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对比阅读训练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16030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对比阅读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于忧患》对比阅读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于忧患》对比阅读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对比阅读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对比阅读训练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比阅读(一)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 “ 何 为中止? ” 对曰: “ 有所失复得。 ”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 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 拿来。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 _ 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 9. 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2、喧矣。10.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二)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5-8 题( 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

3、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 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 “ 内 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4)诚自古所希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1)国恒亡(2)河曲智叟亡以应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 )君谓计将安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8、甲文探讨了和两个问题,论述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是。( 3分)(三)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稽之 耻邪? ”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

5、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 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行拂乱其所为()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越王句践反国()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4、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说明什么道理?请写出能说明此道理的名言。5.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

6、观点(4分)6、 现在社会安定 , 经济繁荣 , 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 谈你的认识(四) 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9题。( 8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 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 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

7、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 越王曰: “ 善! ” 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 三年,夫差为禽。(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注】范蠡:人名,越国大臣。卑:谦恭、恭顺。籴:买进谷物。夫差:吴国君主。禽: 通“ 擒 ” ,捉住。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行拂乱其所为 (2)王何患焉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3. 【甲】文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的 “ 是人 ” 指 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 题

8、。( 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 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 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

9、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 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炀 (y ng) 帝:杨广,隋朝的皇帝。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用 “ / ” 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入 则 无法 家 拂 士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征求无已()(4)百姓不堪() 3. 翻译(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 4.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天欲祸人,先

10、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 “ 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4分) 答:5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 2分) (六)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 15题。( 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

11、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 容曰: “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 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 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 大,吾心益小; 吾禄益厚, 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 善哉言乎! 尧,舜其尤病诸。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 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 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

12、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 4)官大者,主恶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2)可以免于患乎?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孟子二

13、章(二)答案 (一) 8. 常常犯错误割断 9. 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 书中的内容了。 10. 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 自然巧妙。 11.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的道理。(第一问 1分,第二问 2分,意思对即可) (二) 参考答案: 5 、 (4分,意思对即给分)(1)任用,选拔 (2)了解(3)通“ 弼” , 辅佐(4)确实,实在。 6、(2分)A 7、(6分,每句各 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及给分) (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

14、,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8、(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 1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居安思危 (三)参考答案: 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 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 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 他亲身耕作, 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 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18. (1)经常 (1分)( 2)违背 (3)明白,了解(

15、 4)通“ 返” ,返回(共 4分) 19.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 (3分) 20.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 1分。共 2分) 21、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名言略 2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 的话解说也可)(一点 1分。共2分)例如:隋炀帝因其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 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最终败国。商纣王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 四起,最终亡国。(只要事例符合即可) 23、示例一: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时,多次引用“

16、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 警示全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这句古训,是对沧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认识, 是对历朝历代兴盛衰败的经验总结。古为今用,引为借鉴,又是对全党语重心长的谆谆 告诫,是对某些昏昏欲醉的人的一记警钟。它对于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 忧患意识,抵御各种腐蚀和诱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 牢记古训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当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处在极为复 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 西化”“分化” 的政治图谋。如果我们丧 失警惕,追求安逸、贪图享受、骄傲自满、昏昏欲睡,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反面。走向毁灭的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就是这方面活生生的典型。(答出是 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四)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