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11656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启示,目 录,一、跨国公司及国际分工概述(林政红),二、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积极作用(王福姣),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孟莹),四、对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启示(应金科),跨国公司及国际分工概述,跨国公司的产生及发展 1.跨国公司的含义2.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进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

2、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跨国公司的含义,广义的跨国公司是指那些在它们的基地所在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财产,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叫做跨国公司。 狭义的跨国公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后,一国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进行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的起源(16世纪末17世纪初) 跨国公司形成的初期(19世纪60年代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跨国公司迅速发展(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发展滞缓期(1914-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于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国际分工的史前阶段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

4、的扩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现了一种殖民关系,具有明显的掠夺性;其次,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的产生具有偶然性;第三,参与国际交换的产品是建立在各国不同的自然条件基础上的;此外,在这一阶段,整个世界的分工还未形成体系。,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以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为起点的,这次产业革命使人类从手工工具时期买入了大机器时代,从而使生产里与生产规模的发展形成了质的飞跃,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分工的扩展阶段,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一阶段的特征之一是工业国的资本输出取代了第一阶段的工业产品输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原料供应产地、投资场所和产

5、品销售市场,从而扩展了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推动,国际分工进入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其地位正在不断下降,而制作的分工则在不断地深化; 其次,国际投资是制造业分工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形成的渠道。这一阶段的国际投资更多的是直接投资;第三,在制造业中开始出现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工。第四,科技的高度发达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分工,各国在产品零部件的生产及生产工艺方面更具专业化。,二、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积极作用(王福姣),跨国公司实现国际分工的多元化,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6、从而使国际分工的实现途径由原来的单一的国际贸易转变为二元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现国际分工的多元化对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跨国公司的进入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对提高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有积极的意义,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管理以及大批量的人才以及就业机会。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1、对发展中国家2、对发达国家3、对世界经济,1、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私人信贷,补充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资金的短缺问题。资本的进入,对国家经济来讲,对税收和投资环境建设上看,都是有利的。资本流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模式和与其相适应的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7、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外贸规模,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推动和健全国家商业环境。 发展中国家提倡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模式,当成熟的跨国公司进入以后,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对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管理与商业环境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增加就业,造就新兴人才。,2、对发达国家的积极影响,(1) 使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有利于扩大发达国家的贸易规模。 (2) 原材料、能量的角度上,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同时,在全世界建立经济网也加

8、速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 (3) 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较顺利地进入和利用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渠道并易于获得商业情报信息。 (4)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空前竞争,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出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新产品,并及时推向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加强了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程度。 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了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推动国际资本流动发展。,返回,知识层面,价值链层面,市场

9、层面,跨国公司促使国际分工的深化,具体意义,在跨国公司的作用下,推动了知识的不断被发现和利用,促使了企业战略同盟和全球服务外的网络体系的出现和发展,进而使国际分工在演进中不断深化。 通过价值链的结构,跨国公司可以只控制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创造利润多的环节,并在这些环节上保持垄断优势,而把其他不具战略意义的、低技术含量的、创造利润不多的环节分解出去,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灵活性 跨国公司的这种全球化扩张,把世界各国都纳入到了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经济利益体系之中,造就了世界市场的日益统一和完善,从而建立在世界市场基础上的现代国际分工也就更具有世界性质,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国与国的分工了

10、,而是国际生产布局。,返回,(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孟莹),(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1,2,3,4,人才流动挤出效应,技术核心外围效应,要素价格收敛效应,价值分配低端效应,(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全球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充分利用各国的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来提高其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看中东道国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成本相对低廉的熟练劳动力,运用相对较高的工资的示范效应,产生东道国大量的人力资本与熟练劳动力流向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开设的下属机构的集聚效果,在对东道国企业造成运营成本增加的同时,引致东道国企业严重的人才挤出效应。对于

11、东道国而言,尽管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有利于东道国享有技术扩散效益,但却可能导致大量的科技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由本国的企业、科研机构向跨国公司的下属机构流失。,(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尽管跨国公司带来了相对领先的生产设备、产品研发与制造技术以及效率较高的管理经验而有利于后发东道国企业积累“经验效应”进而推进产品更新与技术进步,但跨国公司往往对东道国采取有选择有节制的技术战略,严格控制着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东道国企业很难成功模仿或者通过模仿也受益不大,而东道国的下属工厂与下属机构只能够生产外围的低级的中间产品和零配件,无法触及更为复杂、更为先进

12、的制造技术与工艺流程。同时,由于大量的科技人才向跨国公司的当地研发机构流失,可能不仅无法带给东道国先进的扩散技术,反而可能带走先前积累的大量基础研究成果,被跨国公司所利用而产生技术的逆溢出效应,从而产生在技术上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核心外围效应。,(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跨国公司在推进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进程中,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资源与要素的整合配置。东道国比较丰裕而跨国公司母国与他国相对短缺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会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呈上扬趋势,东道国比较短缺而跨国公司母国与他国却相对丰裕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会因跨国公司进口在东道国市场供给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13、。在东道国市场上,先前相对丰裕、价格较为低廉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熟练劳动力的价格将上升;先前相对稀缺、价格较为高昂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资本等的价格,通过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具有比较优势的他国进口增加供给而下降,由此产生较为强劲的要素价格收敛效应,进而进一步打压后发东道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空间。,(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跨国公司依据整条全球价值链最佳、非局部最佳的角度进行分工,从战略定位、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与升级、制造方式、市场营销、增值服务、品牌、上下游企业集群、资源外包、产业依赖等几乎所有匹配因素都在其考虑之中,通过公司内部化战略来克服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以降低交易成本。

14、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力图创造内部市场,通过内部“转移价格”战略,使产品在其组织体系内实行内部化转移,既实现对东道国税收支出的最小化又强制占有与之合作的东道国企业的利益,从而导致后发东道国的价值分配低端效应。,(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自身技术水平不足,往往被定位于低技术的环节。由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化发展,以及规模效应的存在,加入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企业通常只能专注于产品的特定生产环节,而其自身所获得的技术溢出一般也限于这些生产技术,这些单一环节的技术进步往往难以左右整个产品的发展方向,而发展

15、中国家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逐步获得整套生产技术,在此期间不可避免的对核心技术具有“依附性”,难以独立发展。,(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资源等静态比较优势,并不热衷于培育发展中国家动态比较优势,更不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因而有可能会固化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使发展中国家产业难以升级。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依赖将越来越大,其产业也会因为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被“锁定”在低端环节。,(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将特定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6、被转移的环节或工序往往与发展中国家已有的企业和产业关联很小,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变成“出口飞地”。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在技术、零配件、市场等方面,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技术的依赖会使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更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也使得相应产业失去产业升级的动力。,(三)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消极作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产业转移中,由跨国公司从发达国家转出的往往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这些产业环节对要素的要求比较低。跨国公司看中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替代性比较强,往往存在与同样拥有劳动力要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另一方面,这一类产业转移还比较看重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因此,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工人工资提高)或者优惠政策取消,企业就会考虑前往其它条件更为优厚的地方,原本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临一系列负面结果。这一类产业转移具有短期性特点,会使得发展中国家相应产业缺少长期发展潜力,一旦产业被转出就会造成地区产业空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造成严重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