)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

12、人之璧(介词,用)以刀试人(介词,用)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5、日以尽矣(通“已” ,已经) 6、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表修饰关系)7、以次进(介词,按照) 8、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乃】 1、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 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 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 4、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 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 【之】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 2、秦王购之金千斤

13、(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 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辍耕之垄上(动词,到)【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2、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3、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 4、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担任) 5、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 6、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7、愿举国为内臣(动词,做)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呢) 六、特殊句式 1、

14、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秦王购之金千斤(省略句,省略介词“以”) 4、欲与俱(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和谓语“往”)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1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 1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状语后置)1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 七、文言固定句式: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

15、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王国辉温故而知新4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八、翻译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他的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别他。 九、拓展阅读 两千年前的闪击 王开岭 去西安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他。 两千年前那位著名的死士。漉漉雪雨,秦世恍兮。 眺望函谷关外那漫漶恣肆的黄川土壑,我竭力去模拟他当时该有的心情,结果除了彻骨的凉意和内心咝咝的附痛,什么也说不出 他是死士。他的生命就是去死。活着的人根本不配与之攀交。 咸阳宫的大殿,是你的刑场。而你成名的地方,则远在易水河畔。 我最深爱的,是你上路时的情景。 那一天, “荆轲” 这个青铜般辉煌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镞镇定地迈上弓弦。 白幡猎猎,万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