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材料作文的立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11914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材料作文的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多材料作文的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多材料作文的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多材料作文的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多材料作文的立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材料作文的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材料作文的立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考试作文立意,综合:命运决定于自己 知识改变命运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时间:勤于学习 提早准备 坚持不懈 有毅力、有远见 不放弃,作文材料,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有人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2、。,材料分析 哈佛理论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的余业时间。言外之意是:人应该充分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把这个言外之意扩而大之,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变越来越美好。,从第一段立论,论点是:要抓紧时间,要坚持不懈。,材料分析 第二段材料共两句话,前一句是事例,后一句是从事例中得出的结论。强调学习不要畏难,学习要趁早,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人生奠定基础,勤于学习才能成功。,从第二段立论,论点是:学习要趁早,学习要吃苦,这样才能美化人生。,各自所提到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学习,充分利用时间;学习要吃苦,学习要趁早。,共同的话题是学习的重要性。作文应紧

3、紧围绕学习的意义、价值、方法等展开。,立意: 最佳立意,应该能够把前后两则材料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展示时间、学习、成功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如:人生前期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紧紧围绕“学习”这个核心话题展开。早努力、不怕苦、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上述三种兼有两种,可谓一类文的上等。,立意: 如果侧重于第一部分内容,谈充分利用时间,谈坚持不懈,只要是围绕“学习”,讲的是学习与人生、学习与命运、在浮躁的当下如何学习,等,同样是一类立意。如果只抓住第二部分内容,谈人应当及早努力,谈不要怕吃苦,等,只要围绕学习,也算一类立意。以上两种立意,可谓一类文的下等,或二类文的上等。,立意: 如

4、果作文只是泛泛地谈材料中的某一个元素,如“坚持”“时间”“勤奋”“知识”等,属于断章取义。这样的立意列如三类立意。这里所说的“泛泛地谈”,是说该作文在论证过程中,很少涉及“学习要趁早”“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之类的内容。,立意:如果只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论点不是材料的中心内容,则判为三类立意。如: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不要错过美好的风景,等。注意:如果抓的是片言只语,但文中有若干内容涉及到学习、人生等重要内容,判为三类上,或二类下。否则是三类下。,立意:如果所写议论文的论点或记叙文的主旨,明显地脱离了作文材料,与作文材料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立意方面打入四类。注意:如果文中提及材料

5、中某个元素,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应该分项给分,而不能给综合分。,(二) 对作文要求的分析,“选准角度” 源于材料本身含意丰富,角度较多,考验着学 生只有对材料予以充分的理解和综合的提炼,才能够 准确地把握题意。“自选文体”指考生可选择任何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但一旦 确定使用某种文体,则要合乎此文体要求。,下面这篇作文虽然算不上特别优秀的作文,但在审题上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作者抓住了两个材料的核心“学习”,并且用“纵”和“横”两字极为精妙的概括出两则材料的各自侧重点,可谓匠心。不足之处素材过于贫乏,使文章显得有些空洞。红字部分是我加上的,目的是扣题和丰富文章的内容。求学纵横谈 (原题“人生贵在求学”

6、)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此处的“物”即为“学习”,由此可见,人生贵在求学。凡事都可以从纵向和横向方面来考虑,求学也不例外。纵向上的求学是时间上的积累,抓紧时间学习是纵向的真谛;横向上的求学则是范围上的扩展,泛学与精学是横向的奥秘。求学是实实在在的付出,绝非动动嘴皮的巧活,求学需要一个人真正静下心来花大量的时间。时间从何而来?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并勇于去挤时间。散步时的沉思,小憩时的冥想,排队时的默背,临睡前的回味零碎的时间处处有,只要肯去利用。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所以,只要我们充分利用

7、所有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时间,那么我们就拥有了超越他人的法宝,我们就能赢得纵向求学的胜利。 当然,赢得了纵向求学的胜利并不等于求学的成功,还有横向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人生是一个多元化小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单凭一种技能而生存下来。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我们可学的范围极广,只要是正面积极的,如果有精力和时间,那我们就应该尽力去学。“艺多不压身”的确是至理名言。同样的学历,同一个岗位,你比别人多一种本领,那你就比别人更容易受到青睐。水浒传中的东京泼皮高俅的飞黄腾达,还不是因为那一脚绝妙的蹴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好的青春年华,多汲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更多的知

8、识和技能。略知皮毛也好,登峰造极也罢,只要去学就总会有收获。要相信,没有一件事情是毫无意义的。日后保你成功的没准是你在无意间插在河边的一棵柳!求学的路很难,你也许头破血流;求学的路又很简单,只要抓紧时间。随时随地随意学,纵向横向两手抓,你一定能在求学的路上走得从容有序,一路花香。,用学习弥补空闲 开头: 除去八小时的工作,除去每天在校学习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在我看来:有空闲,宜学之。 分论点一用学习弥补空闲,收获的是知识和技能。 分论点二用学习弥补空闲,提高的是品味与修养。 分论点三用学习弥补空闲,青睐你的是机遇和成功。 结尾: 生命是宝贵的,时光是易逝的,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操控,但

9、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用学习弥补空闲,是我们明智的选择,它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提高修养,抓住机遇,收获一个无悔的人生。 有空闲,宜学之;有空闲,必学之。,这篇作文是一篇横列式结构的议论文,精彩之处除了分论点的设置的合理以及结尾的总括照应外,审题准确尤其值得肯定。本文立意表面上看是从第一则材料中得出的,但是作者通过三个分论点特别是最后一个分论点以及结尾有关“长度宽度”的论述,巧妙的把第二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揉了进去,不失为一篇立意上乘的作文。 通过上面两篇例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材料作文,必须把多个材料的立意结合起来,寻找其共同点;如果找不到共同点,也应该在作文中把各个材料的立意都涉及到,只有这样

10、才能避免偏题和离题。,多项材料 作文,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

11、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者,2、异中求同,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zhe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12、。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3、异中辨异,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

13、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互补叠加,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